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是由马克思、毛泽东还是黑格尔提出的?
近年来,苏联哲学界对德博拉学派的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黛博拉的理想主义在中国* * *制作党内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我们党内的教条主义,不能说和这个学派的作风没有关系。因此,我们当前的哲学研究工作应以消除教条主义为主要目标。
对宇宙的一两种看法
在人类认识史上,对宇宙发展规律一直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形而上的,一种是辩证的,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宇宙观。列宁说:“发展(进化)的两个基本(或两种可能)是什么?还是历史上常见的两个?)观点如下:(1)认为发展就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2)认为发展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统一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两个对立又互相联系)。”④列宁讲的是这两种不同的世界观。
玄学,也叫玄学。这种思想,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长期以来都属于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在人们的思想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欧洲,资产阶级早期的唯物主义也是形而上学的。因为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已经进入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科学都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大动力,从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世界观。于是,在资产阶级中,除了公开的、极其露骨的反动唯心主义以外,还出现了庸俗的进化论,出来反对唯物辩证法。
所谓形而上或庸俗的进化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看待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类型,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永不改变的。如果有变化,也只是数量上的增减和位置上的变化。这种增减变化的原因不在物内而在物外,即由于外力的推动。玄学认为,世界上不同的事物和事物的特性,从最初存在起,就是这样的。后来的变化无非是量的膨胀或收缩。他们认为一个东西只能作为同一个东西重复生产,不能变成另一个不同的东西。在形而上学的观点中,资本主义的剥削,资本主义的竞争,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等。,在古代奴隶社会,甚至在原始社会都可以找到,而且会永远存在。说到社会发展的原因,他们就用社会之外的地理气候条件来解释。他们简单地从事物的外部寻找发展的原因,否定唯物辩证法所提倡的事物因内部矛盾而发展的理论。所以,他们无法解释事物的质变多样性,无法向其他物种解释一种质变现象。在欧洲,这种思想在十七、十八世纪是机械唯物主义,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庸俗进化论。在中国,有所谓“天不变,道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5),曾经长期得到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传入欧洲近百年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庸俗进化论,是资产阶级支持的。
与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内部和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来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运动,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相互联系的,都受周围其他事物的影响。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之外,而在事物之内,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任何事物都有这种矛盾,从而引起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事物发展的次要原因。这样,唯物辩证法就强烈反对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庸俗进化论的外生或被动论。这一点很清楚。单纯的外部原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机械运动,即范围和数量的增减,不能解释事物为什么性质如此不同,相互变化。其实,即使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也要经过事物的内在矛盾。动植物的简单生长和数量发展,主要是内部矛盾造成的。同样,社会的发展主要是内因而不是外因。许多国家在几乎相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发展却有很大的差异和不平衡。同一个国家,在地理气候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社会变化很大。帝国主义的俄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封建的闭关锁国的日本变成了帝国主义的日本。这些国家的地理和气候没有改变。长期受封建制度统治的中国,近百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正在向自由解放的新中国转变。中国的地理和气候没有改变。整个地球和地球各地的地理气候也在变化,但与社会的变化相比,都是很小的。前者显示其几万年的变化,后者显示其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甚至几年或几个月(革命时期)的变化。根据唯物辩证法,自然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新老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新旧社会的新陈代谢。唯物辩证法是否排除外因?不排除。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基础,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鸡蛋因温度适宜而变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鸡,因为两者的基础不同。不同国家的人之间的互动总是存在的。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相互影响和兴奋是极其巨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仅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时代,也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它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内部变化,也特别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内部变化,但这种变化是由各国内部和中国自身的规律造成的。两军争斗,一胜一负,所以胜败取决于内因。胜者或因其指挥而强,败者或因其指挥而弱,或因其指挥不当,外因通过内因,从而造成效果。一九二七年,中国大资产阶级战胜了无产阶级,它通过中国无产阶级内部(中国生产党内部)的机会主义起作用。当我们清算了这个机会主义以后,中国革命又发展起来了。后来,由于我们党内的冒险主义,中国革命受到了敌人的严重打击。当我们清算这种冒险主义时,我们的事业又发展起来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政党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来引导革命走向胜利。
