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知识论文3000字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代又一代官兵与广大科技工作者一道,书写了中国尖端科研的不朽史诗,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辉煌业绩:40颗卫星、6艘飞船、火箭成功发射...同时遇难的还有52名年轻人,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
读着这个先进集体和这群特殊官兵的事迹,我们不禁想起这样一群人,这样一种精神,那就是红军长征精神。
整整70年前,当三支长征大军在西北黄土高原拥抱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背后也是一部举世罕见的伟大史诗: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平均休整365华里,平均每天行军74华里...
从长征路到天妃路,同样的精神贯穿了两部伟大的史诗。这就是自主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这就是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这就是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
长征途中,中国* * *生产者第一次独立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使党和红军、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途转危为安;长征途中,党领导红军突破数倍甚至十倍于自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长征途中,英勇的红军战士翻越雪山草地,仅营级以上干部就有400多人牺牲。
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生生不息,航天精神的源头无疑是长征精神。
中国航天事业的跨越,也有赖于自主创新、不断自强,有赖于航天官兵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勇敢牺牲和奉献。面对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一系列封锁,他们靠自力更生起家,通过自主创新发展;面对恶劣的环境条件,他们逆风而眠;面对一次次险象环生的实验任务,他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甚至在死后选择了沙漠作为最终归宿,一次次看着茫茫荒原上永恒的烽火和中国航天、尖端科研领域的辉煌腾飞。
他们无愧于红军的后代;他们不愧是长征的接力者。
孙继先将军在长征中带领十七位勇士强渡大渡河,48年前成为中国第一个导弹综合试验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前身——的首任司令员。参与指挥那场战役的聂元帅,成为中国国防科技尖端事业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元帅和将军都把目的地选在了戈壁沙漠的发射架下,中国的运载火箭也被命名为“长征”,这不仅仅是巧合。
当一枚火箭直冲云霄时,几乎全人类都看到了箭体上两个截然不同的标志:长征。
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人类探索太空的新征程上,长征的后继者们无疑将书写更加美好的新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