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大萧条是什么样的?
给奥地利银行的贷款收回了,但不足以偿还债务。这场灾难使中东欧许多国家的系统破产:它导致德国银行家为了自保而推迟偿还外债,进而危及在德国大量投资的英国银行家。资本的短缺带来了所有工业化国家出口和国内消费的急剧下降:没有市场必然会关闭工厂,货物越少,运输的货物越少,必然会损害航运和造船。各国经济衰退的结果都是大规模失业:美国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最大数据1932)。大萧条还对拉丁美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这个几乎完全由欧美银行家、商人和企业家主导的地区失去了外国资本和商品出口。
编辑这次经济大衰退
原因
大衰退(1929-1933),等待救济的人们(华盛顿罗斯福纪念馆)
经济学中有各种各样的商业周期理论,在分析大萧条的原因时也是众说纷纭。[1]也许对萧条最好的解释是,一个或几个社会群体的支出比其他社会群体减少得更多。1929年,消费者购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72%,工商业者投资消费18%。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使用略少于10%,其余用于出口。在1929-1930期间,由于投资者和消费者减少了约150亿美元的支出,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减少了约140亿美元。虽然政府支出略有增加,但其影响微不足道。反映投资和消费支出减少的是劳动力市场的解雇和失业增加,工商业的销售和利润减少。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要找出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减少的原因,就可以确定大萧条的原因。通过历史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在20世纪20年代,已经出现了一些在当时被忽视或忽略的、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趋势。然而,农业从未从战后的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在这一时期一直很穷。另外,所谓工业部门工资水平高,很多都是假象。在这十年里,新机器的应用挤走了大量工人。比如1920-1929,工业总产值增长了差不多50%,而产业工人数量没有增加,交通运输业从业人数实际上是减少了。在低工资的服务业中,工人数量增加最多,这无疑包括许多因技术进步而失业的技术工人。因此,显示工资略有增长的统计数字似乎并没有反映真实情况。由于工人和农民是基本消费者,这两类人群在遇到经济困难时,肯定会对消费品市场产生影响。大萧条期间,美国的失业率飙升。
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20年代广告的扩张和分期付款赊销的增加将会产生不利的后果。分期付款赊销正试图扩大消费品市场。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左右增长到35亿美元,可见其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毫无疑问,采用分期付款赊销的方法增加了汽车、收音机、家具和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但是,分期付款销售方式的推广和使用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即消费品市场在不增加贷款的情况下,是无法容纳工业部门生产的大量产品的。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卖贷款的方式本身就孕育着某种危险;只要消费信贷减少,也就是分期付款销售,消费者的购买量就有可能减少。好像这事发生在1929。20世纪20年代工业生产的扩大是由于对新工厂和设备的大量投资。这种投资使建筑业、机床制造业和钢铁业雇佣了大量工人。因此,一旦资本支出或投资减少,生产资料的各个生产部门的工人就会大量失业。到1929,消费品市场已经容纳不下增加的商品产量,不需要扩建厂房和设备。比如1929估计整个美国行业的开工率只达到了80%。在这种条件下,难怪投资(按1958美元计算)从1929年的404亿美元降到1930年的274亿美元,再降到1932年的47亿美元。投资的减少导致生产企业破产,工人失业。住房建设的减少加剧了这一问题。房建在1925达到顶峰,之后每况愈下。1929(约1925)只建了50万套房子。1927之后,汽车行业也大幅下滑。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失业会减少消费品的销售,从而导致消费品生产部门的工人失业。消费品销售的减少反过来又进一步减少了投资,这两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大,导致生产下降,失业率上升。甚至低税率和高利润等有利因素也可能导致了危机本身。现在看来,那段时期增加的收入,大部分落入了少数人或少数家庭的口袋。布鲁金斯学会1934发表的一篇研究20世纪20年代经济问题的论文写道:大萧条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贫民窟
“美国已经呈现出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均衡的趋势,至少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是如此。也就是说,这一时期人民的收入增加了,而上层阶级的收入水平增加得更快。因为随着上层阶级高收入的实现,他们收入中的储蓄部分比消费部分增长得更快,出现了富人及其家庭越来越多地将积累的收入作为投资的趋势。”从经济学角度来看,20世纪20年代的收入分配倾向于紧缩消费以增加投资。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消费者的钱多,投资者的钱少,所以国民经济可能会更稳定。1929股市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是银行信贷造成的,也反映了资金的过剩,使得资本家投资建厂造设备无利可图。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主要归功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工农业生产的增长、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消费的扩大和对外贸易的繁荣。然而,许多美国人的贫困和国民经济的一些薄弱环节导致了大萧条的爆发。然而,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大多数美国人都盲目乐观地认为繁荣将会持续。
经过
赫伯特·克拉克赫伯特·胡佛。
1920s这个时期被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遇似乎向刚刚赢得一战的美国人打开了它们吝啬的大门。全社会对新技术、新生活方式的渴望,“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胡佛总统也认为,“我们正处于向贫困开战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10月24日,1929,10,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四”(美国华尔街股市突然崩盘)。这一天,美国金融板块崩盘,股票一夜之间从顶部跌入深渊。价格跌得太快,连股市自动显示都跟不上。1929 10 10月29日,是星期二,纽约股市暴跌到了极点,所以有人用“黑色星期二”来指代这一事件。从1929到113短短两周,* *已经损失了300亿美元的财富,相当于美国一战的总支出。然而,美国股市的崩溃只不过是一场灾难性经济危机的火山口。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吹哨子,胡佛敲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正在奔向地狱!”(梅隆拉响了哨子,胡佛敲响了钟声,华尔街给出了信号,国家走向了地狱)随着股市的崩溃,美国经济立即陷入了毁灭性的灾难,可怕的连锁反应迅速发生:疯狂的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贫困,有组织的抵抗,内战的边缘。