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小学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第一,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以其道德知识为基础的。培养学生的道德知识,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丑,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生的心就像一块白布,极其纯净。教师在思考产品的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课程的教学,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小学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中心任务。
比如道德课,一位老师从《中国成语故事》课件中选了一段“曾子杀猪”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然后让学生讨论“诚信”这个话题。这样,学生在“讲信用”这一课中对“一诺千金”和“言必行,行必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明白了人、单位、国家不讲诚信的严重后果。可见,在小学思维课的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道德认识的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操
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立团结进取的班集体,营造良好的校风,设置典型成功教育的各种情境等,使学生的身心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了陶冶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努力陶冶学生的心灵。上课的时候,思品的一个老师先组织学生看一个教学小品,内容是学生因为一点小事生气,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生气吗?为什么?让大家认识到,生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不好,经常生气不仅容易生病,还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家都不喜欢经常生气,脾气不好的人。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积极开展好班集体建设,经常组织评选“班星”。任何一个在宽容、大度、乐观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的学生,都会得到这样的称号,他的名字会被写在学习园的光荣榜上。
这样就在班里营造了一种和谐、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久而久之,这个班的学生情绪得到了陶冶,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动力也更加足了。班里因为一点小事互相吵架的现象基本没有了。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师生之间的行为和人格特质往往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很大。因此,思维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有机渗透,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对小学生情感的积极熏陶。
第三,教师用美好的情感和言行感染学生。
人的情感是可以相互感染的,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美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强化。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使教学效果明显的关键是教学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声音。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不应该仅仅把他们作为教学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生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往往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利用情境和电教设备来达到教学目的。
一位老师在教《敬礼,五星红旗》的时候,因为课程内容是关于一群身在异国他乡的80年代少先队员爱护尊重国旗,维护国家荣誉的故事,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她让同学们先预习课程,然后让他们利用网络、书籍和收集家里的音像制品等资料,学生们的收获远远超过了老师的预期。在课堂上,他们播放了奥运健儿领奖时国旗冉冉升起的感人场景,讲述了红旗在中国奥运金牌总数第一位滚动的故事,观众合唱了《歌唱祖国》这首歌,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国旗与国家的关系,以及五星红旗对我们中国的意义。整节课,老师只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表达,一些内容和视频场景让老师很兴奋。
总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还要了解儿童心理,这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培养出学习成绩优异、心理健康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