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坡的学术论文

1.汪东坡,1957,中梁山含煤地层沉积相及旋回构造的初步划分,地质知识,

6期,15-20。

2.汪东坡,陶卫平,1964,松花江群淡水湖沉积相划分研究,地质学报,第44卷,第3期,247-260。

3.汪东坡等,1976,中国吉林陨石雨-物质组成和组构的初步研究,地质学报,

第54卷第2期,176-190。

4.汪东坡等1976,中国麒麟省的一次流星雨气象——该气象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的初步研究(第25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

5.汪东坡等,1977,吉林省球粒陨石矿物研究,长春地质学院学报,4期。

6.汪东坡,1979,沉积岩石学研究近况,长春地质学院学报,第3期,87-92。

7.汪东坡,1979,岩相古地理工作方法,福建地质,1,15-41。

8.,刘,1981,吉林洮南球粒陨石矿物学初步研究。

学院学报,1,1-7。

9.、刘、、,1982,永宁陨石,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65-68。

10.汪东坡蔡李刘兆军,1982,福建马坑式铁矿床地层为古。

地理与古构造特征,长春地质学院学报,3期,43-58。

11.、、蔡、李、刘兆军,1982,福建马坑铁矿形成机制探讨”

长春地质学院庆祝建院30周年科研论文集,(一),198-200。

12.汪东坡,刘,1982,吉林洮南,双阳,吉林球粒陨石研究。

地质研究所科研论文,ⅲ。

13.汪东坡,王德钦,陈宗团,1983,沉积重力构造,长春地质学院学报,第2期,1-10。

14.,刘,,1984,吉林球粒陨石矿物学,发表于《吉林陨石雨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按,100-108。

15.,尚军,刘,1984,洮南球粒陨石的矿物学研究,地球化学,1,44-49。

16.汪东坡,刘兆军,王德钦,1984,闽西南石炭系海相浊积岩的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易,长春地质学院学报,3期,26-34。

17.何启祥刘东坡刘万柱,1984,湖相浊积岩的主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沉积学杂志,2卷,4期,33-46页。

18.何万竹,1985,古裂谷沉积,长春地质。

中国科学院学报,3期,39-48。

19.何昭君刘万柱杨顺薛康成彭德典,

1985,攀西裂谷晚三叠世冰南组沉积相与古地理发表于张云祥《中国攀西裂

《顾文集》(上),地质出版社,258-274页。

20.刘万柱何启祥刘兆军薛康成彭简顺林

王德典柏杨,1985,攀西三滩地区上三叠统岩相古地理,发表于张云祥《中国攀西裂谷论文集》(上),地质出版社,275-289。

21.刘东坡何其祥刘万柱薛康成彭汪顺地电,

1985,攀西地区三滩上三叠统湖相浊积岩的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发表于张赟。

向主编《中国攀西裂谷论文集》(上),地质出版社,290-306。

22.、刘兆军、、周,等,

攀西裂谷带沉积特征;深部过程与大陆裂谷>:国际学术会议读后感。

23.、陈宗团、王,1985,湘江株洲段重金属污染底泥处置特征及影响

淤积规律研究,长春地质学院科研报告年鉴,77-87。

24.汪东坡,刘兆军,刘万柱,等,1986,攀西裂谷沉积特征,长春地质学院科学研究所。

报告年鉴,1-52。

25.汪东坡& amp何启祥,1986,大陆裂谷的沉积特征与成矿作用,载于:无名氏,1986,沉积力学,12国际沉积学大会,文摘,Bur。Miner.Resour、Geol .和Geophys。,澳大利亚堪培拉,316-317。

26.汪东坡,刘力,1986,沉积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世界地质,1,1-6。

27.汪东坡,1986,中国球粒陨石的宇宙化学特征,世界地质,第4期,1-5。

28.,陈宗团,王,,1987,湘江株洲至洞庭湖口段现代沉积速率研究,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29-34。

29.汪东坡何启祥,1987,大陆裂谷沉积特征与成矿作用,世界地质:,

205-221。

30.周& amp汪东坡,1988,中国攀西地区早-中侏罗世湖底浊积扇-水下水道沉积体系,见:ISA国际矿床沉积学研讨会,论文摘要,北京,380-381。

31.刘,刘万柱,& amp何启祥,1988,攀西废弃裂谷带沉积和湖相浊积岩,见:国际沉积协会与矿床相关的沉积学国际研讨会,摘要,北京,165。

32.汪东坡& ampPual Karl Link,1989,中国辽宁省大连半岛Siaian地层的沉积环境,载于: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美国华盛顿特区,第3-3卷,3-321。