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销毁了大量的“剩余”产品,用小麦和玉米做煤的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把这条河变成了一条“银河”。城市里无家可归的人用木板、旧铁皮、防水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易的避难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庄被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的乞讨包被称为“胡佛包”,因为买不到燃料而用畜力拉的车被称为“胡佛车”,就连睡在街边长椅上的流浪汉盖的报纸也被称为“胡佛毛毯”。街上的苹果小贩成为大萧条时期最知名的标志之一。在那些被迫靠经营流动水果摊谋生的人中,许多人曾经是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股票市场的崩溃导致了持续了四年的大萧条。这场经济危机迅速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对数百万人来说,生活已经变成了为吃、穿、住而奋斗。各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加强了贸易保护的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加剧和恶化了世界经济形势,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根源。大萧条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大萧条时期约有200-400万中学生辍学;很多人忍受不了身体和心理的痛苦,自杀了;社会治安正在恶化。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失业。在美国,失业总人数已达830万。在美国的城市里,穷人排队领取救济食品要排好几个街区。在英国,有500-700万人失业,不得不在劳动力交换市场排更长的队。经历过大萧条的人改变了想法。工人们从20世纪20年代的麻木中醒来,发起了斗志昂扬的罢工。自由主义者被苏联的繁荣吸引,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害怕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保守派越来越转向法西斯主义。“黑色星期二”1929 10 10月2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抛售股票的漩涡。股指突然从之前的峰值363点平均下跌了40个百分点,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看着自己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化为乌有。这是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大的经济事件,波及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从此美国和世界进入大萧条,持续了10年。因此,这一天被视为大萧条时期开启的标志性事件,因适逢周二而被称为“黑色星期二”。
有利的转变
富兰克林·富兰克林·罗斯福。
1933年初,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接替左右为难的胡佛。他针对当时的现实,顺应广大人民的意愿,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和措施,史称“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个r”来概括,即恢复、救济和改革。因为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引发的。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也从整顿金融开始。在被称为“百日新政”期间(1933年3月9日至16年6月)制定的15件重要立法中,与金融相关的法律占1/3。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银行开门营业,支票在华盛顿无法兑现。在罗斯福的要求下,3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决定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和许可制度,允许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尽快恢复营业。从13年3月到15年3月,已经有14771家银行被许可重新开业,而在1929年危机爆发前为25568家,淘汰了10797家银行。罗斯福整顿金融的非常措施,起到了收拾烂摊子、稳定人心的巨大作用。舆论认为,这一行动如同“黑暗天空中的一道闪电”。在改组银行的同时,罗斯福也采取行动加强美国的对外经济地位。1933 3月10宣布停止黄金出口以来,陆续采取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4月19日停止美钞兑换黄金,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6月5日,废除公私债务,用黄金支付;1934 65438+10月10,宣布发行由国家证券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国外的竞争力得到了加强。这些措施对稳定局势、疏通经济生活血液循环起到了重要作用。“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竭力促使议会先后通过农业调整法和国家工业复兴法,成为整个新政的左膀右臂。罗斯福要求资本家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规定每个企业的规模、价格和销售范围;为劳动者设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作时间,从而限制垄断,减少和缓和紧张的阶级矛盾。在得到大企业勉强的支持后,罗斯福接着想尽办法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说,大企业接受工业复兴法很重要,“而产生丰硕成果的领域在于小雇主,他们的贡献将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中坚力量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计划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美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政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救济工作。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并迅速向各州拨付各类救济资金和物资。次年,简单救济改为“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了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他们的自立和自尊。罗斯福执政初期,中国有超过17万失业人口及其亲属依靠州政府、市政府和私人慈善机构的帮助和施舍维持生计。但是,相对于如此庞大的失业大军,这部分财力无异于杯水车薪。只有联邦政府才能解决这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项措施是敦促国会通过私人资源保护小组的计划。该计划专门招募18岁至25岁身体强壮、失业率高的青年,从事植树护林、防汛、水土保持、道路建设、开通森林防火线路、设立森林瞭望塔等工作。第一批招募25万人在全州1500营地工作。在去美国参战之前,有200多万年轻人在这个机构工作,他们开辟了740多万英亩的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平均每人工作9个月,每月工资的大部分作为家庭供养,从而扩大了全社会的救济面积和相应的购买力。