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沉积特征及其与砂岩型铀矿化的关系
一、水西沟集团的划分
含矿地层的水西沟群可分为三组:八道湾组(J1b)、三工河组(J1s)和西山窑组(J2x),但这些组之间的界线划分多年来仍不一致(表2-7-1)。根据地层对比和孢粉分析资料,将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ⅰ~ⅳ旋回划分为八道湾组,ⅴ 1旋回划分为三工河组,ⅴ 2 ~ ⅶ旋回划分为西山窑组,ⅷ旋回划分为上侏罗统。划分和比较的主要依据如下:
1)吐哈盆地南缘水西沟群中部湖泊沉积为三工河组,上下两套煤系地层分别对应西山窑组和八道湾组。因此,本课题认为伊犁盆地南缘三工河组应局限于粒度较细的以湖相和前三角洲相为主的亚旋回ⅴ 1,而粒度较粗的亚旋回ⅴ 2和含煤的亚旋回ⅴ 3和ⅵ应属于西山窑组而非三工河组。
2)经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鉴定分析,伊犁盆地南缘ZK44967-1孔第ⅴ 2亚旋回420-450m之间采集的5个灰色泥岩样品,其中2个样品(ZK44967-1-2和ZK44967-65438+)为主要花粉,占95% ~ 96%,并有蕨类孢子出现裸子植物的花粉主要是针叶双球花粉,常见的有冠翅粉、苏铁粉和脑粒粉。蕨类孢子的主要类型是假石松。其时代可归属于中侏罗世早中期。因此,ⅴ 2亚旋回灰色泥岩样品的孢粉鉴定表明其属于西山窑组而非三工河组。
3)将第八旋回划分为上侏罗统古琦组而非西山窑组的依据是,第八旋回与第七旋回之间存在沉积间断,但与上侏罗统连续,界线难以区分;第八旋回砂岩岩石的原始环境为氧化环境;第七旋回砂岩岩石的原始环境是还原环境。
根据地层岩性组合、沉积韵律、沉积构造、砂体规模和稳定性、测井曲线和沉积物粒度分布曲线等特征,将伊犁盆地南缘的容矿岩系水西沟群划分为四大沉积体系,即ⅰ-ⅳ旋回的冲积扇沉积体系、ⅴ旋回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ⅵ旋回的浅水湖泊沼泽沉积体系和ⅶ旋回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冲积扇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冲积扇相和扇前辫状河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前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相、三角洲平原相和沼泽相;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相。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主要沉积相和亚相见表2-7-2。
表2-7-1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地层划分演化表
二、水西沟群的沉积特征
(一)冲积扇沉积体系
冲积扇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ⅰ ~ ⅳ旋回中,其中ⅰ ~ ⅱ旋回主要为扇中扇末亚相和扇前辫状河相;ⅲ~ⅳ旋回以扇前辫状河相为主。
1的沉积相特征。ⅰ~ⅱ周期
旋回ⅰ和旋回ⅱ的沉积特征相似,表现为旋回下部以砾岩和砂砾岩为主,上部有时出现中细砂岩透镜体,局部有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I ~ II旋回地层砂地比一般大于0.6。地层中有机质和碳质碎屑较少,相变较快。砾岩主要分布在南缘盆地边缘附近,沿盆地边缘厚度较稳定,一般为5 ~ 10m;然而,朝向盆地中心,它很快变成砂砾岩和砾石砂岩(图2-7-1)。砾岩砾石粒径从(3× 5 cm)到(8× 10 cm)不等,最大的可达15×20cm以上。砾石成熟度低,成分复杂,可分为远源硅质岩、变质岩、石英岩砾石(亚圆形)和近源火山岩、花岗岩砾石(角状-亚角状)。
表2-7-2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划分表
图2-7-1伊犁盆地南缘库杰尔台地区22勘探线水西沟组ⅰ~ⅱ旋回地层柱状图对比图
扇中扇末端亚相;B—扇前辫状河相;T2-3xq— —中上三叠统孝泉沟群
I ~ II旋回的沉积构造以块状层理为主,有时可见略粗糙的平行层理和大槽交错层理。三个横向上的视电阻率多为箱形或钟形(图2-7-1)。上述特征表明,ⅰ~ⅱ旋回沉积是一套快速堆积的冲积扇沉积。
