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边驳好,D?一般反驳要反驳多少篇?希望有经验的人帮帮我~

著名的龙山温泉

还有龙山国恩寺,六祖慧能的故乡。

以下是介绍:

国恩寺位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集成镇(今六祖镇)龙山脚下。距著名旅游城市肇庆市约70公里,距南方大都市广州约170公里。国恩寺是岭南名寺,历史悠久。背靠青山,面向鲁西原野。这里树木葱郁,远山环绕,鸟语花香,环境幽静。明代诗人和尚辛茹有一副对联说:

百烟水无与伦比。

六代之风一日千里。

这幅对联镌刻在寺院正门,短短14字,歌颂了当地无与伦比的风光,歌颂了六祖慧能的卓越成就,烘托了至高无上的佛教意境。

国恩寺所在的龙山,据肇庆府志称“甲沙山”。山上有三座山峰,人们称之为“三宝顶”。有一座山从“宝峰山”蜿蜒而下。若形似游龙,国恩寺建在海拔164米的“龙头”,故又称“龙山寺”。龙山,山不高,钟灵很美;山脚下有一条芦溪河。水不深但很清澈。山水美景绕寺之恩,有诗赞曰:

龙山烟水伴日出,岭南圣域第一。

卖柴的樵夫生于此,南宗敦教天下。

明弘治七年新兴县令孟慧也爱游龙山,今录其诗《游龙山》:

都说龙山风光最幽,白云锁岭东端。

峰峦在阳光下无限有趣,花鸟迎客如劲旅。

说到忘机回归自我,今天是为了谁?

残碑古寺贪得无厌已久,何乐而不为?

国恩寺不是一般寺庙可比的。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中国南禅始祖禅宗创始人慧能的故居。也是他晚年的道场和死亡之地。也是六祖魔坛经的编修之地。另外,它的寺名是唐中宗皇帝给的。因此,国恩寺闻名中外,不仅有慧能的佛教道场——广州霍卓寺(今光孝寺)。

唐代曾有高僧将故居建寺的风气,慧能的师父弘忍和师兄沈绣都将故居建寺。为了报答父母的恩情,慧能于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命令弟子返回忻州龙山(今新兴县),将故居重建为“弘基”。神龙三年(707年)十一月十八日,唐中宗称赞六祖慧能弘扬佛法,赐“弘治”为“国恩寺”,这是命名国恩寺的开始。至今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唐玄宗二年(713)七月初八,慧能带领弟子离开法身寺(即宝林寺,今南华寺),回到国恩寺住持处,同年八月初三死于寺中。当年11月13日,六祖迁回曹溪法泉寺祭拜。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佛教六祖慧能的贡献,认为他是中国佛教的真正创始人,是中国佛教的始祖。慧能和他的《神奇坛经》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坛经》蕴含着丰富的佛禅思想和哲理,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传播。因此,国外一些机构和媒体将慧能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并将他与孔子、老子并称“东方文化三大圣人”。六祖惠能出身贫寒,成长艰辛。祖籍河北范阳,后父王赢为民被贬至忻州。慧能三岁丧父,和母亲过得很艰难。24岁北上黄梅求法。苦练八个月,他说菩提无树,镜中非台。里面什么也没有,所以没有灰尘。这首示范诗获得了五祖的赏识,被赋予了一个衣钵,成为禅宗的第六代祖师。从此开创了中国佛教文化和哲学的新局面。六祖慧能于713年七月初八,在草溪宝林寺讲经三十六年后,回到国恩寺,八月初三在寺中圆寂,享年76岁。

国恩寺依山而建,殿宇林立,是一座具有传统寺庙建筑艺术和独特岭南风格的大型建筑群。寺庙建筑总面积1.6万平方米,园林用地面积1.2亩。殿内大殿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造型独特壮观,殿内整体布局大方得体。

