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对昆虫生态学研究和应用的贡献。
邹在昆虫生态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65438-0932回国后,坚持用昆虫生态学理论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他在担任江苏省昆虫局技术处处长期间,深入江苏和华北蝗区,调查我国飞蝗分布与气候地理的关系。对东亚飞蝗的变异现象、东亚飞蝗的发生和防治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东亚飞蝗种群密度不同会出现变异现象,其种群密度与蝗区生态特征密切相关。根据这些规律,提出了防治蝗灾的方法。为当时中国消除蝗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国迁徙蝗虫的变异现象及其在中国的分布区域》获得高等教育学术三等奖1941-1942。
20世纪50年代,邹主持了国家重点项目“小地老虎研究”。他从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对小地老虎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最后,他收集出版了《小地老虎随笔集》。许多成果在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的还被拍成科教片在全国宣传。
邹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我国主要农业昆虫发生的一般规律,并经常提出具有方向性的研究课题。60年代初,他在教研组提出,要重点研究和应用昆虫种群及其数量,农作物的抗虫性。经过20多年的努力,教研组在这两项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稻纵卷叶螟和稻褐飞虱的迁飞规律已基本明确,并获得了江苏省、农业部和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实践证明,邹指出的这一研究方向符合国内外昆虫学的发展趋势。
1980年,中国第一本昆虫生态学著作出版。这是邹几十年昆虫生态研究的成果。为了写好这部专著,他不停地阅读国内外最新的专著和期刊,从全国各地搜集大量的实用资料,编造一些观察实验。比如,为了摸清南京枫蚕的生活史和习性,他在自己的卧室里饲养枫蚕。用家里的大小筐做笼子,利用纱窗和玻璃窗的缝隙。一开始枫蚕不交配。在多方寻找原因后,他终于发现雌蚕和雄蚕不交配的原因是因为光线太强,于是他偷偷把窗户遮住,于是枫蚕交配成功。邹把这些宝贵的资料充实到昆虫生态学中。因此,这部专著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出版后受到同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