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一)
一、基本情况分析
这份数学试卷形式多样,内容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整体来看,本次考试难度适中,注重基础,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注重趣味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现在,将简要分析这份试卷。
二、试卷分析
数学试卷分为计算、基础知识、实际操作、解题五大题。我们两个班有74个学生参加了考试。我对他们的成绩做了如下分析:4个同学100,49个同学90+* *,20个同学80+* *,4个同学70-79 * *。我对他们的平均分、通过率、优秀率做了如下统计:优秀率75%。最高分100,最低分82.5。二班的平均分是90。通过率100%,优秀率56%,最高分100。从这些统计指标来看,效果不错,符合我的预期。我统计了一下各大题的得失。
1.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失分最严重的是申论题四题,1。这是一个会议问题,另一个是五个问题。平时这种类型的题比较多,但是这次感觉学生不容易看出题的意思,也不理解题的意思。大多写的是每两个小时测一次体温,什么时候温度会一直升高等等。按照我们的惯例,我们不应该犯错误。我没练过时间这种题。这也是我的错误。另外,由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所以失分较多。许多学生根本不明白他们在寻求什么。他们能正确运用数量关系,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我觉得我在教学中应该把重点放在这方面,让我们的学生获得高分和高能。
2.基础知识的填空这部分,大部分同学发挥了自己的正常水平,比之前有明显的提高,这和平时的课堂训练是分不开的。但是有些同学对概念理解不深。回答填空题和判断题时不理解错误。比如一个大题目有八个小题,都是找正规单位的题。错误很多。一个是你不仔细看题,一个是你练了23个人以上,4个人都反应不过基础差的同学。以后这类问题要单独解释,以引起注意。
3.计算非常理想,基础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抓得紧,抓得稳,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训练到位。全班只在口算上有几处失误,两个班的计算失误很少。这部分我特别满意,跟平时练习要求高有关。我让学生计算的时候做?循序渐进?不要最后算总账,大部分同学对这本书的知识点掌握的很牢固,但只有少数同学有问题,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三、改进措施: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在一些简单的填空题和判断题上有问题。不是他们真的不行,而是有些同学不够细心,浮躁。这是所有班级的通病,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字迹工整、独立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考试,我发现了看似简单的问题。很多学生犯了错误,我有时会责备他们。但仔细想想,问题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我在学术把握上出现了偏差,我高估了学生的能力。这是我教学上的弱项。以后我会努力克服这个问题。
3、立足教材,植根生活。课本是我们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既要以课本为基础,又要扎扎实实地渗透课本的重点和难点,不忽略一些我们认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4.平时练习要有针对性。不让学生做一般题,努力让资优生吃好。一般学生吃饱了,学困生吃,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也不错。
5.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随时随地审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特别是要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不仅要掌握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的覆盖面,还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思想,理解和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和思想的结合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嵌入点。借助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达到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成绩代表过去,经验及时总结。我以后会更加努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二)
本次数学期末考试对试卷命题和学生试卷做如下分析:
一、试卷范围全面,难度适中,能真实反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和学习水平。从纸面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60分),口算,填空,列纵算,递推方程计算,解题检测。第二类是综合应用(40分),1是运算与分析,2是表格计算。提问比例合理。从这个命题的方向来看,有三个亮点:第一个亮点:对自学和迁移能力的检测,综合应用两列公式计算7题中用字母表示的数,要求学生灵活处理;第二个亮点: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思考数学的魅力。第一题和第五题的综合应用,说明了经验和积累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第三个亮点:巧妙设置开放性问题,展现个性思维。本次考试注重开放意识的渗透,在二进制计算的综合应用中设置了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题目,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
二、对学生的基本测试如下:
试卷缺点:平均分80.6,高分少。从一些题型来看,老师对方面的重视程度较低,失分还是比较严重的。主要体现在:
1.基本功中填空情况较差,中低年级学生失分严重,扣10分左右。比如填空题第四题是商不变性的变体。
2.第三题画图的操作与分析错误率高,主要是学生明白了道理,但表达不清楚。
3.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己阅读和分析题意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明明知道怎么做的题,却因为缺乏这种能力而丢分。
4.学生结束后,检查不够认真。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从这些方面进行改进。
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三)
一、命题思路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绘图、应用四个方面考察学生的双基、思维和解题能力,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综合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及对教材中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它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思想。试题不偏不倚,不难,不陌生。它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增加了他们的灵活性,测试了他们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习和使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更好地促进了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二、考试成绩及分析。
(1)总体情况
全年级* *学生152人。试卷满分100,全镇考生平均分81.7,通过率96.1%,优秀率24.3%。为了进一步准确、科学地分析学生的答案,我们对整张数学试卷进行分析:
(2)分析:
这次考试,两个班的平均分只有0.5,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离我们的整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如下:
(1)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首先,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平时因为都是担任学校岗位,忙于一些常规工作,而且是第一次教四年级,所以看不懂教材,抓不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和重点。
二是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没有感染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有些薄弱。以上因素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尤其是新讲授的内容如果第一次在学生头脑中没有正确清晰的结构,以后即使反复“炒”,也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
(2)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这次测试中,发现很多同学因为一些很简单的计算,一些很简单的问题而丢分,有些因为没有复习题的习惯而导致错误。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保证。
第二,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邋遢不正经。
计算部分的正确率还是比较高的,说明老师平时可以用准确的计算进行训练,但是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的两位数除法还是有问题的,所以在以后的训练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阅读题不认真
第二题测、画、填,分别通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直线。学生在第一张图画上平行线,在第二张图画上垂直线。学生不认真看题,导致对题意理解错误。
3.学生缺乏综合能力训练。
本文中,学生发现规律部分问题的错误率较高,学生对规律部分的理解不深,综合应用能力较差。中学生解决三步计算法的应用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
第三,对当前数学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发挥教师群体备课的力量,可以弥补教师钻研教材、分析研究讨论教材、准确把握教材能力的不足。
2.创造生动具体的情境。教师要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注意知识获取的过程。任何一种新知识的学习,都应力求在第一次教学中,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使学生充分感知,在体验和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自己“灵活”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程度。
4.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为了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要做好备课工作外,还必须具备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艺术。包括组织教学的艺术、启发引导的艺术、合作交流的艺术、表扬鼓励的艺术、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练习设计的艺术和动态调控的艺术等等。
5.坚持认真写教学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数学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对策,总结成功的经验,撰写教学案例和经验论文,从而更快地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2)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前的教材要求更高、更灵活,仅靠大量的机械重复训练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选择和编写灵活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阅读和审题的习惯,等等。
(3)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如何弥补后进生的错误,是每个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教师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多与学生沟通,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力求在原有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