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定边的民俗构成

三边,最早是指明代陕西三镇,燕绥镇、宁夏镇、固原镇;明朝时期,为了抵御鞑靼人的入侵,朝廷在白宇山与毛乌素沙漠之间的走廊地区设立定边应城、安边应城、靖边应城,三边成为固定的地域术语。清末安边经贸发展迅速,干船坞形成,“三边”广为人知。抗战时期,三边作为陕甘宁边区的北大门,包括了定边县的全部、靖边县的全部、吴起县的一部分、宁夏盐池县的大部分、内蒙古鄂托克的一部分。东接玉岩,西接甘爽,南接欢庆,北接大漠,三秦要塞,疆域辽阔,边长。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战略意义,形成了独特的三边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三边文化,沉淀深厚,历史悠久。“水来一山还一山,赶骡子走三面。”明代长城横跨东西,汉墓遗址分布广、埋藏深,民间艺术灿烂,黄土文化、草原文化、边塞文化、游牧文化、沙漠文化、农耕文化、长城文化、民俗文化交融。陕北剪纸、陕北评书、陕北民歌、陕北繁荣、陕北道教情怀等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来一山还一山,赶骡子走三面。”一曲高亢悠扬的信天游唱的是定边、安边(原属县,现属镇)、靖边的“三边”。

从三边发现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到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众多文化遗址,都雄辩地证明了自古以来就有居民在三边繁衍生息。

一代又一代,他们创造了三面醇厚的乡风民俗。

然而,不同寻常的历史背景、独特的地理环境、各种文化的交织及其不同的内涵,使得生活在三边地区的人们从衣食住行、言传身教、待人接物都表现出明显的个性,与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十里风土不同寻常”,色彩厚重,光环美丽。

在此,笔者想选择一个角度,从几个方面对三边风俗文化现象进行漫画式的勾勒。

这种提纲挈领很可能是沧海一粟,所以我的发言不怕引起争议,因为这是一砖一玉,我也不怕批评,因为我期待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