33.汪东坡,刘力,1990,国外沉积盆地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19-123。

34.汪东坡,1991,攀西裂谷盆地沉积特征,全球湖泊盆地地质记录,IGCP-219。

35.汪东坡,刘莉,1991,古气候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86-192。

36.杜晓迪,王,,1991,松辽盆地泉头组河流相沉积特征与古河流重建,岩相古地理,3卷,15-21。

37.刘兆军,,刘力,王,杜小弟,刘万柱,,1992,松辽盆地白垩系沉积特征,地质学报,66卷4期,327-338。

38.汪东坡刘兆军刘万柱周永生

攀西古裂谷的特征。由徐忠信等人& lt进展

在中国地球科学中& gt,同济大学出版社. 27-42。

39.汪东坡,刘立都,肖迪,1992,松辽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长春地质学院四十周年纪念论文集,229-237。

40.刘,万柱王李渡小弟,1992,松辽盆地中生代。

古地理演化》,长春地质学院40周年校庆论文集,251-257。

41.刘东坡,1992,松辽盆地中生代地层剥蚀不整合面的类型及成因,长春地质学院四十周年校庆论文集,258-264。

42.王,,,1992,松辽盆地白垩纪黑色页岩沉积与湖泊缺氧,长春地质学院四十周年校庆,265-268。

43.高,,1992,松辽盆地白垩纪生物绝灭与全球海平面升降,长春地质学院四十周年纪念论文集,280-283。

44王杜东坡,1992,松辽盆地白垩纪测井-沉积相类型及特征,长春地质学院学报,第22卷第2期,169-172。

45.、杨、、、,1993,沂沭地堑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成藏条件,岩相古地理,第13卷,第5期,1-15。

46.王,杜晓迪,,1993,盆地演化的计算机模拟:回顾、应用与展望,岩相古地理,13卷,第4期,56-62页。

47.刘兆军,汪东坡等,1993,松辽盆地白垩系沉积特征,地质学报,第6卷,第2期,167-180。

48.汪东坡,张立平,1994,松辽盆地白垩纪古气候特征及演化机制,岩相古地理,第14卷,1,11-16。

49.汪东坡,刘力,1994,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岩相古地理,14卷,3,1-9。

50.汪东坡、刘丽& amp李杰,1994,四川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

大陆裂谷盆地,地质、环境和自然历史国际研讨会。文摘,11。

51.汪东坡,1994,大陆构造沉积学-前言,世界地质,第13卷,第3期..

52.薛,,刘,东坡,1994,大陆伸展盆地和伸展盆地的形成模式及沉积特征,世界

边界地质,第13卷,第3期,1-10。

53.邝立春汪东坡,1994,弧后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世界地质,第13卷,第3期,

15-20。

54.汪东坡,张立平,1994,克拉通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世界地质,13卷,第3期,

26-31。

55.刘东坡,1994,板内内应力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世界地质,13卷,第3期,51-55。

56.王,刘万柱,,1994,沉积盆地热史研究方法,世界地质,13卷,第3期,

114-119。

57.杜万竹,1994,碳氧同位素与海平面变化,世界地质,第13卷,第3期,

120-123。

58.王,,,1994,白垩纪非海相沉积层序同位素年龄的直接测定方法研究,世界地质,13卷,第3期,124-130。

59.高东坡杨胜华,1994,吉林省中、新生代黑色页岩(石油页

岩石中某些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长春地质学院学报,第3期,291-297。

60.周永生,汪东坡,匡立春,张维良,韩军,1995,沂沭地堑古近系侧向充填下沉。

成藏特征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16卷,第1期,第55-62页。

61.王,,1995,松辽盆地白垩系岩屑全化学成分统计方法分析

应用,岩相古地理,第15卷,第2期,114-121。

62.王杜东坡,1995,松辽盆地白垩纪湖侵沉积序列与湖海沟通事件。

地球化学记录,岩相古地理,15卷,4期,14-20。

63.刘万柱,杜小弟,王,匡立春,,1995,露头剖面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

以柯坪县银安村志留系剖面为例,《岩相古地理》,15卷,5期,29-32。

65.王杜王军东坡,1995,松辽盆地白垩纪年代地层研究及地层时代。

司,地质学报,69卷,4期,372-381。

66.王任廷光,1995,松辽盆地白垩系泉头组蒸发岩成因及古环境。

重要性研究,沉积学报,13卷增刊,53-62。

67.程日辉,汪东坡,杜旭东,1995,地震层析成像:盆地动力学研究的有效手段,世界地质,

卷14,第2期,52-58。

68.王,孙立伟,常平,,1995,生物(细菌)对微量金属元素的吸收与固定

模拟实验及其机理探讨,世界地质,第14卷,第2期,59-62页。

69.薛,,,1995,“混沌与分形在沉积盆地模拟与应用中的进展”,

当代地质科技进展,198-204。

70.王常洪,1996,油页岩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元素、有机元素和金属元素。

