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中药纸

妇科是医疗机构的诊疗科目。妇科是妇产科的一个分支,是诊断和治疗女性妇科疾病的专业科室。以下是我为你收集的妇科中医论文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妇科中医论文1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特点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中医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妇科疾病的特点,其辨证用药有其独特的特点。按照妇科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的顺序,结合古今文献的论述和名老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举例说明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选择要点,启示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中药是取得疗效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治疗月经、白带、胎儿、产科、杂病的用药特点进行整理分析,有助于了解不同时期妇科疾病的特点,提高运用中药的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妇科疾病;治疗;用药特点

中医药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中药,可以事半功倍。因此,本文按照妇科经、带、胎、产、杂病的顺序,分析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特点。由于用药经验丰富,又有各自的特点,只能摘录其中的一小部分,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启示。

1妇科疾病概述

中医妇科根据女性月经、白带、妊娠、分娩、哺乳的生理现象,将妇科疾病分为月经病、白带、妊娠病、产后病、杂病五大类。其中?月经病?是指以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异常为特征,或伴有月经周期异常,或月经前后有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打倒疾病?白带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有全身和局部症状;?孕吐?指孕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又称?产前疾病?;?产后病?指在新的产后或产褥期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期有关的疾病;除月经、阴道、胎儿、产科疾病外,与妇科解剖、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的各种疾病统称为?杂病?本文主要讨论癔症和不孕症。老茧是指下腹部细胞有肿块,并伴有肿胀、疼痛或异常出血的女性。不孕不育是指性生活正常,未避孕一年未怀孕的人。

2谈论用药的特点

2.1月经疾病

月经病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用药方面,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比如《女方笔记》。有月经门吗?月经期间,苦寒辛散的药禁用?警告;陈素安妇科补?有月经门吗?月经调节中不宜过量使用感冒药?然后呢。论过度使用辛热药物调经的不可取性?的专著。

月经疾病种类繁多,如经前期、月经过多、崩漏、痛经、闭经等。,按治疗?前不补,后不攻?选择药物的原则。比如月经期间,常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药物促进经血排出,但月经过多者应慎用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作用强的药物,以免阴道出血过多。

夏枯草[1]可单独降肝火,避免经期因阴血积聚子宫,肝脏失去藏身之地,不利排出;蒲黄,用于活血,帮助益母草收缩子宫,还能利尿排水,缓解经期水肿;若煎,则祛瘀止血,防止血液循环过度,血回经行;对于在崇仁生病的人[2],要用血肉之品直接入崇仁,能补益气血、阴阳,烤龟板、鳖甲养阴精,鹿茸或鹿角霜温肾壮阳,紫河车、阿胶以养阴补血为主。后期补肝肾之品,如白芍、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参等。,经常被使用。经前期常用柴胡、郁金、橘叶、合欢皮等疏肝理气、平情志。但要注意柴胡的用量。柴胡虽然有疏肝的功效,但如果过于疏肝,就会引火,伤阴伤津。患者表现为耳鸣、头胀头痛,自觉有热气自尾骨至大椎,再由风池散为两股流向大脑,大脑十分嘈杂,心绪烦躁[3]。

月经量少多是因为脾虚湿盛。桑白皮、威灵仙、冬瓜皮、生薏苡仁能健脾化湿。痛经多是因为肾阳虚,导致疼痛。生麻黄、桂枝、吴茱萸、干姜、肉桂等。用于温阳、行气、止痛。阴道流血不止者,可用侧柏叶、蒲黄炭、海螵蛸。

治疗月经病,应该注意什么?调、?然后呢。主要是。不宜用辛燥之品,以免耗血伤阴。宜选择黄芪、淫羊藿、巴戟天、续断、菟丝子等较平和的产品。不要用寒凉的,比如阴虚火旺者,常炒黄柏、白薇,怕?热邪虽除,火转寒,血瘀留?;且不要过多使用破血药,忌攻切过度,以免耗气过多伤血,宜用益母草、紫茎泽兰;调气不宜过于敷衍,以免劫阴耗气。可选用玫瑰、枳壳、青皮、陈皮、佛手等清淡细腻的产品[4]。