在平面上,伊犁盆地南缘ⅰ~ⅱ旋回沉积总体上呈现东粗西细、南粗北细的特点。根据冲积扇体系的岩性组合特征,伊犁盆地南缘I ~ II旋回沉积可分为冲积扇相和扇前辫状河相(图2-7-2)。其中冲积扇相的扇根亚相已被剥蚀,只剩下扇中扇尾亚相。扇中扇末亚相主要由砾岩和砂砾岩夹砾砂岩组成,扇前辫状河相主要由砂砾岩和砾砂岩夹少量砾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
图2-7-2伊犁盆地南缘I ~ II旋回岩相古地理图
1-剥蚀区;2扇扇中扇端亚相;扇前3-辫状河相;4-地名
2.ⅲ ~ ⅳ旋回的沉积相特征
第三旋回和第四旋回沉积特征相似,下部为砾质砂岩和粗砂岩,局部为砂砾岩,上部为中细砂岩、细砂岩和薄泥岩,二元结构明显。ⅲ ~ ⅳ旋回单个旋回的地层厚度一般为10 ~ 30m,砂体厚度一般为10 ~ 25m,平均砂土比0.71。ⅲ~ⅳ旋回三边的视电阻率主要为箱形(图2-7-3)。
总的来说,ⅲ~ⅳ旋回沉积砾岩基本不发育,但砂体粒度较粗,粒度范围为φ-1.5 ~ 5,标准差为0.53 ~ 0.7,分选较好。直方图主要是单峰的(图2-7-4)。粒度分布的概率曲线为两段或三段,以跳跃总体(占70% ~ 80%)为主,斜率为60 ~ 70;悬浮人口占15% ~ 30%,坡度30° ~ 40°;跳跃群体和悬浮群体的分界点为φ 2.2 ~ 2.7,反映了河流相沉积的特征。沉积构造下部以槽、板交错层理为主,上部以小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为主。这些特征表明ⅲ~ⅳ旋回响应属于冲积扇前缘的辫状河相沉积。
根据其岩性组合和砂泥比,扇前辫状河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河亚相和泛滥平原亚相。辫状河道亚相构成二元结构的下部,岩性以砾质砂岩和砂岩为主,沉积构造以槽状和板状交错层理为主,泛滥平原亚相构成二元结构的上部,岩性以粉砂岩和泥岩为主,沉积构造以小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为主。
(2)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ⅴ旋回,其中ⅴ 1亚旋回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相和前三角洲相,ⅴ 2亚旋回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相和三角洲平原相,ⅴ 3亚旋回主要为沼泽相。沉积相特征按三个亚旋回进行描述。
图2-7-3伊犁盆地南缘扎基斯坦地区032勘探线部分钻井
水西沟群第三旋回地层柱状对比图
辫状河亚相;B-泛滥平原亚相
图2-7-4苏阿苏沟ⅲ旋回砂岩粒度分布曲线
1的沉积特征。ⅴ 1子周期
ⅴ 1次旋回地层厚度一般为10~20m ~ 20m,局部20 ~ 35m。岩性主要为粉砂岩、泥岩、细砂岩和中砂岩,局部发育粗砂岩和砾砂岩,砾岩和砂砾岩不发育。该旋回砂体总厚度一般小于10m,局部可达10 ~ 15m。这种亚旋回地层的一个特点是泥岩厚度大于砂岩,砂土比小于0.5,砂土比大于0.5的砂岩分布面积很小。这个亚旋回地层的另一个特点是泥岩为纯灰色、深灰色泥岩,水平层理发育,单层厚,延伸稳定,反映了较深水域的静水沉积环境。沉积构造除水平层理外,还发育块状层理和微波层理。这种亚旋回沉积的第三个特征是具有底细顶厚的反韵律结构;三侧向视电阻率测井曲线下部多为低幅度平滑曲线,上部多为中低幅度倒置的采油树(图2-7-5)。这种反韵律结构是三角洲沉积环境的独特产物。此外,次旋回地层中有机质和碳化植物碎屑相对发育,有时可见黄铁矿,反映了相对还原的水下沉积环境。
图2-7-5伊犁盆地南缘库杰尔台地区20勘探线水西沟群旋回地层柱状对比图
前三角洲相;B-三角洲前缘砂坝和席状砂亚相;c-三角洲前缘分流湾亚相;沼泽相;浅水湖泊沼泽相
上述特征表明,ⅴ 1亚旋回地层属于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根据其岩性组合和砂岩发育程度可细分为三个沉积亚相(附图2-7-6)、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亚相和三角洲前缘分流海湾亚相(主要位于Curzi及其以东地区)。
图2-7-6伊犁盆地南缘ⅴ 1旋回岩相古地理图
1-剥蚀区;2-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亚相;3-三角洲前缘分流湾亚相;4-前三角洲相;5-地名
