《蓝色狂想曲》写800字议论文。

众所周知,格什温从一开始就是一名优秀的钢琴家。1925,他亲自演奏了蓝色狂想曲的钢琴版,留下了非常好的清晰的录音。于是,到了70年代,托马斯另辟蹊径,指挥管弦乐队将这段钢琴录音配成一个管弦乐队,很好地匹配了丝绸图案,极有可能以假乱真。听起来比一般15分钟以上的《蓝色狂想曲》播放速度还快,只有13分钟。你可能不习惯这个速度,我也不确定这是否更符合格什温的初衷。毕竟他弹钢琴独奏的时候,不需要给乐队留演奏的空间。不过我敢说,托马斯的爵士更加饱满,乐队的配合也比伯恩斯坦那支速度正常、演奏出色的名曲(索尼SMK 42264)更加洒脱。

美国著名作曲家乔治·格什温(1898-1937)诞生于纽约州布鲁克林区。他广泛接触和研究流行音乐领域的各种流派,创作了大量流行歌曲、数十部卡巴莱演出和音乐剧。他是百老汇和好莱坞的著名作曲家。

1924年,他为保罗·惠特曼的爵士乐音乐会写了《蓝色狂想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影响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作曲家在作品中使用爵士乐技法。接着,他创作了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狂想曲二号》、《古巴序曲》,并以描写黑人生活的歌剧《波基与贝丝》达到了创作的巅峰。格什温的突出贡献是将德彪西和拉赫玛尼诺夫的风格与美国爵士乐风格相结合。虽然他缺乏熟练的写作技巧,但他是一个伟大的旋律天才。他的歌总是活泼有趣,温柔清新;大型音乐节奏明快,和声优美,富有幽默感。它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典型的美国风格,因此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1937年夏天因脑癌去世,享年39岁。【格什温,蓝色狂想曲与格罗菲】在乔治·格什温的代表作《蓝色狂想曲》中,我们可以找到美国爵士音乐与感伤音乐在节奏、旋律、和声上的最佳延伸与运用。格什温梦想将基于爵士乐的感伤歌曲带入美国音乐厅。他的第一部音乐会风格的作品《蓝色狂想曲》是仿照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也就是为所有交响乐团伴奏的钢琴独奏而创作的。格什温后来学习了配器,这样他就可以为他的音乐创作出最有效的器乐部分,但对于《蓝色狂想曲》,他聘请了一位技术娴熟的作曲家来作曲。作曲家是费德·格罗费,美国著名的作曲家,后来他用他的配器技巧写了一些自己的作品——大部分是美国场景的音频和视频图片。他的《大峡谷组曲》可谓是一场炫目的乐器配色展,来表达大自然的色彩和情感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