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短文800字)

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决策。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正确处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些重大关系。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理清思路。先说一下这项研究的体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性和必要性

中国改革开放26年来,社会经济等方面发生了举世罕见的巨大变化。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如收入差距扩大、就业形势困难、反腐任务艰巨、价值观差异加大、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等。因此,我们应该在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索一条既能快速增长,又能和谐发展的道路。

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是现实的社会,是基于中国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的社会,不是乌托邦。和谐社会不是说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可以完全消除,而是有一个能够不断解决矛盾、化解冲突的机制,有一个在矛盾中仍然能够保持和谐、快速发展的机制。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而伟大的历史过程。这将是一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文章。

从现实的针对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发展理论做出贡献。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漫长历史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

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消除现存的不和谐因素。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新的理念和机制,但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具体工作中要体现我们国家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一项制度工程,也是一项情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要体现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的宗旨。总之,我们应该对群众充满感情。不难看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就是时刻对人民充满感情,在情感上尊重和理解人民,在行动上为人民谋利、谋财、谋幸福。“勿以小恶,勿以小善。”对人民的感情要通过身边的事、手边的事、眼前的事来体现,让人民群众从自己的生活中听得到、摸得到、看得见。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如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公共资源分配不均衡等。经过26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倍,平均增长9.4%,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在扩大,分配不公的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约3 ~ 6倍。从地区差距来看,尽管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相继实施,但东中西部的相对差距仍在扩大。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的关键在于分配不公,这是一个进步中的问题,但如果不能正确解决,也会危及稳定。目前,我国存在一些非法敛财现象。一些人钻政策和制度的空子发财,一些部门和单位通过垄断获得超额利润,这是人民情绪的严重倒退。对国民经济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进行了重组和搞活,导致大量产业工人下岗。这些在计划经济时代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产业工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在报酬上明显不对等。利益失衡导致心理失衡,是当前社会情绪的重要诱发因素。

自最近召开“两会”以来,几乎所有国家人民的目光都在关注社会公平、贫富差距、反腐败、三农问题、农民工待遇、教育乱收费、弱势群体和物价上涨。大家都说这些问题很严重,必须解决。但这些问题实际存在于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和单位,分布在哪些地方?只有把这些问题一个个摆到桌面上,才能一个个分析,一个个解决。我怕你等,我也等;你看,我也看;你推,我来推。那样的话,“构建和谐社会”就真的成了一句空话。我市个别部门有这样一种倾向,无论是执法部门还是非执法部门,都在想尽办法争权、夺权、要权、护权。不怕事情太多,不怕权力太大。批准或不批准,管理或不管理,收费或不收费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权力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待遇。

但是“和谐社会”是口说出来的吗?“和谐社会”是一个综合指标,其核心是指每个公民的满意度,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满意度。一些地方政府机关豪华的办公楼与居民低矮破旧的房屋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他们怎么能和谐呢?还有,公路四通八达,而农村贫困地区的“毛细血管”乡间小路却经常被打通;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拖欠农民工工资时常发生;城市在晚上充满了明亮的灯光,而许多村庄却一片漆黑。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尽快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口号转化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

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元互动、合作互助、理性的社会。所有这些美好社会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完善的法律对社会关系进行全面有效的调整。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牢固建立民主法治基础上的和谐社会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还需要以人为本的客观规律和理性精神。理性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法律应该是理性最权威的载体。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完善法律,还需要增强全社会的守法意识和法制观念,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尤为重要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还需要以民主为基础、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紧密联系的法律,因为社会主义民主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证。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中,要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多党合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2005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中。意见指出,建立和实行中国* *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 * *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坚持和完善中国* *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长期实践中,我国生产党和民主党派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政治规范,必须认真坚持和遵循;发展是中国* * *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民主党派和中国* * *产党长期以来风雨同舟。他们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这是中国生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的讲话中强调,“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是汇聚各方智慧、形成巨大力量的源泉”。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意义深远,为新世纪新阶段多党合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

中国* * *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1989年2月通过的《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 *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及2000年2月召开的19中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统战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民主党派也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国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能否充分发挥多党合作的作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实践证明,当我们重视多党合作的作用时,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稳定;当我们忽视多党合作的作用时,我们的社会就会缺乏活力,矛盾就会激化,甚至导致社会动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妥善协调解决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民族、宗教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不仅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而且社会面貌和社会风俗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空前团结和谐。1957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最终导致“文革”十年动乱,统一战线遭到毁灭性打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拨乱反正,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形成了政治和谐、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同心同德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最怕的是口热身冷;会很热,但会很冷;上热下冷;代表委员热,相关部门冷;群众热,领导干部冷。去年以来,出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等许多新的表述和术语,充分体现了* * *产党在执政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治和自身建设的决心。相应地,民主党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如何加强政治参与能力建设,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如何保持民主党派成员的先进性等等。建议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活动中,加强对中国多党合作理论和党员知识的教育,并以适当的方式举办一些活动,如回顾建国初期多党合作的大好形势和党的蓬勃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