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玲的研究成果

1.个人情况

孙晓玲,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茶树害虫化学生态学。

2.专业经验

1) 2009年至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所长助理。2)2011.8-2011.10: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Consuelo De Morase教授实验室合作研究。3)2007年3月:技术培训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学研究所威廉·博兰教授实验室进行。4) 2006-200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5) 2004.11-2005.4:加拿大林务局大西洋林业中心合作研究。

4.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的化学与分子生态学,利用化学生态学原理防治茶树害虫,重点揭示害虫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和害虫响应植物防御反应的化学与分子机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茶叶诱导防御反应的生态功能和分子机制;植食性昆虫适应茶树防御反应的化学和分子机制:茶树害虫的综合治理。

5.主持并参与主要议题

1)茶尺蠖幼虫唾液蛋白Cc1H和Cc2H调节茶树防御反应的分子机制(序号:31272053)2013.1-2016.12,国家基金资助。2)害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化学通讯机制(编号:2012cb 114104)。2012.1-2016.12,“973”(子项目)项目,1万,主持。3)两种茶尺蠖幼虫唾液蛋白抑制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分子机制(序列号:31171862)。2012.1-201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65438+万,完成。4)茶尺蠖性信息素增效剂的研究与应用(编号:2011BAD01B02)。2011.1-2013.12国家“十二五”农村科技计划子项目,40万元,主持。5)基于性信息素的茶尺蠖引诱剂的研究及田间应用(编号:2011C22043)。2011.1-2012.65438+6)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树,2011-2015,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350万,第二。7)主要农作物害虫种类及发生特点研究(编号:200903004-43)。2009.10-2013.12,公益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项目,80万元,第二。8)茶象甲行为调节剂的研究与应用(编号:2009C32052)。2009.1-2010.12,浙江省科技厅一般农业项目,15万元主持,已完成。9)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无害化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SN200808)。2008.10-2010.10,浙江省“三农五方”科技合作计划,25万,主持,已完成。10)基于zNose和GC-MS建立虫害后茶树挥发物的指纹图谱(编号:[2008]27号)2008.1-2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计划,6万元,主持,已完成。11)茶园生态系统挥发性信息的时空特征及种群调节作用,(编号:30771449)。2008.1-201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万元,第二名,完成。12)茉莉酸甲酯诱导茶树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编号:30571255),2006.1-2008.643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万,第2期,已完成。13)茶尺蠖幼虫拒食剂和天敌引诱剂的研制及应用研究,(编号:2006BAD06B01)。2006.11-2008.1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0万骨干参与,已完成。14)茶害虫拒食及天敌引诱剂的研究,(编号:nyhyzx07-021-X 3-35)。2007.11-2010.12,公益行业(农业)科研项目,1万,有骨干参与,已完成。15)基于茶树挥发物和新香茶的生物农药开发,(编号:2007C12053)。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654.38+0.5万,第三,完成。

6.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SCI文章(*是通讯员)

