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第三方物流是企业的利润来源?求论文。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1962中提出“物流业是第三方利润源。

仔细研究一下德鲁克的本意,就会发现对这种表述的理解应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面是指没有监控物流成本导致的浪费问题。这部分降低成本产生的利润可以定义为海上冰山。上述运输价格变动的例子已经表明,当我国还处于卖方市场或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阶段时,在高销售利润率的环境下,制造企业的经营者和物流管理者对物流成本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从而造成物流业务的市场价格过高。目前这种情况在一些利润丰厚的行业,比如汽车行业,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对于大部分产品供大于求的制造企业来说,这部分成本已经被压缩到了极限。

第二个层面,要从企业战略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的总成本。这部分成本可以定义为海底的冰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利润源”。这方面的成本提升和利润获取不能只靠制造企业的物流改革。

道格拉斯·m·兰伯特(Douglas M. Lambert)在1976写的《存货成本计算方法的发展:拥有存货的相关成本研究》一文中确认了存货是最大的物流费用之一的成本构成。这意味着改善库存状况将有助于提高物流的绩效。《北京青年报》发表文章称,中国不“流动”的商品库存已经超过3万亿元。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大量的库存积压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在企业管理的某些阶段,物流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尤其是当一些传统行业面临销售渠道和服务对象的变化时。在同类型的制造企业中,物流运作的水平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当城市居民的彩电消费增长水平接近极限时,很多彩电厂商的销售策略就会转移到农村。此时,对企业物流的挑战将取决于其对城市边缘地区的覆盖。只有完善的物流运营网络和强大的配送能力,才能有效支撑企业渠道重心的转移,企业才能在同行中胜出。

至此,我们可以从逻辑上得出一个结论:物流是制造企业中一个关键的辅助职能,但“第三方利润源”的挖掘和实现并不取决于制造企业的物流战略,而是取决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改革。

但是等等!老问题刚说了,新问题又开始出现。既然“第三方利润源”的实现依赖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改革

这个话题有点老了。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对这个“利润源”矫枉过正。很多生产企业的物流部门只是从提高物流性价比的角度来强调降低库存的意义,必然会遭到销售和生产部门的强烈反对,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