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特殊教育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1.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相对于其他学科的特殊优势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12语文教材中,每一篇选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范文。爱国、理想、坚强、勤奋、团结、友爱、谦逊、孝顺的设计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生一生的思想品德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更好地发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1.将德育渗透到学科中。

题目常被称为文章的“标题眼”,是文章精华的提炼、概括和浓缩。一个好的题目既能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时,我们可以把话题作为德育渗透的切入点,从而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在讲授《生命的壮歌》这篇文章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壮”字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讲述自己所看到的感人壮举,最后用自己的理解解读和阅读题目。这将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理解,理解自然界中弱小生命在关键时刻的宝贵合作与奉献,并从外层蚂蚁和老羚羊为他人牺牲自己、从容赴死的壮举中得到感染。

2、在德育中引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很有道理。它告诉我们,好的教学应该是第一步。对此,我们不妨在课堂教学中渲染一下“开门”的艺术,让德育知识渗透得“细而细”,恰到好处。所以,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通过导语感染和教育学生。比如在“颐和园”这篇文章的教学中,不妨展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颐和园的美景,并问:“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在园中走走看看?”这种介绍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而自豪,从而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在探索新知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的德育不是强加的或空洞的说教,而是必须渗透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因此,德育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渗透。

(1)在朗读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程强调“以阅读为主”。只有大声朗读,才能让学生沉浸在情景中,感受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接受道德教育。比如《番茄太阳》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临走时,姚明轻轻拉着我的袖子说:阿姨,过来和你说说话。我弯下腰,她在我耳边轻声说:阿姨,我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在这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精读,读得恰到好处,真正感人肺腑,让学生理解并深刻体会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内心。

(2)在人物分析中渗透德育。

为了使本文所描写的人物形象鲜明地竖立在学生面前,铭刻在学生心中,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对人物的具体分析,使学生不仅初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而且受到其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的影响。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收集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特别是古今中外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名人,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这些形象的道德感召力。

文中的人物对祖国有着无限的忠诚和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对丑恶事物的揭露和批判,那些优秀人物的高大形象会让我们的学生深受教育。比如我在教祁黄羊的时候,让学生们弄清楚祁黄羊做了什么,在晋武帝让祁黄羊推荐人才的时候说了什么,让学生们明白他是一个顾全大局、以国家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任人唯贤的人,而且在对外提拔的时候不避仇,在对内提拔的时候也不必亲嘴。

(3)在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讲解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只有扎扎实实地把握对字、词、句的理解,才能清晰地阐明课文所体现的内在思想内容,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也能接受具体而生动的思想教育。有些词在文章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你不理解它们,就会影响你对课文的理解,所以单词学习是不可忽视的。

(4)欣赏插图,用图片渗透德育。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理解图片的含义,有助于学生将文字的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思想认识。如果教黄果树瀑布这篇文章,除了书中的插图,还用多媒体展示黄果树瀑布不同角度的图片。两者的结合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并随着老师的讲述,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非凡气势和雄伟壮观,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感到自豪。

(5)对照文中人物渗透德育。

运用比较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他们的求知欲,还可以提高学生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模仿的,什么是应该谴责的能力。如《我们必须不负众望》一文在记叙童第周学生时代的两件事时,采用了比较的写作方法,以相似的结构和语言,展现了童第周勤学苦读的优秀品质和他“不负中国人民的期望”的爱国思想。教材本身就有很多比较的条件。利用这些条件,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将情感渗透到阅读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多次比较,学生认识到在学习中要有顽强的学习意志、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态度,这也激发了他们为国争光、为祖国建设努力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

3.加强课堂实践教育。

课堂练习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形成学生的能力。在反馈练习中,抓住训练重点,努力突破难点,巧下功夫,适当渗透德育。比如在《论据的故事》的教学中,在课堂巩固训练中,我贯彻的原则是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不同角色的课文,带进情境,让他们自己编写和表演教材,让学生的理解和感情在表演中得到升华,让他们认识到做事要抓住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中,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4.在总结与反思中拓展德育。

语文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是实施德育的基础。对此,我们应该在全班总结和延伸学习内容时,巧妙地渗透终结性德育。比如在《军神》一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让学生知道刘伯承为了革命拒绝使用麻药做手术,从而延伸教育孩子成为像刘伯承一样意志坚强的人。

5.在练习中进行道德教育。

新课程教学建议,要讲真话、实话、实话,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不仅是教作文,更是教生活。可见,学生的练习要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行为习惯挂钩,让学生通过写作感知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精髓是“教学作文与教学生活的统一”。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理解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时机,自觉、自觉地站在育人的高度,这对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在作文中体悟“道”,有机渗透德育。比如写《我妈》,要求每个人都要写自己的妈妈是如何照顾我们的学习生活,感受父母的爱。那么,我们应该对父母做些什么呢?让学生从中接受孝道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让他们习惯了凡事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养成了自私的习惯。通过作文,羞耻感让他们懂得面对生活,面对困难,面对挫折,让他们健康成长。因此,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净化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传统美德。

