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因为第五次反国民党运动失败,* * *产党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3年9月至1934年夏,红军在中央苏区进行了第五次反“围剿”。由于中国中央领导人薄谷开来和* * *生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奉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奉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红军打了许多败仗,苏区日益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0月改称红一方面军,65438)在江西广昌与国民党军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急。7月,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七军团在北方组成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界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六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在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分别向北和向西派出两个军团,旨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年初,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央苏区中心区,迅速占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余地更加狭小,无法打破国民党军在苏区的“围剿”,被迫撤出苏区,进行长征。

扩展数据:

长征这个名字的由来:

1935年8月5日,中国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一方面,军队的一万八千里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伟大事业”。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会议上作出的《关于张同志的错误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多里的长征”。

65438+10月19中央领导的陕甘支队(改编自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到达陕北吴起,胜利结束长征。同日,毛泽东指出,红军的长征“据红军团部的总结,最多走了两万五千里”。

165438+10月13中共中央在《中国生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华北和蒋介石背叛华北的宣言》中明确指出: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以上的长征,经过十一个省穿越中国的疆域,以顽强拼搏一年多的精神,终于到达中国西北,与陕甘两省的原红军会合。

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文献记录。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千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逐渐成为65438到1936战略转移的专用术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