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浅谈会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现如今,大家对论文都很熟悉。论文是讨论问题和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写论文是很多人头疼的事情。下面是我整理的一篇关于会计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经济的发展和萧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本质理论的变化。反过来,会计本质理论的变化也促进了经济活动的更好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会计理论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也是如此。经济发展促进会计的发展变化,会计的发展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会计本质;理论变化;经济发展

事物的本质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会计的本质是会计本身所固有的,是其他会计概念的基础,也是确定和解释其他概念的基础。从严大午先生和杨先生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认为会计本质的研究是会计研究的起点,这一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盛行,并被广泛应用于会计研究实践。但是,对会计本质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会计本质理论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渐变化的。

一、会计本质理论的变化

(一)西方国家对会计本质的理解

任何理论或制度的发展都源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必然性。会计理论的变迁也是基于此。关于会计本质理论,西方学者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会计的本质是艺术,1943,由GeorgeO提出. May. 1941美国会计师协会下属的会计术语委员会第1号会计术语公报将会计事务所定义为:“会计是一门艺术,是关于诚实有效地以货币形式记录、分类和汇总财务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并解释其经营成果。”1953,委发43号

这种观点在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仍然很流行。

第二种观点是1953年,A.C.Littleton提出了“工具论”,认为会计本质论主要是“管理工具论”。“工具论”的观点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将会计的本质与资本主义制度联系起来,认为“资本主义的本质是理性利润”,“理性利润的过程和行为受会计的调节”。由此可以判断,他把会计看作是计量和监督的工具,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在1953中,A.C.Littleton从会计的时空框架、会计的目的、会计的分类体系、信息的报告与复核等方面深刻阐述了会计的本质,提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工具”。

关于会计本质的第三种理论是信息系统理论,亨德里克森、美国会计协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持有这种观点。1966《论会计基础理论》提出会计基本上是一个信息系统,是美国会计协会为纪念其成立50周年而出版的。在这本书里,提出企业应该向其利益相关者提供中立、客观、公平、公正的信息,提供的信息不应该服务于特定的对象,而应该服务于公众的利益。到了20世纪70、80年代,这种观点已经成为美国会计界关于会计本质的主流观点。第四种观点认为会计的本质是受托责任,持这种观点的是美国的YujiIjiri学者,他们认为会计是一种有利于协调利益集团之间财产管理责任的制度。这里的受托责任与会计目标中提到的“受托责任”本质上是一样的,即会计是受托人,会计的责任在于完成委托人赋予的职责和任务。

(二)中国对会计本质的认识

中国会计界对会计的性质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管理活动理论,由我国会计学者严大武和杨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这一理论认为,会计的固有职能是反映、监督和参与经营决策。它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点不同于管理工具论,后者只考虑会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过程,不强调其参与经营决策。

在中国,另一个可以与管理活动理论相抗衡的观点是信息系统理论。这种观点是,20世纪80年代,于教授在《用发展的观点看会计学科的属性》一文中提出,“根据当前的现实及其未来的发展,会计应被视为一个信息系统,主要是通过客观科学的信息为管理层提供咨询服务”。后来,葛家树教授也接受了西方国家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的提法,并与教授共同提出了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的观点。

根据这种观点,会计是以提高企业和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为目的的经济信息系统,主要提供财务信息。此外,以杨士展、郭道阳为代表的“委托控制论”对我国会计本质理论的研究也有重要影响。这种观点认为,会计的本质是控制会计计量结果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以受托责任为目标。此外,学者吴忠信也持此观点。他认为受托责任突出了会计本质与会计目标的高度耦合,反映了会计的内在矛盾运动。会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内在矛盾运动源于“受托责任”,这是会计本质的恰当表述。

二、会计本质理论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推动会计本质理论的变迁。

科技革命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发展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科技革命。在这场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以全球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缩短人类交流的距离。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传播的速度变快了,信息传播的成本变低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发展也是这场技术革命的结晶。

信息科学发展带来的新思想、新技术也打开了会计研究者的思路,人们开始重新探索和认识会计的本质和作用。随着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美国会计协会和会计界开始逐步将会计的本质定义为一个信息系统。如果说西方学者对信息系统理论的探索是因为第三次科技革命,那么中国学者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则得益于改革开放。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把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此后,中国也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在会计理论方面,一些先进的会计理论被逐步引进,所以我国的会计本质论分为两派。

信息系统理论学派认为,在这一时期,信息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也被引入到会计领域,使会计人员可以更方便地处理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作为信息系统的本质更加突出;管理活动理论学派认为,中国正在逐步实行改革开放,并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中国的市场要素在不断完善,企业规模会越来越大。会计仅仅作为信息系统的功能是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会计也应该参与管理,突出其在企业内部的功能。