6.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实施德育。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选择的口语交际内容,思想性很强。比如礼貌,请到我家来,打电话,买文具教育学生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待人接物要有礼貌。“学会安慰”和“学会鼓励”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一堂好的口语交际课,还能感染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在课外阅读中开阔视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和个性特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列出参考书目,指导学生阅读,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特别是评价和鉴赏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把课堂内外的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会事半功倍。语文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想道德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语文课外活动类型多样,如举办文艺作品鉴赏会、故事会、讲座、辩论等。这些活动生动活泼,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很受学生欢迎。小学生可塑性强,在课外活动中要选择积极向上的好榜样,培养良好的品质、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怀,如革命诗词朗诵、名人成功故事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德育,把语文能力培养和道德修养有机结合起来,把德育纳入语文课外活动。

(五)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

学生的作业不仅可以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还可以及时反映他们的思想动态。因此,在批改作业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各种迹象,及时引导和纠正,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渗透。比如我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发现一个同学用“帮助”造句:“只有别人帮助我,我才会帮助别人。”我打电话给这位同学,向他解释助人为乐的道理,让他明白如何“助人为乐”。

(6)通过语文教师的自我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师从高中,尊为楷模”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泛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丰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德育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处处为人师。老师要先做好要求学生做的事,用爱心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批评”,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乐观的学习态度和精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总是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不同层次的活动,尽可能肯定成绩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同时,我们也经常注意自己的穿着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只要我们认真探索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在备课时注意两者的融合,学生就能获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而不是让德育成为空洞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科知识的吸收。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其广博的知识、举止、言行、崇高的品德和仁爱之心。法国作家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说:“如果你想把阳光播撒到别人的心里,你自己的心里就必须有阳光。“教师完美的人格会激励学生的心灵。老师的人格是内在的,但内在的人格光辉总会暴露在外面,产生非凡的魅力。相比空洞的道德理论说教,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更有说服力,起着更加生动形象的榜样作用。2.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语文课程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就教师而言,不仅是教学生语言技能,更是教学生做人;对学生而言,既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也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它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更是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崇高理想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和道德情操的感染。因此,语文德育是语文教学的固有属性,是一项基本任务,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特殊优势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12语文教材中,每一篇选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范文。爱国、理想、坚强、勤奋、团结、友爱、谦逊、孝顺的设计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生一生的思想品德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更好地发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1.将德育渗透到学科中。

题目常被称为文章的“标题眼”,是文章精华的提炼、概括和浓缩。一个好的题目既能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时,我们可以把话题作为德育渗透的切入点,从而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在讲授《生命的壮歌》这篇文章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壮”字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讲述自己所看到的感人壮举,最后用自己的理解解读和阅读题目。这将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理解,理解自然界中弱小生命在关键时刻的宝贵合作与奉献,并从外层蚂蚁和老羚羊为他人牺牲自己、从容赴死的壮举中得到感染。

2、在德育中引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很有道理。它告诉我们,好的教学应该是第一步。对此,我们不妨在课堂教学中渲染一下“开门”的艺术,让德育知识渗透得“细而细”,恰到好处。所以,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通过导语感染和教育学生。比如在“颐和园”这篇文章的教学中,不妨展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颐和园的美景,并问:“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在园中走走看看?”这种介绍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而自豪,从而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3.在探索新知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的德育不是强加的或空洞的说教,而是必须渗透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因此,德育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渗透。

(1)在朗读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程强调“以阅读为主”。只有大声朗读,才能让学生沉浸在情景中,感受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接受道德教育。比如《番茄太阳》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临走时,姚明轻轻拉着我的袖子说:阿姨,过来和你说说话。我弯下腰,她在我耳边轻声说:阿姨,我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在这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精读,读得恰到好处,真正感人肺腑,让学生理解并深刻体会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内心。

(2)在人物分析中渗透德育。

为了使本文所描写的人物形象鲜明地竖立在学生面前,铭刻在学生心中,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对人物的具体分析,使学生不仅初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而且受到其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的影响。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收集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特别是古今中外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名人,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这些形象的道德感召力。

文中的人物对祖国有着无限的忠诚和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对丑恶事物的揭露和批判,那些优秀人物的高大形象会让我们的学生深受教育。比如我在教祁黄羊的时候,让学生们弄清楚祁黄羊做了什么,在晋武帝让祁黄羊推荐人才的时候说了什么,让学生们明白他是一个顾全大局、以国家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任人唯贤的人,而且在对外提拔的时候不避仇人,在对内提拔的时候也不必亲嘴。

(3)在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讲解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只有扎扎实实地把握对字、词、句的理解,才能清晰地阐明课文所体现的内在思想内容,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也能接受具体而生动的思想教育。有些词在文章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你不理解它们,就会影响你对课文的理解,所以单词学习是不可忽视的。

(4)欣赏插图,用图片渗透德育。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理解图片的含义,有助于学生将文字的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思想认识。如果教黄果树瀑布这篇文章,除了书中的插图,还用多媒体展示黄果树瀑布不同角度的图片。两者的结合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并随着老师的讲述,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非凡气势和雄伟壮观,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并感到自豪。

(5)对照文中人物渗透德育。

运用比较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他们的求知欲,还可以提高学生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模仿的,什么是应该谴责的能力。如《我们必须不负众望》一文在记叙童第周学生时代的两件事时,采用了比较的写作方法,以相似的结构和语言,展现了童第周勤学苦读的优秀品质和他“不负中国人民的期望”的爱国思想。教材本身就有很多比较的条件。利用这些条件,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将情感渗透到阅读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多次比较,学生认识到在学习中要有顽强的学习意志、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态度,这也激发了他们为国争光、为祖国建设努力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总之,语文教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只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把两者恰当地结合起来,以社会为课堂,在讲课中自然渗透德育,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