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它们有不同的含义:
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并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各矛盾双方中占主导地位并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2)两者的外延不同: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的比较而言的,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同一矛盾”的两个矛盾面的比较而言的。比较的结果,一般只有一个主要矛盾,可以有多个次要矛盾;矛盾只有一个主要方面,只有一个次要方面。
(3)它们有不同的内涵:
主次矛盾研究同一过程中同时存在的许多矛盾之间的关系,讲这些矛盾的不平衡性;矛盾的主次是任何矛盾中两个方面的关系,是矛盾两个方面的不平衡。
(4)它们的方法论要求不同。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集中精力找出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从而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钥匙。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正确认识事物的主流和本质。
扩展数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的内容1981。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晰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总体态势,有效地推动各种社会矛盾的化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表述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在这个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虽然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但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了。
第二,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落后于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另外,具体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因此,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特别需要把经济建设(即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其他工作都要服从于经济建设,努力加快发展。
对现阶段主要矛盾应确立的观点
第一,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不再是主要矛盾。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说,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不应该缩小或夸大。实践证明,缩小和夸大都会犯严重错误。1981《中国生产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现阶段的阶级斗争作了全面的分析:
“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了以后,阶级斗争就不再是主要矛盾了。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影响,阶级斗争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加剧。”我们既不能扩大这种阶级斗争,也不能忽视它。处理这种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要按照法制化的要求,用法律手段来解决。
第二,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改变。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三,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认识和处理其他矛盾和问题。
当前,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例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一些工人下岗;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出现了地区差距、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归根结底都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落后造成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晰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总体态势,有效地推动各种社会矛盾的化解。”
主要矛盾决定中心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党的中心任务是统一的,解决主要矛盾是党在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中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中心任务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完全一致的。归根到底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党的反复强调,表明党对现阶段中国国情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主要矛盾决定中心任务,认清主要矛盾很重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一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的中心,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低阶段,也是这一时期最不发达的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十分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