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关于人口年龄结构和法定退休年龄的论文

html/97/14/14713/3 . htm

其中一个,你想让10自己下载。在上面的网站上,还有另外9篇文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研究综述

一.导言

起初,人们关心中国的人口主要是因为它的数量,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快速增长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某种程度上,中国的人口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强调的是人口控制。这种偏见无可厚非,因为即使今天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发展的惯性,中国仍然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然而,当人们在讨论如何控制中国的人口,担心每年增加10多万人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影响时,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悄然老化。这让中国面临另一个挑战:人口老龄化。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1998年末,我国总人口已达1248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7%。与其他老龄化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快速增加;第二,人口老龄化出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之前。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按照中期计划对中国人口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在迅速老龄化,年龄结构正在由成年向老年转变,但不同时期的老龄化速度有很大差异。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 ~ 2000年,中国人口由成年向老年转变;第二阶段是2000年至2020年,中国将成为典型的人口老龄化国家;第三阶段是2020年到2050年,这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阶段。令人担忧的是,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同时,老年人口也在老龄化。根据人口学家的预测,下世纪上半叶老年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51‰,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29‰,总人口的年均增长率可能只有7‰才能达到峰值。毫无疑问,老年人是增长最快的人群,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老年人,因为60-70岁的老年人大多还有生活自理能力,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需要照顾,带病生活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庞大的“中年”和“老年”人口无疑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如果考察不同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这个问题就更加紧迫。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总体格局是农村快于城市,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西部地区。截至1998年底,近半数省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超过或接近10%,率先成为全国首批老年省区。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从东到西一直在发展,而且速度会越来越快。在不久的将来,这股“灰色浪潮”将席卷全国。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人口直到2000年左右才突然变成老年人口,老年人口问题直到下个世纪的某一天才突然严重起来。人口老龄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动态的。就中国整体情况而言,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尚未明显,但就部分地区的情况而言,形势已经相当严峻。比如从65438年到0993年,上海人口开始负增长。目前上海最主要的人口问题不是生育水平,人们更关心的是人口结构,尤其是人口老龄化。

正如人们关心人口一样,人们之所以关心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根本上是来自于对人口与发展关系的关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们主要考虑人口总量的变化与发展的关系,而对人口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的变化与发展的关系关注不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发展的影响比人口总量的变化更大,因为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和人口的增长一样,会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这种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远比人口增长的影响复杂。如果只看人口总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实际上是把所有不同年龄段的人都看成是具有相同特征的“同质”人,这样的调查方法会抹去不同年龄段人的不同社会经济意义。事实上,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社会经济特征,是“异类”的人。目前,中国约有6543.8+0.2亿老年人,3.2亿未成年人。从数量上看,同为消费者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负担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但是,如果考虑到这两个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社会经济特征,就会发现老年人口和未成年人口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1:3,中国供养目前的1亿老年人口并不一定比供养3亿未成年人口更容易。因此,考察年龄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一项更深入的研究,它将使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人口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世界和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在老龄化的事实,要求人口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对人口老龄化的原因、过程、特点和社会经济后果进行分析研究,在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寻求解决人口老龄化后果的对策。国外对人口老龄化的大量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65438年到0956年,联合国出版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总结了以往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成果,标志着人口老龄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此后,由于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加上人口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进步,人口老龄化研究不断深入,人口老龄化文献不断丰富。与国外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研究相比,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口学研究的复兴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刚刚进入成人型,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不在人口老龄化上,即人口老龄化并不是人口学领域的优先课题。只是随着我国人口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客观事实,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

近年来,我国许多部门和机构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做了一些研究,积累了一些文献和数据。然而,当我们仔细回顾这些数据和文献时,我们会发现,目前我国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老龄化的人口学和社会学影响上,也就是说,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原因和过程,以及人口老龄化的人口学和社会学后果的讨论很多。但弱点是对实际情况的描述多,理论创新少。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这一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的到来,迫切需要研究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弄清这一关系,对于制定下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阶段的中国来说,正确认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运动过程、发展趋势及其社会经济后果至关重要。中国在制定下一个世纪的产业政策、分配政策、交换政策、消费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客观事实。只有这样,中国的社会经济才能全面、稳定、和谐、健康发展。

二,几个基本概念的定义

(一)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年龄限制

“老年人”是指达到或超过老年人年龄限制的人。这里的关键在于老年人的年龄界限,因为确定这个界限是统计老年人口的前提。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对老年人年龄限制的定义是不同的。1900年,Sambad在他的《人口年龄分类与死亡率研究》一书中,将人口按年龄分为不同的类型。事实上,他把50岁作为老年的下限;1956,联合国出版了《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将65岁定义为老年的下限。65438年至0982年在维也纳举行的老龄问题世界会议将老年人的年龄限制定为60岁。国际上之所以把老年人的年龄界限从1956年的65岁改为60岁,是因为联合国在1956年发表的报告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但当时发展中国家还谈不上人口老龄化问题,把65岁作为老年人年龄界限的定义是按照当时发达国家的平均预期寿命来定的。到80年代初,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发达国家的问题,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发展中国家的平均预期寿命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考虑到世界平均寿命,老年的界限被定义为60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标准应该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老年起点应该高于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平均预期寿命高于发展中国家,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以60岁作为中国老年的界限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对未成年人的年龄界限不同,从15岁到20岁不等。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年龄限制高于发展中国家。国际上一般把15岁定义为未成年人的分界线,即0 ~ 14岁的人都是未成年人。给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年龄界限后,我们就很容易确定成年人的年龄界限,即成年人的年龄界限是15 ~ 59岁。