2.2白带过多

以药养下病,苏文玄寂原病模式主张法治用辛、苦、寒药,以开郁,以热治燥,不能用辛药。《丹溪心法》提出治疗以燥湿为主,以下注湿痰者为主。薛理斋主张健脾升阳止带。

傅青主妇科?接下一篇文章指出?皮带下面的东西都湿了吗?所以辨证治疗多以利湿为主,临床常用万带汤、一黄汤、四妙散等方剂清热健脾、祛湿止带。但万带汤对脾虚湿盛症状较轻者有效,对劳倦过度、中气下陷者无效,可用益气聪明汤代替。阴虚湿热内热者,可用四妙丸合青蒿鳖甲汤治疗。白术好用,燥性大大降低。白术脂肪多,对阴无伤害。双方结合主要是清而透,滋阴而不腻,祛湿而不伤阴,去湿热而复阴虚[5]。由于白带与湿密切相关,考虑到白芍滋阴助湿,往往不用,而用白芷止带止痛。有医生总结过[6]:治疗带下,多用祛湿药,慎用苦寒药,少用养阴药,不用辛热药。

除了内服,中药熏洗,借助药物挥发,效果不错。常用的外洗药物有蛇床子、苦参、黄柏、蒲公英、百部、枯矾、花椒等。阴道干燥伴有枯矾加马鞭草、丹参和甘草;外阴白色病变者,减枯矾加姜黄、补骨脂;皮肤皲裂破皮者,减花椒,加乌梅、诃子,涂蛋黄油[7]。

2.3妊娠疾病

妊娠期间使用的药物,如重泻、顺通、化瘀、破血、耗气、行气等,以及一切有毒的药物,都应慎用或禁用,因为可能对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引起流产、流产或胎儿畸形。因此,重视妊娠疾病的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女子全方》指出:?孕期用药宜凉,桂枝、半夏、桃仁、芒硝不宜轻用。哪里用药,哪里病情消退就停,用之不竭。这就是大法?。关于用药原则,《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领:?孕前清热养血为主,调脾散气也是一样,第三是禁汗利湿,视虚寒热症状而定。?

自古以来?胎儿前应该凉吗?故妊娠早期以清热、调脾、安胎为主,常用黄芩、白术、栀子;中晚期以滋阴安胎为主,用白芍、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虽然用的药主要是养阴敛阴的药,但太苦太寒或有下法的药,如芒硝、黄柏、泽泻等。,不宜选用,以防苦寒过度伤阴,致胎儿不稳;此外,清热类的药物要选择口感相对稳定的药物,以免因过冷而影响胎儿的发育。常用金银花、黄芩、青蒿。不宜用当归、川芎等辛温?去而不守?产品。考虑到孕早期妊娠反应的问题,要慎用过于油腻的药物,如大枣、白芍等,有碍肠胃[8]。

对于合并疾病的患者,如便秘,可用山药、生地、肉苁蓉等品滋肾生精、润肠通便,慎用茯苓、泽泻等药;夜间尿频者,可用覆盆子、益智仁;对于腰痛患者,杜仲、黄精、慈济等。经常被添加。对于那些母胎血型不合的人来说,茵陈蒿是常用来降低抗体滴度的,而且效果很好。

妊娠禁忌症,如半夏、莪术、牛膝、水蛭、甘遂、芫花、蜈蚣、全蝎等。,在治疗期间应慎用或禁用,但也可根据病情需要适当选用,称为。没理由死,也没理由死?。但服药时要注意[9]:宜选择柴胡、紫苏梗、大腹皮、枳壳、香附、桃仁、牡丹皮、丹参、当归、川芎、五灵脂、益母草等功效适中的产品;养血安胎的药物,如阿胶、桑寄生、何首乌等要适当配伍。严格控制剂量。一半失败?,以免胎儿受伤。妊娠水肿者,应选用皮肤利尿剂,如茯苓、扁豆、桑白皮、大腹皮等。

2.4产后疾病

虽然没有文献说明中药是否可以进入乳汁,但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应该假设药物可以通过血-乳屏障转运到乳汁中,被婴儿吸收。因此,凡是极其辛热、极其苦寒、极大滋补滋补、严重缩利、耗血耗气、返乳及影响乳汁分泌和毒性的产品,都应禁用或慎用。如果使用番泻叶、大黄等凉泻药,应停止哺乳,以免药物成分进入乳汁,引起婴幼儿腹泻。在用中药治疗期间,哺乳期的母亲应在哺乳后立即服药,以便在下次哺乳时使药物浓度尽可能低[10]。