2.ⅴ 2亚旋回的沉积特征
伊犁盆地南缘ⅴ 2亚旋回地层厚度一般为30 ~ 50m,局部为50 ~ 60m。岩性主要为砾质砂岩、粗粒砂岩和中细粒砂岩,砂体上下发育粉砂岩和泥岩。该亚旋回地层砂体比一般为0.4 ~ 0.7,平均为0.59。该亚旋回组砂体相对稳定,厚度一般为15 ~ 30m,局部35 ~ 45m。区域上,自下而上,岩性从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粗砂岩、砾砂岩到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的完整韵律非常明显,反映了三角洲沉积环境的典型特征。
本区三角洲相砂岩的粒度分布曲线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类似于辫状河相砂岩的粒度分布曲线(图2-7-7A),反映了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或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的沉积特征;另一种粒度范围较宽(φ-2 ~ 5),标准差为0.8 ~ 1.4,直方图以多峰为主,反映排序性能较差。概率曲线主要由悬浮组分组成,占80% ~ 100%,坡度适中(40° ~ 50°),一般跳跃很少,图形多为线性(图2-7-7B),类似于浊流沉积的粒度分布曲线,反映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入湖(入三角洲环境)后的突然承载能力。
根据岩性组合、砂体发育程度和沉积韵律特征,伊犁盆地南缘V2亚旋回可细分为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亚相、三角洲平原泛滥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席状砂亚相和三角洲前缘分流湾亚相。此外,伊犁盆地南缘西段不同地段的V2亚旋回沉积相特征也不同(图2-7-8)。
(1)扎基斯坦地区
本区ⅴ 2亚旋回主要由三角洲平原的辫状河亚相和泛滥平原亚相组成,其沉积相特征如下:① ⅴ 2亚旋回总体表现为底细顶粗的反韵律沉积特征,但亚旋回内部由3-4个底细的正韵律沉积组成(图2-7-9)。②砂体伸展不稳定,规模小,相变快,多层(一般3-4层),单层砂体较薄。③砂体中发育楔形交错层理、槽形交错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常见冲刷面结构。④地层砂体比高,一般为0.4 ~ 0.7,局部地段为0.7 ~ 0.8。
图2-7-7库杰尔泰矿床ⅴ 2亚旋回砂岩粒度分布曲线
图2-7-8伊犁盆地南缘ⅴ 2旋回岩相古地理图
1-剥蚀区;三角洲平原的二辫状河亚相;3-三角洲前缘砂坝和席状砂亚相;4-三角洲平原泛滥平原亚相;5-三角洲前缘分流湾亚相;6-地名
(2)西部的库特尔泰-库尔齐地区。
本区ⅴ 2亚旋回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和席状砂亚相及三角洲前缘分流湾亚相,其沉积相特征主要表现为:①自下而上,ⅴ 2亚旋回总体表现为细-粗-细沉积特征,但不同剖面砂层数量不同。如在库尔齐地区,常由2 ~ 4个底粗顶细的正韵律沉积组成;苏东布拉克地区砂体层数减少到13层。在库杰尔台地区,几个砂层往往合并成一个砂体,表现出完整的韵律沉积特征(图2-7-5),反映出伊犁盆地南缘ⅴ 2亚旋回的沉积环境自东向西越来越稳定,河道迁移摆动的变化较小。②砂体中主要发育粒序层理,尤其是反粒序层理,冲刷面结构不常见。③地层砂体比高,一般为0.4 ~ 0.7,砂体发育面积往往达到0.6 ~ 0.8。④砂体主要分布在近东西向,显示出平行于湖岸方向的(水下)三角洲前缘砂坝和席状砂的沉积特征。
图2-7-9伊犁盆地南缘扎基斯坦地区024勘探线水西沟群旋回地层柱状对比图
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亚相;B-三角洲平原泛滥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的辫状河亚相;沼泽相
3.ⅴ 3亚旋回的沉积特征
次旋回主要由第八煤层、泥岩和粉砂岩组成,并含有大量有机质和碳屑。砂体不发育,厚度很薄,岩性为细砂岩。层理构造以水平层理和块状构造为主。该次旋回的主要沉积特征是第八煤层厚度大,一般为10~20m ~ 20m,其延伸非常稳定,是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层,反映了湖泊萎缩三角洲平原的长期沼泽沉积环境。此外,次旋回主要由煤层组成,其次是泥岩和粉砂岩沉积。中砂岩粒度以上的粗粒沉积物非常不发育,岩石中富含有机质和碳屑的特征也反映了静止的沼泽沉积环境。
