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一篇关于美术论文的文章。

21世纪音乐需要天地,天地也需要音乐。教室是教音乐的最好地方。我们战斗在一线的老师,让孩子们插上歌唱的翅膀飞翔...

今年春晚出现的一首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震惊了乐坛干货时期的流行乐坛,成为春晚的一大亮点。《老鼠爱大米》以其幽默的歌词和简单明了的旋律走进了千家万户。那我们的音乐课本呢?现在的学生喜欢多少首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材过时了,也不意味着我们的教材完全被修改成流行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为它的流行,正在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人接受。因此,将近年来优秀的流行歌曲选入中小学音乐课程是完全必要的。现有音乐教材中的优秀歌曲应该保留下来,虽然这些歌曲正在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但它对中国乃至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有必要也有必要把它传承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再来说说音乐创作。众所周知,儿歌创作出来后的利润是很低的,而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并对其进行包装,利润会成倍增长。所以,当今乐坛总的趋势是创作儿歌的作家越来越少,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喊着“一切为了孩子”的专家是什么感受。他们连给孩子们唱的音乐都没有,那素质教育呢?目前中小学音乐教材选的歌曲还是七九十年代的儿歌。但近年来,虽然有少数优秀的儿歌,但并没有入选现在的教材,更不用说展示音乐界的一些最新成果了。一方面无法保证优秀歌曲的数量,另一方面我们教材的更新时间根本无法保证,导致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缺乏外部设施,使我国广大地区的音乐教育形同虚设。这是我们国家的各级官员,尤其是那些打着“儿童优先”旗号的官员,应该认真检讨和反思的。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什么?目前国内有大量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几乎每一本教材都会讲到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听觉训练等音乐专业课。应该介绍这些内容的并不是中小学音乐课,而是因为其难度接近本科音乐教学的难度。这好像是受大浪潮(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被塞满了音符、休止符、音阶、音程、和弦、调式、曲式和数十种音乐符号,以及带有一个、两个甚至三个升降号的视唱练耳曲调,听音程、和弦、调式、听写旋律、分析曲式等等。这种情况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出了一群因为无法跨越“双基”高墙而自卑、对音乐漠不关心的失败者。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也是一个好问题。对于孩子来说,为了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但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真的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吗?答案是否定的,孩子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搞笑最可悲的事情了。先练节奏,再唱音符,再看歌词,最后填词的老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音乐教学。怕的是老师严肃认真的教导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让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疲惫不堪。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中国的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发展起来的,当时学歌的唯一形式是口头授课,这是由当时的教学环境决定的。现在,21世纪最前沿的新一代人民音乐老师还在用这种老套的教学方法,可笑又大方。首先,音乐是一门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将声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让人在听的时候感觉很美。既然是听觉的艺术,那么倾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步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音乐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正如周大丰同志在他的《论音乐教育的改革》中所提到的,“当务之急是首先改变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结构。改革‘以唱为中心,读谱为辅’,代之以欣赏、器乐、歌唱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一个以感情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外多听民族音乐,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注意‘听比唱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