关于产后用药,前辈们提出了什么?三禁?禁止大量出汗以防止阳气死亡,禁止剧烈下降以防止阴气死亡,禁止小便以防止津液死亡。也就是说,解表不可多汗,攻里不可过切,慎用芩连清热,慎用肉桂温里,导致产后胃气虚弱。另外,需要母乳喂养,所以消化的产品不能重复使用,如三棱、莪术、麦芽、神曲[11]。产后缺乳者,可加入行气通络之品,如大黄、曹彤、王不留行、路路通,猪蹄煎服,通络增乳。

2.5其他疾病

2.5.1《养阴大纲》中有记载:?善治者,理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清其痰,止于衰半。他们不应重拳出击,严惩不贷,以致伤其仁义。。

西部参医录[12]指出:?三棱、莪术、水蛭,都是祛痰的特效药?并使用人参、黄芪等药物保护气血,使瘀血得以清除而不损伤气血。除了活血化瘀的药物外,还可以配伍化痰散结的药物,如浙贝母、鸡内金等,如李东垣所说?善治,理气破血,消食化痰?。配合橘核、荔枝核等药物,疏通气血,散结。此外,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经行前加香附、郁金等药物,以加强疏肝之力,经行后以肝肾之补促进血海之充盈,合理配伍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金樱子等药物[13]。

2.5.2不孕症不孕症的治疗一般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理念。在西医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脏腑、气虚、经络辨证施治。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常服用补肾药物,如紫河车、鹿角胶等。,并与赤芍、丹参协同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排卵期,在补肾的前提下,加重行气活血药物的应用,如泽兰、益母草、蒲黄、川牛膝等。气滞则加柴胡、郁金、香附、乌药;血瘀严重者,将白芍改为赤芍,并加入川牛膝、益母草、泽兰、水蛭、土鳖虫;血虚感冒者加肉桂、吴茱萸;血虚发热者,耕田加黄芩牡丹皮[14]。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多采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夏枯草、荔枝核等。活血化瘀,穿山甲,地龙,水蛭等。行气通络,路路通、王不留行、海藻、皂角、白芥子等。用于分散和促进利尿[15]。中药灌肠在临床上也可以使用,内服外用都有很好的效果。

3摘要

关于治疗妇科疾病的药物选择,应根据月经、阴道、胎儿、产科、杂病的特点,把握用药原则,注重经验药物的积累,以达到祛病强身,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月经病一般用四物汤辨证论治,但要注意理气活血,温阳养阴,但不能用破气攻血,温燥凉的产品,否则虽然治疗方法正确,但达不到原来的效果,反而会消耗人体气血。白带的治疗方法,请遵循?多用祛湿药,慎用苦寒药,少用养阴药,不用辛热药?另外要注意外用药物的熏洗,采用清热燥湿、解毒止痒的产品。内服外用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消除致病因素。孕期和产后疾病,根据?分娩前应该凉,分娩后应该热?原则是用滋阴或温补之品,辨证用药。谨慎还是不用怀孕禁忌症,但是在条件需要的时候,酌情使用,不拘泥于传统的约束,能说是真正做到了吗?辨证论治?要求。对于癔症、不孕症等杂病,如果症状适宜,应大胆使用虫类药物、破气药等味微苦的产品,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疗效,避免长期使用一些理气类药物,不仅疗效不明显,而且耗费元气。

由于很多医生都有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本文只谈一小部分用药特点,希望通过这些用药特点启发大家,重视临床用药原则和选药特点,提高中医治疗水平,产生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坤治疗月经病的经验[J].北京中医药,2005,24 (6): 336。[2]季春红。陆启斌教授治疗月经病的经验[J]。广西中药,2010,33 (1

[3]王绵之。王绵之方剂学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陈雪琪,葛贝芬。陈治疗月经病的用药特点[J].中医杂志,2014,55 (13): 1096。

[5]杨莉。张文庚治疗带下病的特色经验[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 (4): 51。

