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
(一)什么是充分论证
在作文写作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论据充分”的要求。在批改考生作文时,发现很多考生都能给出明确的论点,并提供一些相关的论据,但论据不够充分有力。以下两个例子主要是从参与阅卷的同学中找来的,让考生更直观地认识到“论证充分”的要求:(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真题)
学生a回答
加大投入,打击文化破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方面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保证资金充足;另一方面,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专家,对民间文化和地方艺术进行完整的记录和保存;同时,加大对非法拆盗文物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保护工作的违法行为。
学生B回答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政府深入其中。很多官员为了政绩指标,不遗余力地“申遗”,但后来流于表面,忽略了申遗后的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科学合理的长期规划。这就要求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不仅要做好“面子”工程,还要做好“里子”建设。要完善法律法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法可依;加大对非法拆盗文物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违法行为;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财力和人力投入;重视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宣传、教育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生A的回答:第一句提出了一个分论点,做得很好,分论点简洁明了。接下来主要提出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专家,加强对破坏和盗窃文物的惩罚力度。这三点属于具体对策。从整段来看,基本没有争论。提出一个分论点后,很多考生开始在一、二、三中列出对策,中间保留具体的解释和论点,也就是为什么提出这个分论点。所以写文章要注意加强论点,让分论点更有说服力,文章更充实有力。
学生B的回答:这一段还是围绕保护文化遗产来写的。这段话开头提出一个分论点,强调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保护和建设。第二句指出,目前政府官员政绩观严重,只重视申遗,忽视申遗后的保护和发展;第三、四句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保护的意义和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整篇文章逻辑思路清晰,论据充分。
(二)如何充分论证
通过以上分析和案例回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论证”,什么是“论证充分”。那么最重要的就是给考生提供一些有效的论证方法。
1,示例演示
举例论证是指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列举结论性、充分性、代表性的事例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说明性论证在作文中应用广泛,也是很多考生喜欢使用且容易掌握的一种论证方式。但考生在运用这种论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举例要有针对性,可以根据论点或论据提出;第二,例子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叙述。
样本文章
应该废除豁免制度。“大头娃娃”事件和“三鹿”奶粉事件将国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发挥到了极致,食品安全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我国的特殊现象,制造问题产品的往往不是无资质、不知名的黑作坊,而只是一些打着“免检”牌的名企。因此,食品免检制度的取消无疑是一项关系到全国民生的大工程,对每一个食品企业都是一种约束和警示,必将督促其时刻严格执行规则,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同时也意味着质监、工商、食药监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必须是全方位、全天候的。只有他们的责任感提高了,人民才能吃得放心。
本文通过“三鹿”奶粉事件,揭示了免检制度的弊端,论证了免检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建议取消免检制度,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约束和警示。同时,免检制度的取消也可以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生产和流通环节,让人民放心食用。
如何在文章写作中找到合适准确的例子进行相应的论证?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也适用于以下演示方法:
(1)借用申请资料。
申请材料中有很多文字,包括大量的例子。因此,申请材料是案例选择的主要来源。在申请材料中,可能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该观点。当大家都选择同一个例子来证明同一个观点时,例子的示范作用就减弱了。所以要熟练运用申请材料,灵活运用。巧用材料,这里的“巧”,主要是指找准使用材料的角度。再好的例子,如果运用不当,也起不到论证的作用。同一个案件往往有不同的侧面,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寻找与中心一致的角度,尽量将案例与论点结合起来,使之紧密联系。
(2)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挖掘。
自备金的例子也是案例选择的重要来源。利用自己了解和掌握的事例,既能体现考生知识的广度,又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调用自己的储备,要注意举例的准确性和典型性,力求完美,避免与其他考生重复。比如在批改过程中,遇到以“诚”为主题的文章,大量考生都在引用“商鞅变法”的例子,缺乏新鲜感。
2.推理论证
理性论证是指运用理性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常,本文所用到的理论主要是指党和政府的一些宏观政策和执政理念,如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服务型政府等。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要多读一些时政热点和政策文件,比如十八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他们只有深刻理解政府文件和执政理念,才能在文章写作中运用自如。这种论证方式可以使论点更有实质性、权威性和说服力。
样本文章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告诉我们,要协调当前和长远利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湖泊为代价发展经济是杀鸡取卵的做法,不仅对我们现在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也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这是一种片面的发展,是一种鼓励发展的思想。因此,要解决湖泊危机,必须统筹规划。不能只关注地方经济而忽视湖泊生态;不能只看眼前,不顾长远;不只是GDP,不是山川。
这里我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证明我的论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运用这一理论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需要回答者在日常学习中明确“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含义,以便合理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
那么文章中使用理由论证的方式或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材料中寻找相关的理由论证;二是结合自身知识储备灵活运用。
3、引用论据
引用论证,顾名思义,是通过引用经典语录、俗语、生活常识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运用引用法可以使文章的推理更加深刻、透彻、有说服力,注重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应用文章写作中常用的引用方法有:引用名言警句;权威数据;引用领导、学者、专家等的讲话。
样本文章
年轻人要理性,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所谓“得到最多的人也是渺小的”是什么?世界之大,国家之富强,社会之文明,人民之幸福之大;什么是小?个人的成长进步,个人欲望的满足都是小的。个人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有些人的工资增加了,但幸福感却没有增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被物欲所奴役,没有获得精神上的自由。约翰·罗尔斯认为,公共理性就是公民理性,是公民身份平等的人所共有的,包括一个社会所共有的主流价值观。公共理性要求人们平衡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而“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要求每一个年轻人都以国家之梦为自己的梦想,以人民之乐为自己的幸福,以小取大,以小取大,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
这是一篇回答2014国考真题的范文。开头给出分论点,然后引用名言警句“得者多也小”,结合文章主题指出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可以紧密分析论证。中间引用了约翰·罗尔斯的观点,即“公共理性就是公民理性,是人们平等享有公民权的理性,包括一个社会所认同的主流价值观”来进一步说明年轻人应该具有公共理性,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使用引文论点时应注意引文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不仅要能保证引用的名言是正确的,来源也不能错;同时,也要注意引用的语句和观点要紧密结合上下文和文章观点。
4.隐喻论证
隐喻论证是用类比的方法形象地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也叫隐喻证明法。“比喻巧妙,逻辑性强”,因为这种方法用通俗易懂、简单的东西来解释难以理解、深刻的东西,形象生动,它能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使之简单、朴素、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
样本文章
信用和信任是金融安全的基石。金融体系就像一座摩天大楼,由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通过金融市场相互连接而成,形成一个复杂而精致的有机体。这座摩天大楼除了有形的建筑主体,还有无形的基石,那就是良好的信用和坚定的信任。单个金融机构的倒闭不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就像一扇窗户的破碎不会影响一栋大楼的稳定,但基石的破碎会导致整栋大楼的倾覆。金融危机就像一座大楼的倒塌,它的基石已经动摇,信任不复存在,信用荡然无存。可以说,金融体系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坚定良好的信用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
这一段用比喻来论证金融体系是摩天大楼,信用和信任是金融安全的基石,强调信用和信任对金融安全的重要性。
在使用时,要注意恰当的比喻。一般来说,隐喻论证不适合作为文章论证的主要方法。有很多考生在答作文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比喻论点,使得文章的论点不够深刻,缺乏说服力和理论支撑。所以,这种论调一定要适度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