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大学生的学术素质
“学术素养”,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基本的学术素质和素养。根据《辞海》(1999版)的解释,“学问”指的是更专门、更系统的知识;而学习是各种知识的总称。由此推断,“学术”就是“更专业、更系统的知识”。但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只是揭示了“学术”的静态含义。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学”是一种活动,即专门知识的传承、应用和创造的行为过程。本文结合自己的经验,着重论述了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主要是本科生)在提高个人学术素养方面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首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本科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学术素养不再重要。笔者认为,提高本科生学术素养的必要性至少基于以下两点。第一,很多本科生毕业后会选择深造的方式(读研),在本科阶段培养良好的学术素养对自己未来的学术发展非常重要;第二,即使是那些毕业后直接参加实际工作的学生,良好的学术素养也是必要的,因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良好的学术素养有助于他们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他们成长为新时代的学者型官员或“儒商”。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本科生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要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包括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是提高大学生学术素养的起点。只有掌握了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才能谈得上在本专业领域的发现、发明、创造和进步。很难想象一个对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不多的人会对学科有所贡献。本科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打好理论基础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一方面要重视课堂学习,掌握教材知识;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各种参考文献,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方法,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科学方法是专业基础的另一个方面。众所周知,就一门学科的基本构成而言,一个是理论,一个是方法。方法和理论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就经济管理专业而言,本科生方法论素养的提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大和最高的方法。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20世纪50年代回国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以为自己通过多年的实践掌握了一些从事科研的好方法,但直到回国学习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才知道。其实我所谓的好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早就讲清楚了。第二,要重视高等数学、计算机技术、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第三,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学习、体验和掌握社会科学的具体方法。第二,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虽然在自然科学领域存在学术争议,但在社会科学领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解释更为普遍。比如对利润的性质和来源,对中国的房价有不同的看法。这是由社会科学既是科学又是意识形态的二重性决定的。所以从本科阶段开始,就要注重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经常把一个理论和它对应的现实进行比较;比较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论观点...通过反复比较,找出问题并认真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具体方法和技巧有两点可以参考。第一,根据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思考一个学术问题,而不是一段时间内思考多个学术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精力集中,思维集中,信息密度高,容易产生思想火花,形成自己的见解。二是积极开展学生间的讨论和辩论。课程讨论安排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学生宿舍自发的自由辩论;学生社团组织的专题讨论,都是放飞思想,探讨学术的好形式。第三,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术道德,科学的本质是求真。一个寻求真理的人,首先要让自己真实。要把学术道德的培养放在提高个人学术素养的首要位置,融入个人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正确做人,认真做事的习惯。如果一个人在考试中抄袭作业(包括从网上下载)和作弊,他就很难有正确的学术态度和规范的学术行为,也很难取得学术成就。这是不言自明的。第四,要主动进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从根本上说,社会科学的实验室是社会;社会科学的研究课题是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社会科学问题的答案往往存在于社会实践中。因此,进入社会、了解社会、研究社会的能力是社科工作者最基本的学术素养。大学生应该从本科就开始学习掌握这项技能。由于高考压力,来自农村的学生不了解农村;来自城市的学生从未去过工厂是很普遍的。这对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尤其不利。因此,学生进入大学后,要积极利用各种机会接触社会,观察社会,研究社会。一是利用假期回家的机会,到农村、工商企业、城市街道走访、考察、调研。研究课题可以是老师布置的,也可以是你感兴趣的或学习中遇到的疑惑或难题。值得一提的是,你可以通过参加老师的调研活动得到更好的锻炼,因为有老师的具体指导,有更规范的问卷或表格供你使用。二、认真完成教学计划中安排的所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校外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避免走过场。三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观察社会的习惯,比如去商场购物、出国旅游,可以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观察和思考实际问题。在此,笔者将与大家分享两个大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成功案例。一个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产权经济学代表人物科斯的案例。科斯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利用假期对美国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后来写出了著名的学术论文《企业的性质》,现在已经成为产权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另一个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就存在的中国农村发展课题组的案例。1981年前后,“开发组”组织北大、人大等高校的大学生开展农村调查,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对当时中国农村改革政策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当年参加农村调研的许多大学生已经成为中国学术界和政界有影响力的人物,如陈锡文、杜英、周其仁和宋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