关系与机理探讨,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6卷,1,47-53。

71.刘万柱,刘兆军,汪东坡,1996,松辽盆地白垩纪岩石组合及粒度分布特征。

地质学院学报,26卷,2期,131-137。

72.王,,杜小弟,1996,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黑色页岩的形成环境

海水入侵的潜流模型,岩相古地理,16卷,1期,34-43。

73.汪东坡,刘莉,傅瑞科,1996,“白垩纪红层冰筏沉积的古气候和古地理意义”

岩相古地理,16卷,4期,6-11。

74.王军旺东坡C.A .邵林海,乌沙科夫,1996,“沉积盆地理论的发展及其主要含油性。

天然气盆地分类”,《世界地质》,第15卷,第2期,第75-80页。

75.刘,东坡,1996,“湖相油页岩的沉积环境及其层序地层学意义”,石油学院。

地质调查,18卷,第三期,311-316。

76.、刘莉、薛、王军、刘万柱,1996,“地球动力学

沉积盆地形成机制和盆地分类”,

& lt中国遗传学进展(1993-1996)>——论文第30 IGC,编辑。经过

中国地质学会,中国海洋出版社,pp.668-671。

77.汪东坡和周青,1996,“天然矿物填料在复合材料中的地位”,中国玻璃钢工业。

协会通讯,5期(总71期),10-12。

78.张,桂霞高罗瑞科,1996,“松辽盆地白垩纪冰”

筏式沉积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长春地质学院学报,第26卷,第4期,382-387页。

79.薛东坡,,1996,“下辽河盆地及其周缘中、新生代区域构造”

演化》,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6卷,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特辑,64-68页。

80.刘东坡,1996,“陆相地层层序、层序特征及模式”,岩相古地理,16。

卷5,47-53。

81.王军旺东坡C.A .乌沙科夫邵林海,1996,“沉积盆地理论的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油气盆地分类”,《世界地质》,第15卷,第2期,第75-80页。

82.王,刘兆军,,1996,“嫩江组黑色页岩-白云质结核-生物灰岩互层”

海水入侵的层序成因与层流模型》,石油天然气地质,第17卷,第4期,380-390页。

83.汪东坡、刘丽& amp李杰,1996,“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以松辽盆地为例)”,

тихоокеанскеягеологея,第15卷,第6号,第73-80页。

84.王军旺刘东坡邵丽临海,1997,裂谷盆地形成的动力机制及其含油性”,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1,51-57。

85.薛,,刘莉,,1997,“地层形态的概念及其地质意义”,长春地质。

学院学报,27卷,2期,121-125。

86.李杰,周淑新,汪东坡,王海云,1997,“东北含油气盆地JBOY3乐队-K油藏类型及特征”

郑”,《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2期,156-160。

87.、薛、、刘力,1997,“下辽河盆地外围深部构造特征与中生代构造”

演化模式》,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4期,369-374页。

88.薛刘杨敏军,1997,“中国东北中生代盆地地形”。

程的地球动力学机制》,长春地质学院学报,第27卷,增刊II,1-7。

89.刘东坡薛王德英邵林海等,1997,“奈曼-林西地区白垩纪。

盆山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长春地质学院学报,第27卷,增刊II,8-12。

90.薛,刘力,邵林海,,1997,“伸展盆地的构造与充填模式”,长春。

地质学院学报,27卷,增刊II,13-20。

91.程日辉,,刘兆军,薛,廖兴明,1997,“松南及邻区晚中生代盆地动力学”

类型与深部作用》,长春地质学院学报,第27卷,增刊II,27-32页。

92.邵林海,,薛,刘力,1997,“开鲁盆地奈曼凹陷沉降史分析”,长春。

地质研究所学报,27卷,增刊II,33-37。

93.薛,1997,“通化中生代盆地的火山事件及其对沉积的影响”。

影响力,长春地质学院学报,第27卷,增刊II,38-42。

94.山,,曲永宝,,1997,“金陵寺-阳山盆地火山岩与盆地演化”