(3)浅水湖泊沼泽沉积体系
浅水湖沼泽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ⅵ旋回地层,伊犁盆地南缘主要保存浅水湖沼泽相。其主要沉积相特征为:①岩性主要由灰色、灰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少量细砂岩、中砂岩组成,含少量粗砂岩。②岩石富含有机质和碳屑。③第十号煤层在旋回的顶部,中间的第九号煤层也很发育。④该旋回的砂体极不稳定,无论是走向还是倾向,都出现局部扩大和向两侧急剧消亡的现象,但大部分地方没有砂体。⑤层理结构以水平层理为主。⑥三侧向视电阻率测井曲线主要是一条低幅度平滑曲线,带有高幅度齿(第九煤层)(图2-7-10)。
图2-7-10伊犁盆地南缘405勘探线水西沟群旋回地层柱状对比图。
(4)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第七旋回。ⅶ以第11煤和相当于第11煤的炭质泥岩为界的旋回,可清晰地划分为ⅶ 1和ⅶ 2两个子旋回。
图2-7-11伊犁盆地南缘亚旋回岩相古地理图
1-剥蚀区;2-三角洲平原分流河亚相;3-三角洲平原分流湾亚相;4-三角洲平原泛滥平原亚相;5-地名
1的沉积相特征。VII 1子周期
伊犁盆地南缘亚旋回ⅶ 1总体为三角洲平原相,可分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相、三角洲平原泛滥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海湾亚相三个沉积亚相(附图2-7-11)。它们具有以下沉积相特征。
(1)岩性和岩相组合
ⅶ 1亚旋回厚度相对稳定,一般35 ~ 45m,局部可达45 ~ 60m。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砾岩和砾质砂岩较少,一般只发育在单一沉积韵律的底部。ⅶ 1亚旋回地层砂体比为0.3 ~ 0.7,分流河道发育区砂体比可达0.7 ~ 0.8,分流湾发育区砂体比往往小于0.4。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中常见碳化植物。细砂岩多为泥质、钙质胶结,胶结较紧密。粗砂岩胶结疏松,成分纯,硅质含量高,达70%以上,分选性好,磨圆度好,砂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高,显示了其远距离物源的沉积特征。
岩性组合在纵向和横向上变化较大,分流河道亚相的岩性组合多为砂岩-粉砂岩-泥岩-炭质泥岩,一般底部粗顶部细。分流湾亚相的岩性组合多为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泥岩夹煤线等细粒组合。
(2)沉积韵律
分流河道亚相的沉积韵律多为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渐变的正韵律或粗砂岩-中砂岩-泥岩突变的正韵律;分流间湾无明显韵律或由薄层细砂岩、粉砂岩和厚层泥岩组成,正韵律非常明显。
(3)测井曲线
分流河道的三侧向视电阻率曲线多呈锯齿状箱形或钟形;分流湾沉积物粒度细,其三侧向视电阻率曲线幅度低(附图2-7-12)。
(4)沉积构造
ⅶ 1亚旋回砂岩可见板状、槽状、砂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平行层理;水平层理在泥岩中很常见。有时还可见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粗砂岩的反纹层理,反映水下分流河道的沉积特征。分流河道发育区冲淤构造相对发育,说明有时分流河道具有较强的河流冲刷作用,可能位于上三角洲平原环境。因此,次旋回ⅶ 1的河流是基于三角洲平原环境发育的分流河道。
(5)砂体的形状和规模
通过对盆地南缘西部的钻井资料和野外露头的分析,发现ⅶ 1亚旋回的砂体在平面上呈指状分布,砂体在纵向和横向剖面上都没有延伸太远(附图2-7-13)。砂体厚度也变化很大,单个砂体从几米到20多米。因此,该区分流河道砂体规模整体上不是很大,远小于ⅴ 2亚旋回砂体。平面上差异也较大,部分地段分流河道砂体不发育或发育不良。
(6)粒度分布特征
