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第一,贴近学生生活,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就是教育。”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未来的生活打下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首先,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只有教材选择贴近现实生活,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有效缩短“学”与“用”的距离。在这方面,很多特殊教育专家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无基础教学,日常生活中各种素材的捡拾。如“让学生写日记”、“书信”、“留言笔记”、“留言笔记”等都可以作为学习资料。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模拟生活场景,将课文中所描绘的客观场景和形象生动地展示在智障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用书本知识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让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再在应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反复,反复,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言。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提升学生。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的力量往往构成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只有带着情感的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大多数人对智障学生都有一些误解,认为智障等同于愚蠢、反应迟钝、好坏等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智力缺陷学生的心理敏感度在一定程度上明显高于普通学生,只是因为他们往往在表达上有一定的障碍,往往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从而给我们造成心理上的错觉,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理安慰和尊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熟练运用各种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情。另外,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的成长变化,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第三,树立危机意识,提高教学技能
从特殊学校的教育来说,它的使命甚至比普通师范学校更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更特殊。他们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与健康的孩子不同,他们也比那些能够成长的孩子更迫切地需要自我成长。只有接受更有效的学校教育,他们才能真正融入当前快速发展、高度发达的社会。否则,这些特殊群体中的个体可能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包袱”,逐渐丧失生活信心。
特殊学校的教育任务更重,教师的责任当然更大。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称工具学科。阅读和识字是这些孩子学习知识和接触社会最重要的途径,所以语文在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教师首先要不断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有危机感和使命感,及时了解社会对特殊教育的新要求,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并不断更新和丰富;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合理安排语文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保证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成长进步。
第四,尊重主体地位,积极调整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教育强调素质教育,即在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特殊教育学校也是如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使这些有一定生理缺陷的个体在学校有效教育的培养下,最终成为社会群体的合格成员,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因此,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教师必须依据语用原则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真正尊重和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具体来说,要改变过去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弊端,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利于学生适应社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要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要主动弥补单一教学模式的不足,积极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实用价值。
总之,特殊教育战线上的教师要牢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走近学生,让学生多体验、多感受,引导学生多发现、多创造,从而对这些残疾儿童实施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补偿他们的身心缺陷,使他们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使语文教学焕发出无穷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