寺前有山门牌楼、半山亭、镜池、荷花池、珍珠亭、放生池、第一山门牌楼。

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六祖殿。前后殿连成一条主轴,左右为地藏殿、菩萨祖师殿、文殊普贤殿、世风知殿、四配殿、钟鼓楼、方丈室、客堂、斋堂、禅房、藏经阁、六祖纪念馆。

寺庙的左侧是感恩塔,观音殿,功德殿和童渊殿。

庙的右边是六爷爷奶奶的坟,崔屹亭,静心亭,思乡亭,浴池,全明亭。

寺后有卓西泉。

进入寺庙区,首先看到的是山门口一座宏伟庄严的四柱牌坊。牌坊顶上,正中镌刻着“禅圣所”四个大字,正门两侧的大柱上刻着一副对联:

水稻福田万山花超越天堂。

黄梅法的乳儿回到了山脊的南面。

牌坊背面顶部,正中间,有“龙山福地”四个大字,两侧大柱上还刻有一副对联:

菩提无树,东方之地,注定传良种。

明静未能在台南停留数日的原因

穿过牌楼上山,不远处有一座半山亭,亭柱上有一幅对联:

山和月亮是白色的,有清晰的声音。

邓辉照耀着整个海洋和天空。

走过半山亭,向左俯视,有一个镜池和一个荷塘。镜池中有珍珠亭。“珍珠亭”二字是云峰和尚所写,池塘两岸有九曲桥连接珍珠亭。

寺庙正门前有一个二级平台。平台的石壁上,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佛光普照”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庙前还有一个放生池。

进寺前,必须先踏入一座侧门牌楼,称为“第一山门牌楼”。这座牌楼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上面写着“第一处”四个字。牌坊额部有龙虎会陶塑,长1.2米,宽0.5米。它是珍贵的文物,充满活力,工艺精湛,构思巧妙。牌楼正门两侧,刻着一对对联:

进步一方先识山。

入门无与伦比。

在寺庙的中轴线上,第一个入口是天王殿。正门上方有“赠国恩寺”匾额,是唐中宗·李习安赐额“弘治”为“国恩寺”时所赠。“文革”期间,为了防止牌匾受损,有人铲掉了玉玺,用泥巴封上了字,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牌匾缺少了玉玺。庙的两边是四大天王的雕像,东边是嗅觉更灵敏,眼睛更大的国王。西边是增长大王和乡村大王。都是高大威猛,佛教认为是守护世界,守护佛教很久了。殿中央有一尊弥勒佛像,满面慈祥笑容,可敬可亲,塑工十分精细。相传五代时,浙江奉化县林越寺的弥勒佛像是根据布袋和尚(法号“长亭子”)的模样塑造的。因为布袋和尚自称是“未来佛弥勒佛”的转世,浙江人就为他造了一尊弥勒佛的纪念像。在弥勒佛的背面,供奉着守护神韦陀的雕像。

寺庙的第二个入口是大雄宝殿,那里有五个大型汉白玉石碑,上面有乌龟负载,每个石碑上都刻有铭文。中间是唐武则天在田童万岁元年(696)给六祖惠能的圣旨。右边第一幅是唐宗元写的曹溪六祖赐禅大师碑。右边第二块是唐写的六祖禅师碑。左边的第一件是唐禹锡写的禅宗大师曹的第二个纪念碑。左边第二幅也是刘唐玉玺写的,题字叫“佛衣题字”。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左边是药师佛,右边是阿弥陀佛,两边是20罗汉。在我国汉传佛教的寺庙中,大雄宝殿两侧一般都有十六、十八罗汉。为什么这里有20个?相传慧能弟子法海与神将舍命拯救六祖法宝坛经手稿,被邪灵放火焚烧,自己却保存了手稿,因此受到众弟子的崇敬,一致尊称为罗汉,其法供奉在大雄宝殿两侧。所以又加了两个罗汉。二十罗汉神态各异,有的手持经书,有的手持禅杖或拂尘,有的紧紧捏着银鼠,个个栩栩如生。大雄宝殿三宝佛像两侧,有一副乾隆三十五年(1770)新兴总督姚永宁书写的独特对联:

超超超超精超超精

齐琦·齐琦·齐杰·齐杰

对联中的“朝”和“起”是双音词。其中,第一联第3、9个“朝”字读作“朝拜”的“朝”音,其余读作“朝阳”的“朝”音;下联第三、九个“气”读作“斋戒”,其余读作“气”。它的发音和比喻意义是:

超超超,超超精,超超精;

翟、捷、快。

古代通用“气”“宅”两个字。

庙里的柱子上还刻着清代赵八卿题写的对联:

色不色,空不空,佛国注定从这里进入。

来往于禅门者,无禁不用关。

庙的第三个入口是六祖殿,建于明代,双檐山顶结构,宽14m,深12m。大柱里面刻着一对:

菩提无所归。

镜子不是色彩空虚的标志。

寺内有一尊六祖金像,与韶关南华寺、广州刘荣寺的六祖像相同。它是由六祖弟子、雕塑家方扁制作的,所以它的造型非常逼真,就像一尊肉身菩萨。雕像顶部有“佛心印”的牌匾,两侧有对联:

无念无相无生。

不生不死不动。

在六祖像的旁边,还有一尊“七黑脸祖”的佛像,其法名为“神”,是六祖的得力弟子。据说他为恢复和维护禅宗六祖的合法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被唐德宗封为“七祖”。他的脸是黑的,据说是因为他保护了六祖魔坛经的手稿,被邪灵放火烧了。

慧能的衣服和器皿,武则天和唐中宗送给他的金钗和宫灯,以及寺内的珍贵文物,如净水碗、桃园石版画、青铜香炉和水龙头案的椅座,原来都存放在第六祠堂。不幸的是,它们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宋惠宗任左谏兼吏部侍郎的邹昊,留下了一首《访六祖》诗:

岭外新洲是乡,我来到佛荫下纳凉。

云出现在袈裟石上,沐浴池被阳光环绕。

依树,风袅袅,山中鸟鸣。

隔长安路望天,荡涤俗礼之王。

明代文渊阁大学士、少保亲王邱浚也留下了赞美六祖的诗《笑傲江湖》:

佛教一直从岭南传入中国。

千年衣钵在,四海来参。

六祖堂左侧是六祖纪念馆,建于1994。它有一个四柱大厅式琉璃瓦水泥结构,面积200平方米。大殿正中是一尊坐着的惠能像,是一尊汉白玉雕塑,高两米。神龛上悬挂着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的“六祖纪念馆”,两侧悬挂着海陵元展大师题写的一对木雕对联,上书:

所有相位都是假的。

你应该住的没地方住。

四周墙上悬挂着文化部研究员、著名画家劳崇聘绘制的十二幅六祖历史故事油画。寺庙大门上方悬挂着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生前题写的红木牌匾。

报恩寺三大殿与附殿之间有花台,有菩提、桂花、米兰、芒果、桃树、冬青、蛋花树等花木,一年四季枝繁叶茂,花开时寺内香气四溢。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大雄宝殿前的大花台上种植的两棵高8米、树冠直径约6米的蛋花树。据记载,该树为清代国恩寺僧人所植,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夏秋时节,绿叶摇曳,黄花盛开,清香沁人心脾,是岭南丛林独有的。