亚旋回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有两种类型:两段式和三段式(图2-7-14)。曲线主要由悬浮和跳跃两个种群组成,有时也有少量的牵引种群。悬挂整体坡度较小,大多在20°左右,φ > 2.5。跳跃种群的梯度为50 ~ 70,分选中等,粒径范围为φ0 ~ 2.5,跳跃种群与悬浮种群的分界点为φ 2.2 ~ 2.7。砂岩粒度较细,一般反映了远离物源的河流的沉积特征。
以ⅶ 1亚周期样品为主样品,粒度分析C?m图(图2-7-15)。从图中可以看出,伊犁盆地南缘亚旋回砂岩ⅶ 1主要由PQ剖面和QR剖面组成,反映水动力较强,搬运方式以跳跃和移动为主,与长江三角洲主航道和分流河道沉积物粒度分析不同。M图特征非常相似(图2-7-16),相当于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或主河床沉积区。在粒度参数分布图上,伊犁盆地南缘亚旋回VII 1的砂岩样品主要落在三角洲平原相区(图2-7-17)。
图2-7-12乌克兰库尔齐36931-1号孔和VII-1号孔横断面图。
三角洲平原泛滥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的B-分流河亚相;c-三角洲平原分流湾亚相
图2-7-13乌克兰Curzi地区第七旋回地层孔垂直剖面图。
图2-7-14 ⅶ 1亚周期砂岩粒度概率曲线
图2-7-15伊犁盆地南缘西部第七旋回C-M图
以上粒度分析结果表明,伊犁盆地南缘ⅶ 1亚旋回砂岩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相。
2.ⅶ 2亚旋回沉积相特征
图2-7-16长江三角洲沉积物C-M图
(据刘宝军1980)
1-河床亚相;2-分流河道亚相;3-前斜坡亚相
A—主河床和分流河道沉积面积;B-三角洲前缘沉积区;c-前三角洲沉积区
图2-7-17曲线图标准差和曲线图偏度散点图
(标准偏差和偏斜度均采用弗里德曼计算粒度参数的公式。)
伊犁盆地南缘ⅶ 2亚旋回也是三角洲平原相沉积,也可分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相、分流海湾亚相和泛滥平原亚相三个沉积亚相(附图2-7-18)。它们在地层岩性及岩性组合、沉积韵律、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特征等方面与ⅶ 1亚旋回具有非常相似的沉积相特征。与ⅶ 1亚旋回地层不同,南缘西部(库杰尔台地区)ⅶ 2亚旋回地层砂体相对较低,大多小于0.4,砂体厚度大多小于10m,反映出南缘西部ⅶ 2亚旋回分流河道不太发育,分流湾较发育(图2-7-00
图2-7-18伊犁盆地南缘VII-2旋回岩相古地理图
1-剥蚀区;2-三角洲平原分流河亚相;3-三角洲平原分流湾亚相;4-三角洲平原泛滥平原亚相;5-地名
3.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沉积体系和沉积相与砂岩型铀矿化的关系。
(1)沉积体系与砂岩型铀矿化的关系
伊犁盆地有四大沉积体系,即第一至第四旋回的冲积扇沉积体系、第五旋回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第六旋回的浅水湖泊沼泽沉积体系和第七旋回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伊犁盆地南缘各沉积体系中已知砂岩型铀矿化钻孔分布比例的统计分析(表2-7-3),可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是盆地南缘最有利的沉积体系,矿孔最多,占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组地层总矿孔的63.9%;冲积扇沉积体系和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也是有利的沉积体系,它们的矿孔分别占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总矿孔的22.2%和65,438+03.9%。但浅水湖泊沼泽沉积体系砂岩型铀矿化不利,尚未发现砂岩型工业铀矿化(表2-7-3)。
表2-7-3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不同沉积体系砂岩型铀矿产出率表
