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欧洲和伊斯兰两大园林体系的起源。分别发展了什么学校?
-欧洲意大利半岛的水管理方式和园林草图的出现
15世纪是欧洲商业资本的崛起时期,意大利出现了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城邦。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必然带来文化发展。人们的思想从中世纪的宗教中解放出来,从上帝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人性的解放”结合对古希腊罗马灿烂文化的重新认识,创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高潮,园林艺术也是这一文化高潮的一部分。
意大利半岛三面环海,多山,气候温和,阳光明媚。积累了大量财富的贵族、大主教和商业资本家在城市建造华丽的住宅,也在郊区经营别墅作为休闲场所,因此别墅园林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别墅花园多建在山坡地段,在斜坡上做若干梯田,称为梯田花园。园林的规划设计一般由建筑师来承担,所以运用了很多经典的建筑设计手法。主楼通常位于山坡的最高处。在它的前面,一条沿山坡向外引出的中轴线开辟出层层梯田,分别配有宝龛、平台、花坛、水池、喷泉、雕像。每层的平台由踏板连接。中轴线两侧种植杉木、黄杨木、石松等参天大树,作为原生园林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过渡。站在平台上,向中轴线的纵深方向望去,可以拍下园外无限远的景色。这是一种常规风格与景观风格相结合的园林形式,以前者为主。
管理水的方法比过去丰富得多。水源汇集在高处做成蓄水池,再沿斜坡向下注入,成为瀑布、平濑或水梯。下层平台利用水滴的压力做成各种喷泉,最低的平台汇集成水池。此外,还经常有专门为欣赏流水的声音而设计的装置,甚至有意识地利用流水的声音来构成音乐的旋律。
作为一种装饰性的点缀,“园林小品”也是极其多样的。那些精雕细琢的石栏杆、石罐、宝龛、碑文和无数以古典神话为主题的大理石雕像,它们自身的光芒和晶莹映衬着墨绿色的树木,映衬着碧水蓝天,在色彩和质感上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中还有一种新的造园手法——绣花地毯式花坛,即在大面积的平地上,种植灌木和花卉,镶嵌成各种图案,如同铺在地上的地毯。
公元17世纪
-具有对称中轴线的法式花园布局。
17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传入法国。法国有许多平原,有大量的自然植被和大量的河流和湖泊。法国人并没有完全接受梯田园林的形式,而是将中轴线对称均匀的整齐的园林布局方法应用于平面园林。
在十七世纪末。
——法国试图利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推广君威。
17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加速,君主专制成为资产阶级和贵族镇压农民和城市平民的国家机器。当时,法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国家。国王路易十四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政府,并竭力通过一切文化艺术手段宣传君主的权威。作为艺术创作,宫殿和园林也不例外。巴黎郊区的Versallei就是典型的例子。
凡尔赛宫占地极广,约600公顷。它是路易十四模仿财政大臣开辟的围城花园而建,包括“宫殿”和“花园”。广阔的花园区在宫殿建筑的西部,由著名的园丁安德里·勒诺泰尔设计和规划。它有一条从宫殿中心向西延伸两公里的中轴线,两边的大片森林把中轴线衬托成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它已经自西向东消失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林荫大道的设计分为两部分:西部以水景为主,包括十字形运河和阿波罗池,装饰有大理石雕像和喷泉。跨运河的北段是别墅花园“Grand Trianon”,南端是动物饲养园。在东端开阔的平地上,有几组左右对称排列的大型“绣毯式祭坛”。大林阴路两旁的树林里隐藏着一些山洞、水上剧场、迷宫、小别墅,是附近比较安静的观赏地。树林中有许多笔直穿过的林荫小路,它们的尽头都有相反的景色,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远景线,所以这种花园也被称为远景花园。水池、喷泉、台阶、舷墙、雕像等建筑小品,以及中央大林阴路上的植物和绿篱,都是严格按照对称甚至几何格式布置的,是正规园林的典范,比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更明显地体现了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原则。它所表现出来的恢弘精神和优雅景观,与前者相去甚远。在18世纪早期。
风景园林在英国的流行
