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舞蹈名称
首先,简单介绍苗族舞蹈
苗族民间舞蹈包括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鼓瓢舞。芦笙舞最受欢迎。在广西的丹寨、台江、黄平、雷山、凯里、古龙、大方、水城、融水等地,每年正月十五、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举行传统节日。
以及其他喜庆节日,如过年、祭祖、盖房、丰收、婚礼等。舞蹈有四步,也有两步、三步、六步、搓步、跳步、点步、左右旋转。
由苗族一级演员金鸥领衔主演的《苗族青春舞》已于1963拍成舞蹈艺术片《蝴蝶飞舞》,先后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上演,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苗族是一个歌舞丰富的民族,苗族的“鼓励”只有十种。苗的“劝谏”在唐代《朝野》中有记载,可见苗的“劝谏”源远流长。
第二,文化背景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个人都会唱歌跳舞。千百年来,歌舞伴随着苗族的历史,生动地反映了苗族的生活。苗族歌舞富有山珍海味,质朴粗犷,最能表达他们真挚淳朴的思想感情,也让人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真善美。
早在北宋时期,苗族的歌舞就已经很有名气,在北京引起了轰动。《宋石男蛮曲南蛮传》载:“一人弹瓢,如蚊蚋之声,数十人手拉手舞,以足为节。”
其实苗族舞蹈起源很早。从其原始质朴的风格可以看出,许多舞蹈与丧葬祭祀、爱情婚姻、生产生活有关,但在古代并无记载,仅见于明代以来的史书。
芦笙舞蹈
1,定制芦笙舞
首先是在每年的“花山节”期间跳舞,这是青年男女聚会和选择配偶的好时机。这一天跳的芦笙舞,古代称为“跳花”或“跳月”,多在天气晴朗的夜晚进行。
有此习俗的苗寨一般有“跳月”月场或“跳花”花场。这种芦笙舞尤其代表了流行于黔东南的“讨花带”和流行于黔中的“牵羊”。
第二种:在广西融水地区。跳舞的时候,手牵手,身体前倾,转圈向前跳,是比较简单的。参加舞蹈的人数通常为十二人,队形为横排三人竖排四人的长方型。
2.表演芦笙舞蹈
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以比赛或投稿的形式进行表演。有些地方流行以村芦笙队为单位举行集体比赛,如黔东南州从江县、东邦等地。每逢年节,邻村同时举行数百人的弹跳比赛,参赛的芦笙队会演奏音乐。
声音是否优美和谐,动作和步法是否丰富,舞蹈时间是否持续就赢了。有的地方是以个人比赛的形式进行。这种比赛一般没有规定的动作,每个芦笙选手都有展示个人技艺的机会。这种芦笙舞的动作有小步、下蹲踢、旋转、腾跃。
有的选手以多变的节奏和快速激烈的动作著称;其他人通过能够完成更高难度的动作而获胜。表演的芦笙舞内容非常丰富。流行于贵州西部的有“巧饮”、“蚯蚓滚沙”、“滚山珠”、“芦笙拳”;广西西部山区流行的有“过门槛”、“猴子爬树”、“滚蚯蚓”等。
黔东南州流行的“斗牛”“斗鸡”种类繁多。前两个领域盛行的主要是通过炫耀高难度技巧赢得观众的掌声;后者盛行的主要是模仿动物的习性和举止,以此来表现生活的幽默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