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会有这个名字?
1:这幅画描绘了清明时节汴京的繁华,是汴京当年繁华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状况的写照。
2.这幅画的最早收藏家是宋徽宗(赵霁)。他用薄金书写的《清明上河图》原画和双龙小印(宋帝的闲章,用于鉴赏或收藏艺术品),可以证明它是画出来后最初收藏在宫中的。1126年汴京失陷后,宫中所有珍贵文物都包括这幅名画。又过了59年,即大定二十六年(1186),人张著《清明上河图》首作后记,并引用项的评点图,证实宋代诗人张择端曾以《清明上河图》和西湖为标,故定《清明上河图》之名。
历史上对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时间和“清明上河图”这一符号一直有一些争论。这幅画描绘的是晋代以来的清明节,似乎没有异议。据明代《渭水轩日记》记载,这幅画不仅有宋徽宗的薄金题字、双龙印章,还有宋徽宗的题字;诗中有“春江边水”的说法。这样,毫无疑问,这幅画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现当代艺术史家郑振铎、徐邦达、张安之等都持“春色”说。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了异议。
3.继孔《清明节质疑》之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邹申城先生在中国宋史研究会上提出一篇论文《宋代图像史料的社会意义<清明上河图>》,认为“清明节”既不是节日,也不是地名。这里的“清明”二字,原是画家张择端赠此画时的悼词。所以有人认为这里的“清明”应该广义理解。《后汉书》里有个例子,是云:“幸有‘清明天下’……”从语气来看,这个“明确”就是政治开放。画中的题字“清明”原是张择端呈上,请帝王们欣赏的悼词。晋人在屏风上留下的碑文说:“当日翰林献画册,遗才传下。”有人指出,这幅画的主题是表现宁静的景色。在张择端统治时期,他在惠宗翰林书画院工作。这幅画的第一个收藏家是宋徽宗,见证画家打算赞美繁荣的时代,赢得最高统治者的青睐。知道了这个背景,很明显“清明”这个词并不是指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