不列颠群岛上有许多起伏的山丘。17、8世纪,由于毛纺工业的发展,开辟了许多放牧牧场。草地、森林、树木和丘陵地貌的结合构成了英国自然风造成的特殊景观。这美丽的自然景观促进了山水画和田园诗的繁荣。风景画和浪漫主义诗人对自然的讴歌,让英国人对自然风之美有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思潮必将影响到园林艺术,于是封闭的“城堡式园林”和整洁严谨的“靳诺风格”园林逐渐被人们所排斥,促使他们去探索另一种新的园林风格——山水园林,这种园林几乎是自然的、朴素的。
英国的风景园林兴起于18世纪初。与金诺特式园林相反,它否定了图案化的祭坛、笔直的大道、方形的水池和塑料树,摒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的树木和草地、蜿蜒的河流,注重借景,与园外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为了彻底消除园内景观与园外景观的界限,英国人想出了在深沟里修建园墙的办法,称之为“沉墙”。当这种造园风格盛行时,英国许多优秀的文艺复兴和金诺特园林被拆除,改造成景观园林。
风景园林在结合自然风、突出自然景观方面有其独特的成就。然而物极必反,却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以自然风光或山水画为蓝本进行抄袭,以至于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金钱来经营园林,但所获得的效果却和原来的自然风没有任何区别。我们看不到很多人造的斑点,这些斑点是天然的,但不一定高于自然。这种情况也引起了人们的厌恶。因此,从园丁Humphry Replom开始,他开始使用梯田,树篱,人工水管理,植物塑造和修剪,以及日冕,鸟舍和雕像等建筑草图。特别要注意树的形状与建筑形象的匹配,以及现实、色彩、明暗的比例关系。甚至还有废墟、纪念碑、破蝎子、烂桥、枯树等刻意设置在园中,渲染出一种浪漫的意境,这就是所谓的“浪漫”园林。
此时,通过在华耶稣会传教士对教廷的传播,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园林艺术传入欧洲。英国皇家建筑师威廉·钱伯斯曾两次访问中国。回国后,他与文生谈论中国园林,并在他的邱园中首次使用了所谓的“中国风”技术。虽然只是表面的,不伦不类的点缀,但最终形成了一种流派。法国人称之为“中英式”花园,一度风靡欧洲。18和19世纪。
-金诺特风格和英伦风格并行发展。
18、19世纪的西方园林可以说是靳诺风格和英国风格这两种主流风格并行发展、相互消长的时期,当然也产生了很多混合品种。
在19世纪中期。
——植物研究成为一门专门学科,大量花卉被用于景观。
19世纪中期,欧洲人从海外引进了大量的树木花卉新品种并加以驯化,于是观赏植物的研究就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花卉在园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常注重其形、色、香、花期和种植方式。造园中大量使用了花坛,出现了以插花为主要内容的“花园”,甚至出现了具有某种花卉主题的花园,如玫瑰园、百合等。
公元19世纪晚期
随着大规模工业的发展,农村建起了别墅花园。
19世纪后期,由于大规模工业的发展,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越来越膨胀,人口越来越集中,大城市的生活状况开始明显两极分化。劳动人民共同居住的贫民窟,肮脏嘈杂。即使在市政府设施完善的资产阶级住宅区,由于地价高,经营一块宅基地也不容易。资产阶级远离城市寻找干净的环境,而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从黎明到黄昏都是数百里之遥。因此,在农村建造别墅花园成为一种时尚,而这种花园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是最繁荣的时期。
当时很多学者已经看到了城市建筑密集拥挤所带来的后果,尤其是常年生活在贫民窟的工薪阶层迫切需要一个优美的园林环境作为生活的调剂。因此,在提出城市规划的各种理论和方案的同时,我们也考虑到了园林绿化的问题。其中,E·霍华德倡导的“花园城市”不仅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理论,在英美也有几个实践的例子,但并没有得到推广。至于其他各种理论,大多是资本主义制度下难以实现的不切实际的梦想。另一方面,在资产阶级居住区出现了一些新类型的花园:较早的如伦敦花园广场;后来,纳什将公园纳入居民区的规划。
自20世纪以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现代学校的重叠产生了现代园林。
第一届世博会后,造型艺术和建筑艺术的各种现代流派蓬勃发展,园林也受到了它们的影响。将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的成分运用到园林设计中,就如同将古典建筑的原理运用到金诺特式的园林中,从而形成一种新的风格——“现代园林”。这类园林的规划注重空间的自由布局和穿插,建筑、水、山、植物注重人物、肌理、色彩的抽象构成,也吸收了一些日本园林艺术家和手法。现代园林随着现代建筑和造园技术的发展而风靡全球,至今仍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