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荷花的典故??
背景的这首曲子叫《睡莲》,二胡的声音在空旷深沉的夜色中格外动听。美女不吉利。.....睡莲的传说大多带着无声的悲伤。也许只有这样一颗破碎的心,才配得上她那令人窒息的美丽。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女孩住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村子周围有一条河。一天,河流干涸了。为了家人,女孩整天东奔西跑,只为找一点水。
在一个雾蒙蒙的早晨,她独自一人沿着河边走着,心里充满了悲伤。突然,一个声音清晰地传进她的耳朵:你的眼睛真漂亮。她一回头,看见一条鱼在河里的泥里看着她。它是一条美丽的鱼,它的鳞片像天空一样蓝,它有一双温柔的眼睛,它的声音是那么清澈透明。
那一瞥,一个传奇就此注定。
鱼告诉女孩,如果女孩想经常去看他,让他看到她的眼睛,他可以给她一罐水。当然,那只是借口。鱼的心和她的一样没有污点。于是,女孩每天早上都会和鱼见面,鱼也会履行自己的诺言。每天家人都会不停的问水的来历,女孩只是笑而不答。
虽然隔着水相望,但心情是一样的。第三天,女孩发现自己爱上了鱼。晨雾中,甜言蜜语几乎不真实。最后,鱼对女孩说,我希望她成为他的妻子。鱼从河里出来,在岸上抱住了女孩。所以他们结婚了。
故事还没有结束。
终于有一天,村里的人看到了他们的相遇。他们认为鱼对女孩使用了黑魔法。于是他们把女孩锁起来,带着刀、叉和矛来到河边。把鱼叫出来,用老婆威胁他。他一出现,他们就动手了。鱼绝望地死去了。然后,人们抬着死鱼凯旋而归。他们把死鱼扔在女孩的脚边,想象着她会醒来。然而,那只给她带来了心碎。
她拿起冰冷的鱼,向河边走去。如果时间不能治愈伤痛,死亡总是有可能的。他们只是在人们惊讶和怀疑的目光中死去。然而,它们的孩子已经在水中繁衍了几代。那是今天的睡莲。
就像恋人们喜欢给自己心爱的人起无数个外号一样,令人心动的睡莲自然也有很多醉人的名字:“池中仙子”、“睡美人”、“子午莲花”。睡莲,睡莲的属名,来源于希腊神话中掌管山林水泽的仙女。因为形状类似百合的鳞茎,英文名也叫“睡莲”。睡莲还有一个别称,叫“双夏娃”,既象征纯洁的天使,也象征妖娆的恶魔。
在古埃及神话中,太阳是由莲花的绽放而诞生的,因此睡莲被视为“神圣之花”,成为遍布古埃及庙宇柱子上的图腾,象征着“只有开始,没有幻灭”的祝福。古埃及人将肉体制成木乃伊,想象死者只是像睡莲一样暂时闭合,生命可以“像睡莲一样朝朝暮暮”。寺庙或葬礼,必有睡莲,祈求逝者早日重生,这就是花语“信仰”的由来。据说完工于公元前1361年的埃及丹卡门王墓,就像一个睡莲王国:莲花状的神庙柱头;死者在漆黑的大海里乘着模型船航行,桨也是半开的睡莲;墙上,一个打扮得像埃及艳后的美女,手里拿着一朵娇羞的半生不熟的睡莲,转身送到后面女伴的鼻子里。它被视为线条僵硬严谨的埃及雕塑,因为这样的乐章似乎也传达了“尼罗河新娘”的柔美芬芳。
不仅在埃及和印度文化中,莲花还代表着“生命的重生”。在印度佛教中,睡莲被称为“观音莲”。无论如来坐在哪里,观音站在哪里,都有成千上万朵莲花,象征着圣洁、庄严、肃穆。据《佛传》记载,释迦牟尼佛于2000多年前诞生于印度北部。他出生时,每边走七步,一步一步生出莲花,有女神为他撒花。大乘佛教天台宗的根本经典叫《莲花经》,莲花就是妙法。对于信徒来说,是睡莲还是莲花并不重要,因为这些“天上的莲花”可以按需绽放,让每个人都快乐。都说是假的,其实是真的。其实都是万众一心,所以叫苗莲花。莲花代表吸引众生的方法,众生在一个莲花床里慢慢飘入净土。而莲花则会独享“加持”,成为极乐世界之花。
在中国,也有印度的联系。据民间传说,送子娘娘是为了让金童玉女在莲花中转世。人们用荷花比喻君子。钱钟书认为,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源自印度佛教。释迦牟尼在《中阿经》中说,“这样,人就不会有恶欲,去看恶。像紫罗兰,红红,白莲花。水生木离水而长,却没有水。”莲花让世界变脏,生出美味的花和叶,就像佛教的修行和解脱一样。
相反,在德国人眼里,花语是光鲜亮丽的。在森林深处的沼泽里,隐藏着许多水怪。每当旅行者靠近时,水怪就会变成美丽的睡莲,引诱旅行者伸手采摘。人们被睡莲的美丽和芬芳所迷惑,一步步陷入泥潭,最后死去。睡莲的法语也是“水中的恶魔”的意思。
无论是什么样的清纯仙女,端庄佛台,五彩水妖,睡莲的美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很多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把睡莲相提并论的原因。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当哈姆雷特王子的情人欧菲莉亚不慎落水时,“就像黑暗中的一朵白莲,伴着满天的繁星,在潺潺的流水声中轻轻入睡……”石也是采莲人。吴王夫差为了取悦美女,修建了历史上第一座人工荷塘。而曹植的宓妃,洛神,在洛水加入后变成了一朵莲花...