国恩寺还有很多六祖华英的圣物,包括报恩塔、六祖栽的荔枝树、六祖祖坟、卓西泉、浴池等。原来的报恩塔是唐太吉元年(712)六祖在邵州法身寺弘法,明门人回忻州时所建。塔名是根据六祖“四种感恩”(感恩佛、父母、国家、众生)的意思命名的。1200多年后,历经几个朝代,塔身几经破坏,几经修缮。明代著名理学家陈宪章,正统年间(1436—1449)游览国恩寺,写下《龙山颂》六首,留下“寺旁古塔犹在,干坤无一物。”这首诗。直到清初举人潘毓衡撰写《鲁Xi通志》时,仍有“古塔之影”一景,表明此塔的存在。在1989清理旧塔基础时,还发现有多块刻有“元至郑十七年”的塔砖。新塔于9月重建,1990。这座塔呈八角形,有七层结构。首层直径8米,高28.88米,塔下基础深度2.7米。感恩塔匾额上的题词是赵朴初校长生前所写。塔上镶嵌着从释迦牟尼佛弟子叶佳到第二十八代祖师达摩的28尊石像,每层矗立着一尊不同手印的汉白玉佛像。此外,每层楼的塔楼周围都有走廊,供朝圣者和游客登上并观看外部。登上塔顶,远眺,龙山群峰起伏,似游龙,山势险峻,树木葱郁;又见鲁西原野,那里河水如练般流淌,绿野葱郁,山村炊烟星罗棋布。江山很美,如画,尽收眼底。

国恩寺左侧有一棵荔枝树,树龄近1300。据说是六祖慧能在712年回到故居时种下的。古往今来,这棵树已经枯萎了好几次,然后又长出了新枝。最令人惊讶的是,这棵老荔枝树从来没有虫害过。是“吾师所植,老树不蛀。”65438年到0966年“文革”期间,被坏人烧了,差点死掉。现在空心里还能看到被烧毁的树木的黑色痕迹。1979改革开放后,国家富强了,树又复发了新枝。经过精心照料,它强壮挺拔,枝繁叶茂,硕果累累。2004年,它结出了65 438+050公斤的果实。可以说,此树与民同福,与国同荣。1988,经省林业厅和省绿化委员会鉴定,该树高18.5米,被列为全省最古老的18古树之一,是全省最古老的果树之一。故称“佛理”“佛树”。树下立着一块汉白玉龟背石碑,上面刻着“六祖手植古荔枝”的介绍。清嘉庆九年(1804),当地陪审员陈再谦写了一首名为《六祖手植荔枝树》的诗赞美荔枝树。

龙山边上有树枝,是陆旁边的墓地。

是我老师种的,老树虫不咬人。

1200岁,掠夺闲暇。

云太碎片化了,它还拥抱魏呢。

独树一帜的枝头,舞入云端。

盛夏,火真的是平行的,闻着香就吐。

珍珠胎晶莹剔透,中间却是万物。

玛瑙持玉碗,倒于法为布。

心明,菩提无树。

是口腹图,翻译过来就是住后面。

树不能活,老师不能走。

我吃荔枝,佛不言自明。

信徒们视这棵荔枝树为“圣树”,日本和韩国的信徒来庙里祭拜祖先时,都要拜访这棵树。在荔枝成熟的季节,海内外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信众经常来这里品尝果实。

在国恩寺的右侧,有六个爷爷奶奶的坟。相传唐朝贞观年间,一位风水师来到新州寻找龙洞,受到惠能及其母亲的热情接待。慧能不仅把床让给主人睡,还会半夜爬上床垫床凳,避免晃动,让主人睡个好觉。大师被慧能的真情感动得很,就把自己找到的埋葬祖先的“万佛祖洞”给了他母子,并问他们要“九代状元”还是“万代香烟”。慧能的母亲对自己的身世感触颇深,说:“不求九代状元,但求万代香烟,天下才会太平!"于是风水师按照母亲和儿子的遗愿,把慧能父亲的遗骨埋在龙洞里。后来慧能出家,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受到人们的尊敬,就像风水师说的“万代香烟”。母亲去世后,慧能大师将尸骨葬于此洞,所以后来人们称此洞为六爷爷奶奶之墓,并立碑纪念。“文革”期间,墓顶和碑文被毁,只保留了墓基和碑文图案。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恢复给人们看。