(2)将人口的年龄结构分为年轻人、成年人和老年人。

如同老年人、未成年人、成年人年龄界限的界定一样,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也因时因地而异。从65438年到0956年,在联合国出版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分类如下:

65岁及以上的年轻人。

老年人口比例不到4%,4% ~ 7%,7%以上。

然后随着世界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国外提出了一些新的划分方法。例如,1975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年龄结构类型: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0 ~ 14岁人群:40%以上,30% ~ 40%以下,30%以下。

65岁及以上人口不到5%和5% ~ 10%和10%及以上。

老年与青年之比在15%以下和15% ~ 30%及30%以上。

年龄中位数为20岁以下,20 ~ 30岁,30岁以上。

65438-0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老龄大会将老年人的年龄界限定为60岁后,各国采用了以下划分方法:

青壮年老年型

60岁和60岁

老年人口比例不到5%,5-10%和10%。

将人口的年龄结构分为年轻人、成年人和老年人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特别是随着老年人年龄标准的不断变化,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也应随之变化。一般来说,老年人口的定义通常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7%以上。

(3)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老龄化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来说,由于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人口的年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即未成年人、成年人和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在总人口中,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而其他年龄组的比例不断减少,我们称这种动态过程为人口老龄化;另一方面,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在下降,而其他年龄组的人口比例在上升,我们就把这个动态过程称为人口年轻化。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人口可能老龄化或年轻化,人口的老龄化和年轻化是可逆的;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从出生开始就进入衰老过程是不可逆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指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其他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下降的动态过程所带来的社会经济调整。因为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各个年龄段的人口都在变化,所以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有老年人口带来的适应问题,也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带来的适应问题,老年人口问题是指老年人口这个特殊群体带来的问题。一个国家和地区无论人口老龄化还是低龄化,都会有老年人口的问题,即老年人口的问题不一定存在,但老年人口的问题确实存在。

第三,总结了人口老龄化研究的主要观点

国外早期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大多是关于老年人口的特征,主要是回答老年人口面临的现实问题。但是,实际问题的研究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理论假设。不同的学者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假设,这些理论假设为后世不断进化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些人口老龄化的理论。国外对人口老龄化的大量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65438年到0956年,联合国出版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总结了以往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成果,标志着人口老龄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此后,由于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加上人口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进步,人口老龄化研究不断深入,人口老龄化文献不断丰富。从65438到0969,在第24届大会上,马耳他率先提出老龄化问题,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关注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趋势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

国外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和老龄事业的经验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研究提供了借鉴。但是,中国的人口有其特殊性,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更不同于发达国家。所以国外的经验虽然可以借鉴,但是很难适应中国国情。我们的问题要靠自己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科学研究要靠自己探索。

65438年至0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老龄大会拉开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序幕。随着我国人口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速度迅速增加的客观事实,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心人口老龄化问题。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和机构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做了一些研究,积累了一些文献和数据。其中代表作有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主编的《中国老年人口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田学元主编的《中国老年人口》、《中国老年人口经济》、《中国老年人口学会》、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曲海波主编的《中国老年人口研究》、武汉大学人口研究所许主编的《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研究》。《老年学与老龄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熊必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杜鹏;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于学军;中国老龄化经济学;复旦大学王爱珠;天津学者65438-0988年中国九城市老年人抽样调查:上海学者的《上海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些著作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此外,大量的相关调查数据为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如中国社会科学人口组织的《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1987,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老年人支持体系调查数据》1992。这些文献和数据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

人口老龄化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主要取决于人口的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但在人口老龄化的不同阶段,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人口老龄化初期,生育水平起主导作用;在人口老龄化后期,死亡水平起主导作用。无论如何,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是人口预测的两个最重要的参数。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生育水平的下降趋势,人们在进行人口预测时,普遍倾向于乐观地认为中国的生育水平会迅速下降。预计到200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将下降到65438±0.8,甚至65438±0.5。一个很常见的预测方案的参数假设是:总和生育率从1981的2.63到2000年的1.8,然后保持不变,直到2050年;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88岁提高到2050年的80.20岁。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的生育率并没有沿着70年代末的趋势继续大幅下降,而是在80年代出现了波动。中国总和生育率在1980年降至2.24的低水平,随后在1982年升至2.86的高水平;1985再次跌至2.20,1987再次升至2.59;从1987开始,总和生育率快速下降。国家计生委规划规划司于5438+0992+00年6月进行的“38万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在国内外都有争议。大多数人认为这个结果偏低,而极少数人认为实际结果可能更低。人们对目前的总和生育率水平看法不一,从1.3到2.3不等。因此,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际部门都无所适从,这给人口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造成了一些困难,也造成了学术界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