伊犁盆地铀矿化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冲积扇沉积体系和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沉积体系形成的地层具有稳定的泥岩-砂岩-泥岩地层结构,有利于后生改造后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铀矿。而浅湖沼泽沉积体系规模小、厚度薄、胶结致密,不利于后生层间氧化的发育和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因此至今未发现砂岩型工业铀矿化。
(2)沉积相与砂岩型铀矿化的关系
对盆地南缘所有含矿地层的沉积相和含矿条件的综合统计(表2-7-4)表明,伊犁盆地南缘发现的砂岩型铀矿化主要是由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和席状砂亚相(占总含矿孔数的30%)、三角洲平原的辫状河亚相(占总含矿孔数的30%)和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扇-扇末端形成的。其次,受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亚相和三角洲平原泛滥平原亚相控制,但这些亚相的含矿率一般小于5%,因此不是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的主要含矿相,而扇前辫状河亚相、三角洲前缘分流湾亚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湾亚相、前三角洲亚相和沼泽相无工业铀矿化。
表2-7-4伊犁盆地南缘沉积相(或亚相)砂岩型铀矿化出现率
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砂岩型铀矿化受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三角洲前缘砂坝和席状砂亚相、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亚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相和扇中扇末端亚相控制。
1)这些有利沉积相具有稳定的泥岩-砂岩-泥岩地层结构,并有相当大的砂体,是表生层间氧化带砂岩铀矿成矿的必要地质条件和储矿空间。伊犁盆地南缘的勘探结果表明,泥岩-砂岩-泥岩地层结构和砂体发育越完善,铀矿化越有利。如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席状砂亚相,地层结构最稳定,砂体发育最好,铀矿化规模最大。
2)这些沉积相在沉积成岩阶段有一定程度的铀矿化预富集。特别是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席状砂亚相和分流河道亚相,处于水氧化介质和水下还原介质条件的地球化学过渡,有利于水溶液中铀酰络合物的分解和铀的还原沉淀,从而导致铀高度预富集的形成。
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与砂岩型铀矿化。
1-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相;2-三角洲平原的泛滥平原亚相;3-裸露区;4-铀矿化孔
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与砂岩型铀矿化。
1-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相;2-三角洲平原的泛滥平原亚相;3-裸露区;4-铀矿化孔
3)这些沉积相在盆地的表生改造过程中刚好被抬升到盆地边缘附近,被含氧铀的地表水改造,导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富集。
(3)古河流特征与砂岩型铀矿化的关系
为了准确界定研究区古河流发育各时期的空间位置,探讨古河流与铀矿化的关系,统计了伊犁盆地南缘乌库尔兹地区亚旋回ⅶ 1上下两层砂体的厚度,并利用Arcmap空间分析模拟了两层砂体的等厚性,绘制了砂体等厚图。然后以砂体等值线图为基础,结合代表河床滞留沉积的砂砾岩之上粗粒岩的分布特征,圈定了武地区Curzi地区第ⅶ亚旋回1上、下砂体所对应的早、晚期古河道的分布位置(图2-7-19,图2-7-20)。
从图2-7-19和图2-7-20可以看出,古河道严格控制主要铀矿化的分布,其控矿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大型铀矿化带往往分布在较大的分流河道中,而较小的古河道中铀矿化较差;②分流河道分叉和汇聚的位置是砂岩型铀矿化的有利场所。