上面提到的这些典故,既指睡莲,也指荷花。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两者其实是不一样的。荷花的花形和叶子大小都比睡莲大得多,而且高高地立在水面上。睡莲的叶子自然有缝隙,叶子和花又小又低,不会结一朵莲花。她比莲花更温柔,更矜持,更矜持。“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在凉风中所向披靡的水莲的羞涩。”徐志摩把林比作睡莲:“她睡着了,星光下落下一朵白莲”,就像坠入爱河的狂喜。一代才女林在《你是人间四月天》诗中写道,“雪融之后,鹅黄似你;嫩得像新芽的翠绿,你是温柔而快乐的,水在你的梦里随着白莲浮动。”……
听和写睡莲,不能不谈到法国印象主义大师莫奈。莫奈曾说:“全世界唯一能让我感兴趣的是我的画和我的花。”这朵“花”就是让莫奈一生倾心的睡莲。
莫奈画笔下睡莲的滋生地,是调色板般的魔法花园,也是莫奈“最美的作品”,是他的“天堂”。1883年,莫奈终于在43岁时和家人搬到了巴黎和鲁昂之间的一个水上花园。在这里,莫奈远离了生活中的种种焦虑,作品中的睡莲摇曳着让人陶醉的优雅与安详。雾霭中朦胧的笔触和睡莲,与其说是这个池塘的风景,不如说是一个色彩斑斓、波光粼粼的意境,一个浅睡的梦,一个紫色的模糊...
1900年,莫奈展出了第一批12睡莲池作品,其中包括日式桥。1903-1908期间,莫奈画了48幅睡莲,这里没有桥。他将它们命名为“睡莲,水景系列”,于1909年在杜朗-卢尔斯画廊展出,1907年创作的竖画14就在其中。浅蓝色和深紫色的水,金色的液体水,倒映着天空和岸边变幻莫测的水,或淡或浓的睡莲,都是开放的。最后一幅《睡莲,夜效》中,睡莲不是特定的植物,而是一抹颤抖的颜色,像绿色的油脂在水中燃烧,蕴含在垂柳的倒影中。一切突然变得像一场梦。看久了人就变傻了。我希望来世是一朵融化的睡莲。此时,莫奈几乎双目失明。与其说莫奈沉醉于绘画,不如说是他对充满记忆的睡莲的最后一次细心而深情的触摸。完成最后一幅睡莲画的第二天,莫奈去世了。这些模糊而细分的睡莲影子,讲述的是莫奈心中一直在等待的遥远或不那么遥远的瞬间和永恒。
各种各样的睡莲,莫奈是用光影来回忆过去的印象,一切都在体验中感动。这样的境界,也许只有普鲁斯特的轻意识流写作才配得上。“再远一点的水面上,一片片睡莲簇拥在一起,就像一个漂浮的花坛,仿佛花园里的那些鸢尾花都搬到了这里,蝴蝶把它们亮蓝色的翅膀搁在这个水花床的斜面上...傍晚的时候,它像一个遥远的港湾,披着晚霞的玫瑰色和梦幻的光辉,不停地变换着颜色,以便永远跟得上那种在固定颜色的花冠周围,在时间里藏得更深的花。
生活原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就像水中的一朵莲花,平静的脸慢慢向天空展开。不要在意烦恼,不要担心明天。静静地,静静地仰望着唯一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