委托控制论在中国的出现与经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此时,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的第一要务,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依赖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离不开会计,企业的重要经营决策依赖于会计信息。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会计应发挥其控制作用,结合过去、现在和未来,发挥其现在的会计控制作用。

(二)经济危机迫使其发展

会计本质理论的发展并不总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有时,会计本质理论的变化是被迫适应当时的经济发展。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会计界普遍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门艺术,既然叫艺术,就不应该干预或限制其规范。

但是,从1929到1933,美国经历了一场很大的经济危机,企业破产,生产萧条,股价暴跌。除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还有会计实务的松散和会计的滥用。此后,各国开始重视会计,认为会计旨在以有意义的方式,即以货币形式,对具有或不具有财务特征的交易进行记录、分类和汇总,并对结果给予合理的解释。

可以说,这次经济危机使会计界重新审视了会计的本质,或者说认识到会计应该提供真实、公允的信息,或者说会计应该作为一种计量和监督的工具。因此,这次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本质从艺术论向“工具论”和“信息系统论”的转变。

(三)会计本质理论的变化对经济的反应

经济发展与会计本质理论的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会计本质的变化也影响着会计职能。会计职能是由会计的性质决定的,是会计性质的体现。

“管理工具论”和“管理活动论”认为,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会计的本质在于参与企业决策。在这种会计本质的影响下,企业会计被赋予了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两项基本职能,而规划未来财务活动、监控财务活动过程、分析财务活动结果和协调财务关系的职能,则是这两项基本职能的延伸。如果会计人员能够规范地操作这两项职能,必将有助于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为了履行控制职能,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全面督促具体主体内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服务于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的提高,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委托控制论”的会计本质认为,现代会计能够系统地、全面地控制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它是一种主动的、多向的控制,避免了传统会计被动的、单向控制带来的弊端,使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连成一体,促进会计整体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预见性预测主要通过经济预测和参与决策来实现;过程控制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通过核算和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经济活动,使其按照计划和预定的目标进行,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事后控制是在计划实施完成后,对计划实施的结果进行分析,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今后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经验和教训。

第三,结论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和经济萧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本质理论的变化。反过来,会计本质理论的变化也促进了经济活动的更好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会计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同样,会计作为一种计量工具,也反映了经济的发展。

纵观历史长河,几乎每一种会计理论的形成和变化都离不开经济环境,都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理论越完善,特别是当经济发展出现危机时,会计理论的变革就越迫切。同时,会计理论的完善和会计实务的进步也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现有研究中的会计本质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会计本质的思考是对会计最基本理论的探索。我们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形势,大胆尝试和创新,促进会计理论更好地发展。

参考资料:

[1]荆,彭。再论会计的本质和作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1)。

[2]吴连生。研究起点理论述评[J].会计研究,1998(10)。

[3]谢德仁。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J]。会计研究,1995(04)。

[4]葛家树,杜兴强。财务会计理论:演进、继承与可能的研究问题[J].会计研究,2009(12)。

[5]王扬。财务会计的性质和特征——基于经济学的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2)。

[6]范佩茵,顾莉莉。对会计本质的重新解读[J]。会计通讯,2013(07)。

[7]谢志华,肖泽忠。会计与经济运行[J]。会计研究,2000(04)。

[8]黄慎。再论财务会计的性质[J]。Xi财经大学学报,2008(03)。

[9]张晓东。论会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2(10)。

吴连生王光远。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0(10)。

展开:

会计论文提纲

前言: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是经济利益成本最小化,即利润最大化。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经营利润的不断提高,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加强成本管理,真正在工作中提出有针对性的加强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的对策。

一,关于降低企业成本对企业效益影响的必要性

(一)、提高成本意识

(二)、理解成本的概念

二、线缆产品厂商降低成本的思路和推广方法。

(一)、电缆生产企业的成本结构

(二),对于电缆生产企业降低成本要加以考虑。

(三),节约资金的对策

(四),从经营资源上降低成本。

(五),降低成本的科学方法

㈥系统降低成本的方法

三、降低企业成本的具体可行途径:

1.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产品无形损耗。

2.选择适应资源容量的竞争性模型。

3.运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原理。

4.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寻找和利用资源组合而不付出成本,实现成本降低。

5.利用产品功能,打破传统的成本壁垒,提高盈利能力。

6.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来构建或优化企业的供应链。

7.加速资金周转,降低产品库存和资金成本。

8.当企业内部成本达到极限时,利用外部资源有效突破成本瓶颈。

第四,以某电缆厂的产品为例,通过相关成本计算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如何降低电缆生产成本。

(一)、现在电缆企业的生产成本构成

(二)、通过可行的方法降低成本费用。

五、合理降低企业成本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遵循市场规则(游戏规则)

(2)、降低企业成本,重点从人工和费用方面考虑降低企业成本的途径:

1,努力提高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

2.加强战略成本管理。

3.加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价值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