在寺庙后面二十米处,有一口井,名叫卓西泉。据说六祖慧能从曹溪回到故居时,村民和僧人用水都很困难。因此,第六个祖先来到了张西的泉水,并建造了这口井,因此它被命名为卓溪泉。泉水甘甜清凉,无论旱涝,无论用多少水,这口井的水位保持不变,永不干涸。上世纪90年代,有一位台湾省同胞在梦中出现过这口井。经过多方寻找,他终于在国恩寺找到了这口井,梦想成真。他很高兴,就在井边立了一座碑,并刻石留念。

在寺庙右侧的大树下,有一个圆形的石池,名为“六祖浴池”。据说这里原来没有水。六祖回到国恩寺后,泉水突然从石池上缘的一个小洞流出,滴入石池,到了晚上刚好灌满池水。六祖晚上在这里洗了个凉水澡。奇怪的是,六祖洗澡后,水自动从底部的水槽排出,然后水继续往洞里滴,日复一日。

寺内右侧有崔屹亭,亭柱上刻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题写的对联:

小溪的声音充满了宽阔的舌头。

山不干净吗?

绿亭对面,有一座静心亭,亭柱上还刻着对联:

清心,驱走俗念

雨水清除灰尘的方法

千年古刹国恩寺经历了唐宋初创、明清鼎盛、民国衰落、建国复兴四个时期。

唐宋时期,国恩寺的殿宇颇为庞大,寺内有41尊佛像,个个栩栩如生,栩栩如生,造型工艺精湛。自寺庙建成以来,历经沧桑,几经修缮。宋绍兴年间(1131-1161年)进行了一次大维修。唐宋时期,国恩寺香火极盛,数百名僧人来寺朝拜祖先络绎不绝。当时寺庙土地产量1800亩,山地面积1000亩,是岭南大丛林。

到明朝永乐六年(1408),国恩寺已经重建。但在接下来的70年里,逐渐衰落。比如《新兴县志》中记载,此时的国恩寺“楼房倾斜只为遮风挡雨,香烟灯火不绝。若无震动,庙里有一千八百亩地,多为骄者所食,馀者不准入庙,故聚锡少。”到了明朝嘉靖中期,香灯只有七石,所以明朝中期是国恩寺的衰落期。

明末清初,国恩寺复兴。隆庆元年(1567),知县邓颖平提议集资重修国恩寺。此后的340年间,在当地人民、历代官员、僧侣和广大信众的共同努力下,观音殿、沐浴亭、山门第一牌坊、殿前镜池、莲花池、池中珠亭、金刚楼周围的禅房、祈年殿等相继建成。1655年,住持魏震和城中举人潘宇恒动员全城民众捐款,修缮了寺中殿、后殿和前楼。后来在道光六年(1826)和光绪十八年(1892),又对该寺进行了两次修缮。明清时期,当地及邻县信众众多。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八月初三是六祖的生日。生日前后几天,本县及邻县的佛教徒和信众络绎不绝地来到寺庙。邻近的村民也纷纷在庙前搭起棚子,连续数里接待香客和商贾,人潮如潮,热闹非凡。到了清末民初,寺庙依然繁荣。此时,寺庙的土地产量已达到3000亩,每年在山谷中采集3000块石头,常驻僧人超过100人。可以说这还是国恩寺的鼎盛时期。

