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祥的经历

张先生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他热爱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学习严谨细致,从不因为琐事而失去天赋。在渭南瑞泉中学任教育局长期间,帮助贫困学生上学是常事。他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教书育人,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文革”中,他受到了打击,但他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不说违心的话,保持了党员的正气。几十年来,我自愿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张先生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基础课程的同时,开启了中国民主党派史和现代政治思想史。这些课程政治性很强,很难教。张先生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史学素养,吸收了“文革”后史学家研究的大量新成果、新资料,对讲义进行了反复的充实和修改,试图将延续多年的党史、革命史框架回归到中国通史体系中来。同时兼顾中国* * *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中国近代史上革命斗争的丰富经验,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受到历届学生的好评,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

张老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特别是80年代初,在史学家“左”的影响还很强的情况下,他发表了《陈独秀家长主义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一文,论述了陈独秀家长主义的形成和表现,指出陈独秀在大革命中的家长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强行推行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惨败有很大关系。1983出版的《论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分析了中国和抗日战争的特点,论述了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驳斥了外国贬低、贬低中国人民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的不公正论调,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毛泽东对唯物主义的贡献》、《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统一战线》、《国民党如何制造皖南事变》、《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几个重要问题》、《抗日战争时期的两个纲领》、《65438年至0938年的武汉保卫战》、《民主党派的历史道路及其光明前途》等也进行了研究出版。

1987年8月,西北大学张先生、先生出版了90多万字的《中国近代史》(上、中、下),是“文革”后中国西部学者独立编纂的第一部中国近代史,并作为陕甘宁青新中国综合性大学历史系的教材。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突破了中国近代史的传统框架,以191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展现了辛亥革命后70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的发展变化,展现了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整体性。1991年,张先生与他人合作完成了50万字的专著《陕甘宁边区革命史》,这也是文革后较早的一部研究陕甘宁边区历史的著作。此后,张先生作为主编之一,完成了22万字的《统一战线教程》,由主编《中国人民与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