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的题目是关于西方文化的入侵。

文化,作为一个技术术语,是有弹性的。有人说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原始文化》一书中,19世纪的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 Tylor)给出了文化的经典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离不开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文化知识有助于顺畅有效的交流。相反,缺乏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会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失误”这篇文章说的不是因为语法错误而不尽如人意的话,还有说话方式不当,或者表达习惯,或者说话不及时。说话人没有按照英美人的社会风俗习惯进行交流,造成了错误。本文试谈一下日常交际中的误区。

首先,说你好

在中国,熟悉的人见面打招呼时,通常会用这样的词语:“你去哪里?”“吃饭了吗?”如果你把这些问候翻译成英语(即你要去哪里?你吃过了吗?")。英美人可能会不知所措,困惑,有时还会被误解。不了解中国文化和习俗的外国人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到交际作用的问候。例如,问另一个人,“你吃饭了吗?“对方可能会认为这不是简单的打招呼,而是会误以为你可能会向他/她发出邀请。再比如“你要去哪里?这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快,所以他/她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可能是:“这不关你的事。(你在乎吗?")。英国人和美国人通常用“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您好!(你好!)”“很高兴认识你。”“你过得怎么样?你最近怎么样?)。“你好”或“嗨”可以在亲密的朋友之间使用。

二、标题

在英国和美国,人们对彼此的称呼与我们国家的习惯大相径庭。中国的一些称谓显得不合理、不礼貌、没教养。比如孩子不直呼爷爷奶奶爷爷奶奶,而是很得体很亲切。年轻人称他们为老人,他们可以在姓氏前加上先生、夫人或小姐。例如:史密斯先生、史密斯夫人、爱丽丝小姐等。在汉语中,我们可以把“老师、秘书、经理、工程师、厂长”这些词和我们的姓一起使用,但在英语中不行。不能说“詹g G老师”“吴工程师”之类的。正确的说法是,按照英美人的习惯,Mr,Mrs,Miss应与姓(名)连用,以示尊重或礼貌。

在中国,人们称呼家人、亲戚或邻居时,常常使用“大哥”、“二姐”、“嫂子”、“李叔叔”等在英语中不能使用的称呼。当用英语称呼男人或女人时,通常叫他们的名字就足够了。

第三,问候

中国人通常用“你多大了?”“能赚多少?”“你结婚了吗?”。在英语文化中,年龄、住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于个人隐私,禁止他人过问。在英国和美国,最常见的问候话题是天气状况或天气预报。比如“挺好的不是吗?”或者“雨下得很大,不是吗?”“你的地址真好!”等一下。中文的问候有时表现出对对方的关心。你今天看起来不太好。你生病了吗?”“时间长了,你又胖了。”“你又瘦了。注意你的健康。“人们不会为此生气的。如果英国人和美国人听到你说“你很胖”或者“你这么瘦。“即使他们彼此熟悉,也会感到尴尬,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不礼貌的。

另外,在思维方式上,中国学生习惯用汉语的语义结构来应用英语。例如,当打电话时,中国学生习惯于说,“你好,请问你是谁?”英美人的习惯是,接到电话先报自己的号码或单位或公司的名字。比如:

你好,8403229

你好,我是汤姆。我能和吉姆说话吗?那是使用电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