参考
车子程,刘洪福,刘亮,等1994。中天山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北京:地质出版社。
陈,,李,等。伊犁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陈,,李,等。伊犁盆地某些远景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机制及模式。铀地质学
陈、、李、张。1996.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机制及模式。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4),321 ~ 331。
陈华辉,林修伦,关,等。新疆天山地区早更新世沉积及其下限。第四纪研究,1: 38 ~ 37。
古老的平衡。1997.新疆伊犁盆地铀矿化特征及地质条件。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 (1): 18 ~ 23
韩重冲,李,郑恩久,等2004。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新疆地质,22 (4): 378 ~ 381。
李,陈,等。伊犁盆地含煤地层沉积相特征及其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的关系。铀矿地质,3: 129 ~ 133。
李,陈,等2000。伊犁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九五国家地质科技重大成果汇编。北京:地质出版社。
李盛翔。1996.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化特征及空间分布研究。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 (4): 332 ~ 339。
田在一,张。1997.中国含油气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油气。北京:地质出版社,194 ~ 196。
王果。2002.新疆造山盆地形成与砂岩型铀矿化。新疆地质,6(2):110 ~ 1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新疆地质记录。北京:地质出版社。
《新疆油气区石油地质》编写组(第二册). 1995。中国石油地质(第十五卷)。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628 ~ 633。
、李三忠、刘,等。新疆伊犁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地球科学前沿,6 (4): 210。
朱晓敏。1995.含油气断陷湖盆分析。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朱晓敏编辑。2000.层序地层学。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
C.K. Wilgus等人编辑1993.层序地层学原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基什内尔·卡奇波尔..1993.乌鸦孤峰ISL项目——案例历史。维也纳原子能机构-TECDOC-720
弗朗茨·达尔坎普..1991.斯普林格出版社的铀矿床
盖洛韦公司..1985.南得克萨斯铀省第三纪铀矿床的沉积和水文地质环境。维也纳,IAEA-TECDOC-328,215~227
国际原子能机构1985。砂岩型铀矿床的地质环境,IAEA-TECDOC-328,IAEA,维也纳
mф。希马利诺维奇·马克西莫娃。反式。夏同庆等1996。层间渗透矿化。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03研究所。
P и。Goridshkin等人1996。反式。中亚重力盆地的成矿作用。北京:地震出版社。
X.K .卡里莫夫等译狄永强等译1997。乌兹别克斯坦Ucku的杜克型铀矿床。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
(李、韩忠冲、蔡、郑恩久、黄树涛、赵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