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舆论

根据四个阶段舆情走势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对预案。

第一阶段:督促实体部门尽快查清事件真相,同时也挤压谣言的舆论空间。在舆论和发酵的初期,各种信息会不断出现在舆论场中,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半真半假的,有的完全是假的。事实上,由于真实信息仍在调查中的客观条件,权威信息在这个窗口期处于缺位状态,无法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使得公众更容易接受这一时期的谣言。可以想象,一旦虚假信息占据舆论主流,真实信息就会不断被边缘化,舆论处置就会陷入被动。那么在这个时期,除了督促实体部门尽快查明事件原因,还需要打击谣言,挤压其舆论空间,以保证后续的真实信息能够成功占据舆论主流。

第二阶段:官方权威发布,抢占舆论话语权。进入第二阶段,意味着舆论将进入传播期。这时,传播“谁”的信息就成为舆情处置成功的关键。选择传播官方权威声音或者所谓的“网帖”或者“网曝”,对后续的舆论走向影响很大。如果这期间官方权威声音缺位或缺失,媒体和自媒体账号很容易采用“网帖”“网曝”的内容。由此可见,舆情信息的传播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个时候,具有政务属性的政府官员就要发挥好自己权威的定位作用,及时发声,把舆论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三阶段:邀请媒体和评论员见证事件真相,进行评论和解读。不在具体事件所在地的媒体,因为信息沟通不充分,对事实了解不全面,往往会发表偏颇的评论。这时候舆情的处理,要邀请当地媒体、有意采访的媒体、一些有理性想法的评论者参与进来,根据真实情况写出客观的评论,把事情“说清楚”、“说清楚”。

第四阶段:介入营销和利益相关方。如果舆论发展到这个阶段,对当地的负面影响基本上是不可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其发展,因为如果在此期间没有对一些无底线的舆论营销进行有效的干预,与这种舆论相关的“舆论搭便车”现象还会继续在各地出现。在此期间,需要对利用舆论热点进行恶意营销的账号和维护者进行有效干预,干预方式有很多,比如举报、打击、管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