1)孙晓林,王光春,高燕,张晓钟,辛志军,陈志明2014。茶尺蠖幼虫侵染茶树后释放的挥发物对同种蛾具有引诱作用。2)辛志军,张志清,陈志明*,孙晓林*。2014.水杨基异羟肟酸(SHAM)负向介导茶害虫诱导的对茶尺蠖的直接和间接防御。j工厂研究,Doi:10.1007/s 10265-014-0642-2。3)辛志军、张立平、张志清、陈志明*、孙晓林*.2014。茶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CsiHPL1调节番茄对斜纹夜蛾和链格孢霉的防御反应。番茄通过调节绿叶挥发物(GLVs)的释放和茉莉酸(JA)基因的表达。植物分子生物学报告,32:62–69。4)杨志文,段晓宁,金生,李晓文,陈志明,任炳忠,孙晓林* 2013。茶尺蠖提取物抑制茶树伤口诱导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化学工程学报,39: 744-751。5)孙晓林、王广春、高燕、陈志明2012。引诱茶象成虫的合成挥发物混合物的筛选及田间评价。化学生态学,22: 229-237。6)孙晓林、王光春、蔡晓明、金生、高燕、陈志明2010。茶象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被同种物质诱导的挥发物所吸引。化学生态学杂志,36: 388-395。7)张志清,孙晓林,罗志祥,卞琳,陈志明2014。茶瘿蚊在茶园中的双重作用:驱避挥发物和增加天敌种群控制茶绿叶蝉。植寄生菌属,DOI 10.1007/s 12600-014-0400-y . 8)卞l,孙晓林,罗志祥,张志清陈志明2014。用正交优化法设计和选择假眼小绿叶蝉诱捕器的颜色。昆虫学应用程序,151:247–258。9)蔡晓明、孙晓林、董文霞、王广春、陈志明2014。植食动物种类、侵染时间和密度影响茶树的诱导挥发物。化学生态学,24: 1-14。10)蔡晓明,孙晓林,董文霞,王广春,陈志明2012。不同象甲密度、光周期和侵染持续时间的茶树中茶象甲诱导的挥发物排放的可变性和稳定性。昆虫科学,19: 507-517。11)金s、陈志明、巴克斯E.A、孙X.L、肖B. 2012。假眼小绿叶蝉的EPG波形特征?茶树上的叶蝉及其与探针活动的关系。昆虫生理学,58: 1235-1244。12)孔晓波、孙晓林、王海波、张志、赵春海。思茅松毛虫雌蛾性信息素成分的鉴定。化学工程学报,37: 412-419。13)祁建峰、周国兴、杨立军、明、李彦宏、孙晓林、程建亚、楼永国2011。叶绿体定位的磷脂酶D α4和α5调节害虫诱导的水稻直接和间接防御。植物生理学,157:1987-1999。

其他文件(*通讯员)

1)卞、、、、孙晓玲*。2012.19植物精油,应用昆虫学学报,49(2): 496-502。2)孙晓玲* *,高瑜。陈宗茂。2012.害虫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对植食性昆虫的行为调节。《应用昆虫学学报》,49卷6期:13-1422.3)孙晓玲,,,高瑜,,陈宗茂。2011.茶园连香树成虫对不同颜色的趋势选择。茶学,31(2): 95-99。4)孙晓玲、马春雷、蔡晓明、王国昌、陈宗懋。2011.茉莉酸甲酯和机械损伤对茶叶多酚氧化酶时序表达的影响。植物学报,31(9):1805-1810.5)段,任,陈宗茂。孙晓玲*。2011.植物多酚氧化酶诱导. 2011。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 91-95。6)孙晓玲、、刘、、高长奇。2011.马尾松毛虫的飞行和物候观察。中国森林病虫害,30(2): 21-23。7)、傅、韩琦、张、、高长奇、孙晓玲*。2010.害虫诱导的榆树挥发物对榆树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林学. 46 (10): 76-82.8)孙晓玲,陈宗茂. 2009 .基于化学生态学的茶园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的构建,茶学,29(1):136-143.9),孙晓玲,,董,,陈宗茂. 2010 .不同温度下中华绒螯蟹亚成体蜘蛛对茶尺蠖3日龄幼虫的捕食作用。茶学,30(3):173-176.10)蔡晓明,孙晓玲,等2009。zNoseTM在受害茶树挥发物分析中的应用,生态学报,29 (1): 169-65438+

7.书

1)茶树病虫害简明鉴定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主编。2)《茶树害虫化学生态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副总编。3)中国北方甲虫(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12。.2012.编委5)《化学生态学前沿》(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编辑委员会

9.授权专利

1)高长奇,孙晓玲,程斌。一种利用信息素(200810051469)诱捕马尾松毛虫的方法。批准。2)孙晓玲,高卓程斌人。一种诱捕马尾松毛虫的引诱剂(200910101313)。3)孙晓玲、陈宗茂。茶象甲引诱剂及其引诱芯的制备方法(20106554)。

10.学术兼职

1)中国化学生态委员会生态学会委员2)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作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11.期刊审稿人和审稿专家

1)林业研究杂志特约评论员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