国恩寺的衰落始于民国十七年(1928),当地政府禁止一切佛教活动。除了国恩寺,县城的寺庙都被拆了,佛像也被烧了。民国十九年(1930),时任县令的梁没收国恩寺土地3000亩,土地租金收入由县政府接管。每年只拨100元给国恩寺供养僧人,其余作为办学经费。为此,许多僧人外出寻找另一种生活,少部分留在寺庙的人只能靠信众的香火钱生活,对寺庙的维护也无能为力。庙里的房子虽然塌了,但是他们没钱修。到1944,大雄宝殿和六祖宝殿的木桁架角被白蚁腐蚀腐烂,屋顶瓦片遮不住雨水。当时住持是有意识的大师,不得不联系乡绅和信众捐款修缮。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党的宗教政策,尊重人民的信仰自由。于是海内外信众纷纷捐款,大修国恩寺,重塑佛像。随后,经省、县人民政府批准,于8月29日1981,修复后的国恩寺对外开放,接待游客和香客。20多年来,先后有来自东南亚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及港澳台地区的禅访团或佛教代表团,年接待游客和香客65438+万人次。以日本为例。1982-1987期间,先后有六批佛教代表团来寺参观。各地佛教徒听说国恩寺恢复开放,前来参拜的人更多了,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省佛教协会会长云峰法师也带领省内的山中长老到寺庙参观指导。1989年6月29日,省人民政府将国恩寺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恩寺方丈丁广法师当选为省佛教助理员。他积极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制定寺庙章程,带领全寺僧人开展佛事活动,传播佛教,拉开了国恩寺复兴的序幕。1989年,丁广法师因年事已高申请退休,但另一方面又积极筹划,派人到广州聘请高僧大德来担任方丈。经过他的努力,请来了广州光孝寺第一自然法师做国恩寺住持。国恩寺住持后,自然法师带领寺内僧人在当地政府和四位弟子的支持下,完成了六祖报恩塔工程,修建了门牌楼、侧牌楼、禅房、客房、六祖纪念馆、六祖斋堂、维修堂、侧堂,重建功德堂、观音堂,雕塑五百罗汉,重建珍珠阁,装饰镜池,重建六祖祖坟。龙山碑林(建于1997年8月,占地60亩,立有各种碑186块,2005年6月10因改建为碑廊而拆除)也已建成。同时购置了一批汽车,解决了寺庙的交通问题,并在寺庙前开辟了停车场,方便香客和游客停车,使国恩寺的面貌焕然一新。此外,寺内晨钟暮鼓、早晚诵经等规章制度逐步完善,道风整肃,管理加强,使国恩寺持续兴盛,香火日益昌盛,岭南丛林地位迅速恢复,走上中兴之路。

目前,该寺正在规划建设佛经收藏楼,以及钟鼓楼、祈年殿、普通宝塔、焚香亭、僧舍、贵宾楼和佛像金身的重塑。还计划展示现在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和手工艺品供游客观赏。与此同时,它还计划扩大新的寺庙面积,建造新的大厅。

国恩寺非常重视从自然大师到禅师的六祖禅文化建设。早在1997年,龙山国恩寺编年史就已编撰完成,反映了国恩寺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中国和世界佛教中的历史地位。2001年9月,为纪念六祖圆寂1288周年,国恩寺联合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协会等单位,举办了“第二届六祖慧能思想国际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70多位禅宗专家学者和高僧参加。

2002年,主管大师如禅大师编撰了《六祖与国恩殿》一书。2003年主编《六祖坛经论文集》一套五卷,汇集了近百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和佛教界关于六祖坛经研究的论文65,438+000多篇。该书出版后,获得了学术界和佛教界的一致好评。

在禅宗六祖慧能诞辰1366周年之际,云浮市、新兴县党委、政府于2004年2月27-28日在云浮市新兴县举办了首届禅宗六祖文化节,为促进当地禅宗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文化、旅游的发展,开展了纪念六祖、参观圣地系列活动。召开了由全国50多位研究专家学者参加的六祖思想文化研讨会,会后出版了《六祖慧能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同时为《禅宗六祖慧能》、《六祖录》两本书举行了首发仪式。此外,有关部门还就经济、文化和旅游的发展开展了各种活动。新兴县首届六祖文化节非常成功。

作者:黄灿星

来源:

(1),龙山国恩寺记录

(2)慧能,禅宗六祖。

(3)六祖故居——国恩寺(何、胡/文)

(4)国恩寺,一座新兴的古寺(赵俊华、赵/文)

(5)新兴的文史资料

参考资料:

/gov mach/yfszxb/2677-23559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