化学》,长春地质学院学报,第27卷,增刊II,43-48页。

95.王德英,汪东坡,刘力,1997,“奈曼凹陷构造沉积层序的基本特征”,长春大地。

质量学院学报,27卷,增补II,74-80。

96.王军,汪东坡,张越,1997,“东北亚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系统的成因及其含油气性”

展望》,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增刊二,81-91。

97.李东坡,,1997,“中国东北晚中生代断陷盆地演化与油气”,长春大地。

质量学院学报,27卷,增补II,92-95。

98.杨光·汪东坡,1997,“辽西和辽北中生代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对含油气性非常重要。

气远景的影响》,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增刊二,96-102。

99.、王、、、李德克,1997,“松辽盆地西部英台湖扇三角洲层序”

《有机质成熟度参数》,长春地质学院学报,第27卷,增刊二,103-109。

100.、薛、,1997,“辽西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特征及成因”

机制》,世界地质,第16卷,第2期,第34-38页。

101.、薛、、韩永吉,1997,“通化中生代盆地火山沉积序列与盆地”

地质演化》,吉林地质,卷16,第3期,31-35。

102.汪东坡,刘莉,李杰,1997,华北平原层序地层学研究

大陆裂谷盆地(以中国松辽盆地为例),地质。

Pac的。海洋,Vol.13,1065-1079。

103.王军旺东坡,1998,“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演化分类”,长春理工大学。

报纸,28卷,1,50-52。

104.汪东坡刘礼雪福临徐阳光闵王骏王德钦,1998,“地球由沉积盆地形成。

动力机制及其分类》,岩相古地理,卷18,第3期,第7-13号。

105.薛刘莉德钦,1998,“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卷,第3期,181-185。

106.张悦,汪东坡,王骏,1998,“东北亚深部构造演化及其含油气盆地形成模式”。

调查》,地质构造学(Xi安工程学院),8卷,1,7-15。

107.薛刘莉闵,1998,岩石圈组构对沉积盆地的约束,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盆地动力学专刊,1-9。

108.刘力,,薛,,1998,松辽盆地平流层结构与盆地演化,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盆地地球动力学专刊,10-14。

109.、、刘力、薛,1998,辽河坳陷周边中生代盆地油气聚集规律,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盆地地球动力学专刊,15-20。

110.山,,汪鸿雁,1998,辽河油田中、新生代火山作用与沉积

以盆地为例,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盆地地球动力学专集,35-40。

111.薛刘丽邵林海王德英,1998,松南-辽北。

区域推覆构造的发现及其意义,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盆地地球动力学专集,41-45。

112.朱幼红,李延春,杨光,汪东坡,1998,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的形成机制与油田。

定性特征,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盆地地球动力学专集,186-191。

113.杨庆杰,刘莉,汪东坡,1998,大气降水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长春理工大学。

盆地地球动力学专集,202-207。

114.,李,建伟,1998,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综合储盖。

评价及油气远景预测,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盆地地球动力学专集,212-216。

115.,薛,,1998,岩石圈流变学与沉积盆地-辽西-辽北松辽

以流域地区为例,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8卷4期,406-410。

116.杨光邵林海,汪东坡,李延春,1998,GIS技术在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世界地质学》,第17卷,第3期,第49-53页。

117.张,王元林,,1999,中国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形成动力学。

-地幔柱及其调整,《世界地质学》(待出版)。

118.汪东坡,,薛,刘力,,1999,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系统研究——以辽西-辽北-松辽盆地南部为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20卷,第4期,273-278。

119.程日辉,汪东坡,廖兴明,1999,松南南部及邻区壳幔结构与中新生代盆地形成,《勘探家》(油气),第4卷,第4期,第7-9期。

120.刘力,,薛,,1999,李思田等编著:盆地动力学-基本思想和一些研究方法,59-63,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21.,薛,,,王德钦,1999,辽北和松辽盆地南部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系统研究,东北亚地学研究,第2卷,第2期,134-145

122.薛,,王,梅启泰,吴俊海,1999,大陆拉张盆地定量分析系统,东北亚地学研究,第2卷,第2期,235-240页

121.汪东坡曾晓珍薛佟林刘易县廖兴明孟李,2000,海洋阵列大地电磁测深法在辽东湾滩深部地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20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