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思考(500字短文)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的30年间,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均衡发展战略,各种投资政策和财政支付转移明显向偏远落后地区倾斜,但效果不佳,付出的代价很高。自1978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均衡发展战略转向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开发开放政策明显向沿海地区倾斜,使沿海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迅速拉大了沿海地区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广东省2003年为6543.8+0.3626亿元。相当于3个湖南(4639亿元)或10个贵州(1365亿元)或35个青海(390亿元)。从人均GDP来看,2003年浙江为20147亿元,是江西(6678元)的3倍,甘肃的4倍。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
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用一条简单的线描述了中国自然地理、人口地理和经济地理的不平衡分布:从东北的黑龙江省爱辉县到西南的云南省腾冲县,中国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占全国总面积的49.2%,但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3.7%;东部地区占全国总人口的50.8%,而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6.3%。相应的,西部穷,东部富。“胡焕庸线”只是描述了中国东西部的地理分界线,这是一片广袤的领土。目前,我国区域经济按行政省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并辅以经济发展水平。
(3)各省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中,最高的广东达到136259亿元,最低的西藏只有1845亿元,广东是西藏的74.7倍。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去年=100),内蒙古最高为116。相差82。2003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五大地区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1513.5亿元、18036.7亿元、1538亿元和12864.2亿元。贵州分别只有2654.38+0.4亿元、247.9亿元、333.5亿元、352.8亿元和977.6亿元。后五位都在6543.8+0.000亿元以下,前五位都在6543.8+0.000亿元以上。
(4)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