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所发展回顾

“中国粮油储藏加工重要科学技术基础标准研究”是科技部下达的重大科技任务,由粮食科学院组织实施。这一工程对于满足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粮食生产、流通和市场监管对科学技术基础标准的需求,增强我国粮食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重要技术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功能因子的作用机理、分类及标准研究”是中央科研院所基础科技工作专项资金重点项目,由粮食科学院主持。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包括:(1)五大类食品功能因子(蛋白质、谷物、脂类、色素和黄酮类)的结构和作用机理研究;产品功能因子降血压、降血脂功效评价方法研究:五大类十余种代表性食品功能因子的检测方法和技术研究;食品功能因子系统科学分类方法的研究。

“我国储粮真菌毒素污染防控与减排技术研究”是由粮食科学院承担的社会公益性科研项目。该项目研究我国粮食仓储中霉菌毒素污染的综合防治策略、污染物减量处理技术、霉菌毒素减量处理对粮食品质的影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内外粮食贸易具有积极意义。

“食用油质量安全研究”是粮食科学院承担的一项社会公益研究项目。本课题研究食用油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与安全食用指标、加工工艺、储存条件、包装材料的关系;不同加工工艺、储存条件、包装材料对食用油安全食用指标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国民对食用油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因油脂氧化变质引起的疾病。

“谷物冷却机与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研究”是粮食科学院根据粮食行业的需要而开展的应用研究项目。该项目经历了从样机研制到产业化的过程,生产了160多种产品,销售收入8500万元。主要用于粮库、碾米厂、油厂的玉米、大米、油料的低温储存。经国家压缩机制冷设备检测中心测试检测,产品60%的性能指标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粮仓制冷效果和设备实际运行效率明显优于国外同类设备,对推广绿色储粮、减少药物熏蒸、提高储粮质量、减少储粮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粮食科学院已通过13国家科研项目验收,完成标准修订和制定计划项目5项,获得国家专利7项,发明专利2项正在受理中;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的专利有:空冷器进风口(专利号:00231251,4)、谷物冷却器散热结构(专利号:00208955,6)、谷物清选机驱动装置(专利号:01224832,0)、清选机(专利号:01224831,2)、移动式喂料器旋转机构(专利号:06543333

科技产业和成果转化取得进展。

粮食科学院研制的粉质仪和拉伸仪已广泛应用于粮食行业,其优良的性能和相对低廉的价格受到国内科研单位、高校、质检部门和粮食、食品生产单位的普遍欢迎。两年多来,共生产销售50余台(其中粉质仪30台,拉力试验机20台),销售收入750万元;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子项目“饲料粮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已通过验收,并在湖南、吉林等主产区的饲料工业和畜牧业中实现产业化,达到年产50万吨的工业化生产规模;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改进制油技术生产新型高效低毒饲料棉籽粕”已在湖南、河南等省多家油厂推广应用,棉籽粕蛋白质由38%-40%提高到46%-48%以上,在河南、广西、湖南等省推广应用20多万吨。以科研项目为纽带,粮食科学院积极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2002年8月,组织了“中美小麦品质研讨会”,交流和探讨中美小麦品质研究的最新进展。2003年9月,应邀赴法国小麦协会、法国ARVALIS植物研究所和意大利农业部谷物研究中心进行学术考察。

2003年6月5日至10月,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的专家应邀对日本的大米和小麦的加工和储藏进行了学术交流。2004年5月,澳大利亚面包研究所的专家应邀就澳大利亚小麦和东方面食的品质研究进行了学术交流。

2004年6月5日至10月,邀请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小麦品质研究实验室的专家就美国农业部小麦品质检测体系、实验小麦制粉、实验室面包烘焙等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对粮食科学院的实验室运行作了指示。2004年6月至2004年10月,应邀到北达科他州立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小麦品质研究室、美国烘焙研究所进行谷物科学研究的学术培训和考察。2005年8月,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代表团应邀访问中国粮食科学院,双方进行了学术交流并探讨了进一步的合作。2005年6月5日至10月,中国粮食科学院派代表赴阿根廷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年会。2005年6月5日至10月,“粮油深加工生物技术”代表团赴美考察美国生物技术在粮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储粮害虫和有害霉菌的生物防治新技术、粮油深加工实验室的设备与设计、储粮害虫防治研究实验室的设备与设计。2005年6月,我们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共同举办了储粮生态系统学术研讨会,探讨了与加拿大的进一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