吴玲。吕治疗带下病的经验[J].中医临床杂志,2008,20 (5): 435。

李玲玲,郭蕊,何春辉。褚教授治疗带下病的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 (9): 746。

华凌,同庆,张巨明。柴治疗妊娠经验探讨[J].北京中医,2010,29 (10): 751。

[9]文,尤兆玲,袁,等.妊娠用药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 (8): 25。

[10],,朱。中药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应用及风险控制[J].中外卫生文摘,2010,7 (29): 357。

文,魏飞跃。产后病用药规律及特点探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 (3): 67。

[12]张惜春。在医学热情中向西方学习[M]。第二版。王云凯,李斌志,韩宇。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3]邓德强,马军.马德富教授治疗癔症的经验[J].河北中医杂志,2004,26 (4): 248。

山景。马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J]。中国中医杂志,2014,39 (4): 748。

[15]何东杰。魏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 (3): 210。

妇科中医论文2

浅谈中医对妇科月经失调的调节作用

在妇科临床中,月经失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从青春期到绝经前的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都有可能发生。月经失调的类型包括经前期、经后期(及闭经)和月经前后的月经不调,患者常伴有无休止的月经出血、月经过多或月经过少[1]。在月经失调的临床治疗中,我院妇产科采用了中医调理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的一般数据和方法

1.1一般信息。选取我院2065 438+02-2065 438+03期间收治的月经失调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月经不调的诊断标准。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西药组年龄在20-43岁之间,平均(27.1?2.4)岁,未婚20例,已婚29例。病程5个月至8年,平均(1.8?0.8)年;中医组年龄在21 ~ 44岁之间,平均(26.9?2.1)岁,21未婚,28已婚,病程6个月至7年,平均(2.0?0.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 & gt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西药组:采用孕激素和雌激素周期疗法,以两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中药组:用中药进行调理。月经后第1天,患者服用补肾养血汤(取当归20克、熟地黄20克、仙茅15克、淫羊藿15克、菟丝子15克、肉苁蓉15克、丹参10克、党参10克月经后第22天,应用活血通经汤(紫茎泽兰10g、香附10g、牛膝10g、川芎10g、白术10g、茯苓10g、党参10g、赤芍10g)。

1.3的疗效评价。

1.3.1的调经作用。治愈:经治疗,患者月经期、月经量、月经周期全部恢复正常;改善:治疗后月经周期、月经量、经期基本恢复正常;进展:治疗后月经周期、优、经期均有明显改善;无效:经治疗后,月经周期、月经量、经期均无变化。有效病例总数=有效病例总数-无效病例数。

1.3.2的止血作用。3 ~ 5天内阴道出血停止,月经量恢复正常,为治愈;阴道出血在5 ~ 10天内停止,有月经量

1.4统计方法。本研究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2个结果

两组止血效果比较见表1。表1显示,中药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1.8%,西药组为73.5%,组间比较,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中医认为,月经的调节和产生主要与脏腑的气血有关,经络是否通畅也会对月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月经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以中医辨证为基础,通过调理冲任、滋补气血、滋补肝肾等方法,可有效纠正月经紊乱,逐步恢复正常月经周期[2]。

理气活血汤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有效疏通血液循环,消除淤血;补肾养血汤的功效在于温肾补血,能有效增强机体的能量代谢。患者服药后会有明显的全身发热感,精神振奋[3];活血舒静汤的作用在于养血化瘀,温经散寒,能有效改善子宫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内膜脱落。在对月经不调患者进行中医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调整三脏(肝、肾、脾)的生理功能。比如青春期,肾气在初,月经不调可归于肾;中年月经不调可以归结为肝失疏泄;《更年期》可归因于肾气的逐渐衰退[4,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组止血调经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医调理治疗妇科月经失调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

潘岷。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2012,04 (3): 315。

[2]颜群。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的效益分析[J].医学信息(期中期刊),2011,24 (8): 3798-3798

[3]何,田,潘占霞等。中医体质调理在防治月经不调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杂志,2012,34 (4): 533-534。

[4]李虹。中医周期疗法治疗月经失调的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0,25 (4): 769-770。

猜你喜欢:

1.中医妇科护理论文

2.妇科临床医学论文

3.妇产科学范文

4.妇产科医学毕业论文

5.妇科护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