辩证的世界观,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但古代辩证法是自发的、简单的,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可能有完整的理论,所以不能完全解释宇宙,后来被玄学取代。黑格尔是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著名哲学家,他对辩证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直到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活动家马克思、恩格斯综合了人类认识史上的积极成果,特别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部分,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理论,人类认识史上才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后来通过列宁和斯大林,发展了这个伟大的理论。这一理论一传到中国,就引起了中国思想界的巨大变化。
这种辩证的世界观主要是教导人们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详细了解矛盾律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
为了叙述方便,我先讲矛盾的普遍性,再讲矛盾的特殊性。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造者和继承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发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并在许多方面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人类历史和自然历史的分析,在社会变革和自然变革的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例如在苏联)。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认识到了。因此,只需要几句话来解释这个问题;对于矛盾的特殊性,许多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仍然感到困惑。他们不明白矛盾的普遍性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他们也不懂得研究当前具体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对于指导革命实践发展的意义。因此,关于矛盾的特殊性问题,应该着重研究,并在足够的空间里加以说明。正因如此,我们在分析事物的矛盾规律时,会先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再着眼于矛盾的特殊性,最后回归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问题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第二是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都有一个矛盾运动。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的。”[6]列宁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定义说,它意味着“认识(发现)自然界(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包含着矛盾的、互相排斥的和互相对立的趋势”。这些观点正确吗?没错。万物所包含的矛盾的相互依存和斗争,决定着万物的生命,推动着万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不包含矛盾,也没有没有矛盾的世界。
矛盾是简单运动形式(如机械运动)的基础,也是复杂运动形式的基础。
恩格斯这样解释矛盾的普遍性:“如果简单的机械运动本身就包含着矛盾,那么物质的更高形式的运动,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生命在于,一个生物在每时每刻都是它自己,但它是别的东西。因此,生命也是存在于对象和过程本身并不断自我产生和解决的矛盾;这个矛盾一停止,生命就停止了,所以死亡就来了。同样,我们已经看到,我们无法避免思维范围内的矛盾,我们也已经看到,例如,人类的无限认知能力和这种认知能力在仅仅受到外部和认知上的限制的个人身上的实际实现之间的矛盾,在人类世代的无限连续系列中得到解决——至少对我们来说,事实上是无限的。”
“高等数学的主要基础之一就是矛盾……”
“即使是初等数学也充满了矛盾。……"⑻
列宁也是这样解释矛盾的普遍性的:“在数学中,正与负,微分与积分。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学中,正电和负电。
在化学中,指原子的结合和分解。
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⑼
战争中的进攻与防御,前进与后退,胜败,都是矛盾的现象。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双方斗争联系,形成了战争的整体,促进了战争的发展,解决了战争的问题。
人们观念的每一个差异,都应该被看作是客观矛盾的反映。客观矛盾反映在主观思想上,构成观念的矛盾运动,推动思想的发展,不断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
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经常发生,这是社会阶级矛盾和党内新旧事物矛盾的反映。如果党内没有矛盾,没有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活就会停止。
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还是复杂的运动形式,无论是客观现象还是思想现象,矛盾普遍存在,存在于一切过程,这一点已经阐明。但是每个过程开始的时候,有矛盾吗?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否自始至终都有一个矛盾运动?
从苏联哲学界批评德波林学派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德波林学派有这样一个观点,矛盾不是在过程开始时出现,而是在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那么,在那个时间之前,过程发展的原因不是由于内部原因,而是由于外部原因。这样,黛博拉又回到了形而上学的外生论和机制。拿这个观点来分析具体问题,他们可以看到苏联条件下的富农和普通农民只有区别,没有矛盾,他们完全同意布哈林的意见。他们在分析法国大革命时,认为在大革命之前,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第三阶级只有分歧,没有矛盾。德博拉学派的观点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个差异都已经包含了矛盾,差异就是矛盾。自从两个阶层出现以来,劳资双方就有矛盾,但并没有激化。即使在苏联的社会条件下,工人和农民也是有区别的。他们的分歧是矛盾,只是不会激化成对抗,不会采取阶级斗争的形式,这与劳资矛盾是不同的。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结成了牢固的同盟,并在从社会主义到* * *生产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了这一矛盾。这是一个矛盾和差异的问题,不是矛盾的问题。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之中,贯穿于一切过程之中。
新工艺怎么了?这是旧的统一,构成这个统一的对立元素让位给新的统一和构成这个统一的对立元素,于是新的过程代替旧的过程发生。旧的过程结束了,新的过程发生了。新的过程包含着新的矛盾,开始了自己的矛盾史。
对事物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列宁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作了这样的分析。这是研究任何事物发展过程的必要方法。列宁本人正确地运用了这一原则,并在他的全部著作中贯彻了这一原则。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首先分析了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中最简单、最普遍、最基本、最普遍、最普通的关系——商品交换。这种分析在这个最简单的现象(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暴露了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以及一切矛盾的胚芽)。后面的叙述向我们展示了这些矛盾的发展,以及这个社会自始至终各个部分的总和(既有成长也有运动)。”
列宁说了上面的话之后,他接着说,“这应该是...一般辩证法的叙述(和研究)方法。”⑽
中国* * *生产者必须学会这个方法,才能正确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推断革命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