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奖励环保相关原创论文2000-3000字。
第一节当今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
1.1全球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3到0.6摄氏度,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到25厘米。如果世界能源消费格局不发生根本改变,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1.2臭氧层破坏和损失
自从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的损耗一直在增加。
1.3酸雨污染
酸雨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在北欧,由于土壤天然酸度较高,水土酸化尤为严重,部分湖泊酸化导致鱼类灭绝。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退化。
1.4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影响了全球1/6的人口(约9亿人)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变成沙漠,另有21万公顷土地因为退化而无法种粮。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1.5水资源危机
世界上许多地区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根据国际经验,每人每年1,000立方米可再利用淡水资源是一个基本指标,低于这个指标的国家可能会长期缺水,阻碍发展,损害健康。但目前全球约有20个国家跌破这一指数,主要集中在西亚和非洲,总人口超过1亿。另一方面,由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固体废物泄漏、空气污染物等造成的水污染大大减少了世界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乏供水设施,世界上有超过6543.8+0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
1.6森林植被破坏
据估计,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为30-60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20%-40%,其中约一半是热带森林(包括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另一半主要是亚寒带的针叶林。森林的大规模破坏造成了许多环境后果,主要包括:降雨分布变化、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气候异常、水土流失、洪水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
1.7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大规模破坏森林、草原、湿地和其他栖息地;
过度狩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
城市地区和工业区的大规模发展;
1.8破坏和污染海洋资源
近几十年来,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人类对海洋日益严重的污染,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的明显退化。由于过度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弃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导致沿海栖息地的变化,破坏动物栖息地和繁殖地。
第二节中国环境问题现状
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在中国尤其如此。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某个环节,也是关系到发展全局的重大现实问题。
2.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自古就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可以把环境问题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传统意义上的环境问题,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生生物资源减少以及过度开垦荒地、过度放牧、掠夺和捕捞造成的旱涝灾害。另一个是现代意义上的环境问题。是指工业革命后,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带来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农药污染等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污染的广度和深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大量的“环境公害”事件(也称环境公害,指的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2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人类面临三种新的全球性、广域环境问题:一是全球环境污染;二是大规模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严重污染事件。目前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破坏。在中国,有两种环境问题,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都非常严重。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相当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1.5万平方公里。(3)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惊人。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势必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2.3中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2.3.1经济因素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也是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来看,这一阶段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重。各行业的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污染物排放也将高速增长。人们只关注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背后沉重的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近年来,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的发展追求高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保是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两者是对立的,但近年来,中国农村环境的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了“脱贫致富”,甘愿忍受环境污染对国家、集体和自己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执法极其困难。
2.3.2人为和社会因素
中国人口众多,环境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和人口之间有密切的因果关系。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人口问题导致了中国资源的绝对短缺,这往往导致资源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国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公众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差。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他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往往形成恶性循环。富裕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而贫穷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有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更容易预防和恢复,而后者的预防和恢复要困难得多。中国也有类似的环境问题。在平原、沿海、大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现在通过不断的治理正在缓解。然而,在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加深、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第三节青海生态环境与保护
3.1生态环境和保护的重要性
青海是著名的长江、黄河、国际河流、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之源”、“中华水塔”。由于青海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整个流域的生态。青海是我国主要水源地之一,区域水源涵养功能显著,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要地。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不仅对该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黑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3.1.1状态:
青海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全省7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居全国第四位。在青海高原的广大地区,冰川、戈壁、沙漠、落基山、雪山占三分之一。全省森林覆盖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上游的大通河、湟水、龙武河、马克河、多克河和扎曲河。这些地区处于森林的边缘。由于地广人稀,高原地区植被景观复杂多样,孕育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具有资源丰富的优势。
森林资源
有林地441.5万公顷,疏林地23.93万公顷,灌木林1.7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4%,其中乔木覆盖率0.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92 %。
b .湿地资源
青海省是中国河流最多、湿地资源丰富的重要省份。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来自青海省的水量分别占各自流域的49.2%、25%和15%。中国湖泊众多,其中0.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439个,总面积13700平方公里,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15%。
野生动物资源
我省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陆生脊椎动物400多种,其中鸟类290种,哺乳动物100种,鱼类50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4种,其中藏羚羊、野牦牛、野驴、雪豹、白唇鹿、黑颈鹤等列为“三有”动物(即具有有益的、重要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发菜、雪莲等7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草地资源
草地是青海重要的自然资源,总面积4039.55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55.93%。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青海省大部分草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目前,草原鼠害面积占全省可利用草原面积的25.2%。由于恶劣的环境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草原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保护和建设青海省的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对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维护整个长江、黄河水系的生态平衡,促进中下游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水土流失加剧。
截至目前,青海受风、水、冻融侵蚀的土地面积已达近4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38%。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一是破坏土地资源,二是破坏土地生产能力。
生态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全省沙化土地面积达到1064,年均增长2.14%。青海省的荒漠化面积将会增加,而且仍然很严重。
g .减少生态水资源
青海每年都有大面积干旱缺水,青海水资源不断减少,缺水问题突出。
第四节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4.1主要原因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化和天然草地植被退化的原因可归结为全球气候变化、高原生态暖干化趋势加剧、人类资源不合理开发、草地资源开发加剧和生态环境问题发生发展的同时影响。
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加速和促进了生态环境的退化。在畜牧业早期生产发展中,受盲目追求牲畜数量的错误思想影响,天然草地过牧现象十分严重。
原因之二: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直接破坏植被和草原生态环境,导致区域生态环境退化和问题。
原因之三: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