对于千千那些绝对依靠州市养活的人,罗斯福还敦促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救济机构,合理划分联邦政府与各州的使用比例,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地方政府直接帮助穷人和失业者。新政时期,美国有各种救济机构,可分为公共工程部(政府拨款40多亿美元)和土木工程部(投资近654.38+0亿美元),后者在全国范围内修建了654.38+0.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堤坝和堤防。后来,几个新的救济组织成立了。其中最著名的是国会拨款50亿美元设立的项目设立机构和专门针对年轻人的国家青年管理局。他们总共雇佣了2300万人,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联邦政府已花费6543.8+08亿美元用于各种项目和少量直接救济费用,美国政府建造了近6543.8+0000个机场,6543.8+0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所学校建筑和医院,不仅为工匠、非技术工人和建筑行业创造了就业机会,还为数以千计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各种工作。这笔钱经过劳动者的口袋,经过不同的渠道和消费,又回到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拉动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爆水”。第二次“新政”从1935开始,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重点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国家劳动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等法律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新政成果。罗斯福认为,如果一个政府“不能照顾老人和病人,不能为强者提供工作,不能将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让不安全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可以存在或应该存在的政府”,社会保险应该对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生命负责。为此,颁布了《社会保险法》。根据法律,所有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65,438+00至85美元的养老金。关于失业保险,罗斯福解释说:“它不仅可以帮助个人在未来被解雇时避免依赖救济,还可以通过维持购买力来缓解经济困难带来的影响。”保险费的来源是,保险费的一半由在职工人和雇主缴纳,相当于工人工资的1%,另一半由联邦政府拨款。这部社会保险法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受到绝大多数美国人的欢迎和好评。5月24日,1937,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广受关注的关于最低工资和最高工作时间立法的演讲。讲话承认“中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大部分从事农业或工业,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我们必须牢记,我们的目标是改善而不是降低那些现在营养不良、衣着寒酸、生活条件恶劣的人的生活水平。我们知道,当我们很大一部分工人没有就业时,加班和低水平的工资无法提高国民收入。”国会没有对该法案采取行动。10月1937+012,罗斯福再次提出,直到6月1938+04。这就是“公平劳动标准法”(又称“工资和工作时间法”)。其主要规定包括每周工作40小时,最低工资每小时40美分;禁止使用16岁以下的童工,禁止在危险行业使用18岁以下的工人。随着经济的发展,最低工资的规定在今后有所调整。这些社会立法虽然属于社会改良的范畴,但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工薪阶层非常有利。为了解决社会保险系统的联邦资金问题,罗斯福首次实施了基于收入和资产的累进税。净收入5万美元和遗产4万美元征收365,438+0%,遗产500万美元以上征收75%;以前公司税一直是13.75%。根据税法1935,收入低于5万美元的公司税率降至12.5%,收入高于5万美元的公司税率增至15%。到1939,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功。新政几乎涉及到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部分是美国摆脱危机、将危机后果最小化的具体考虑,也有一部分是基于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目标的长远规划。它的直接作用是防止美国经济崩溃,帮助美国走出危机。自1935以来,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在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的742亿美元增加到1939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万下降到800万,恢复了人们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它使美国在危机中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为美国后来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战后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诚然,罗斯福“新政”措施的最终目标是加强国家资本主义,以克服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新政”是他在常规疗法失效的情况下,试图治疗资本主义社会疾病的一种实验性疗法。其实“新政”的一些措施也有不足之处,往往成为他的政敌攻击的理由。“新政”实施过程中,利益受损的阶层也进行了抵制和诋毁。就连新政初期的重要内容《工业复兴法》和其他两个法案,两年后也被最高法院裁定违宪。但是,只要我们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看待“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已经把准了美国经济社会生活的脉搏,“使人们重返工作岗位,振兴我们的企业”的口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罗斯福把维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保证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特别是以工代赈形式建设的大量工程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使美国经济从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中受益。新政留下了很多防止大萧条重演的措施和政策,为美国进入二战和战后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罗斯福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美国和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总统,并将永载史册。
影响
大萧条的普遍影响导致:65,438+0,提高了政府对经济的政策参与,即凯恩斯主义;2.以关税的形式加强经济民族主义;3.激起了作为* * *资本主义替代品的浪漫主义——极权主义政治运动(如纳粹德国)。与其他单一原因相比,大萧条最能解释为什么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的政治在1932和1938之间逐渐右转。4.阿道夫·希特勒、贝尼托·墨索里尼等独裁者的崛起,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