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一篇关于儿童饮食的论文题目。
在幼儿园,经常能听到这样善意的提醒:“你怎么还在说话?”“你说话了,是不是?”“好好吃饭,别说话”...孩子吃饭时保持安静,不说话是指幼儿园的纪律。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同意。一些学前教育专著也认为,孩子吃饭不专心“偶尔粗心,无法正常呼吸,吞咽时会出现厌食”。吃饭不说话也被认为是传统美德。春秋时期,孔子指出君子“食而不语”。南宋朱在评论这句话时,提到吃饭时说话可能对呼吸器官有害。除了被视为一种传统美德,有益于健康,还有利于幼儿园的有序工作。我曾经听到一个幼儿园老师说:“让孩子吃一个小时,玩一个小时。”吃饭不说话有利于加快吃饭速度。老师可以在不耽误食堂工作人员工作的情况下,及时把用过的餐具送到食堂,老师也可以在不耽误老师换班的情况下,及时让孩子准备午睡。因此,基于各种考虑,这种幼儿园保育制度得到了普遍认可。
随着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有必要修改长期实施的条例。说话问题和孩子的健康发展有什么深层关系?了解健康的标准是关键。“健康”不仅仅是传统上认为的身体强壮、发育良好、无缺陷,还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涉及认知、情绪、情感、人格、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由此可以推断,为了保证幼儿在幼儿园的健康成长,教师必须做好身体保健和心理保健两方面的工作,即既要照顾幼儿的身体发育和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又要保护幼儿的心理,不断提高幼儿的心理能力。因此,不能再仅仅从身体健康的角度考虑吃饭的问题,而必须从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健康的角度重新认识。
孩子身体发育很快,但很不成熟,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太好。过多的外界刺激会使各种兴奋灶相互作用,相互抑制,造成兴奋灶的减弱。吃饭的时候,老师经常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不要说话,好好吃饭”、“快点吃”、“不要把饭洒在桌子上”、“保持桌子干净”、“注意细嚼慢咽”等等。原本愉快的吃饭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孩子必须利用自己较低的记忆能力,记住相当数量的规则,并时刻提醒自己按要求进食,这必然导致兴奋的抑制和减弱,注意力分散,消化腺分泌减少,食欲下降。另外,从生理解剖特点来看,神经系统调节反应的区域和消化腺的区域都在下丘脑的中部,所有能影响高等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的因素都可以影响食欲,其中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人在抑郁的时候,消化腺受到抑制,没有食欲。老师对吃饭慢的孩子的催促(实际上是老师在刚开始吃饭时不断催促所有的孩子)和时不时的提醒规则,使孩子的神经紧张,影响食欲,甚至引起孩子情绪上的厌恶、恐惧和紧张,从而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和怕吃的症状。
相比之下,美国幼儿园小朋友的饮食环境就很轻松了。孩子们可以自己选座位,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孩子们非常愿意告诉大家他们吃了什么,也喜欢讨论餐桌之外的话题,比如忍者神龟或者和父母去哪里玩了等等。老师们也和孩子坐在一起聊天吃饭,只是在孩子有困难的时候才帮忙,比如把大块的三明治或者牛奶切成小块,削水果皮,颇有大人工作午餐的氛围。孩子吃饭很享受,吃不完的孩子也不会催。现在老师都很忙,给每个孩子送饭,随时注意提醒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说话。但是,让孩子专心吃饭,还是让老师很难过。在观察中,还是有一些孩子不吃东西或者很长时间不吃东西,不吃几口。有的护士为了让孩子把所有的食物都吃完,就给孩子塞饭,往往不等孩子咽下去就一个接一个地喂。孩子们的嘴鼓鼓的,不能咀嚼,有的甚至会呕吐。美国食物好吃吗?中国幼儿园食堂的精致饭菜甚至比美国的还要好。美国孩子的食物很简单轻松的饮食环境让美国孩子吃得更开心。但这与我国传统和幼儿园里“吃饭时容易被食物噎住,不利于专心吃饭”的告诫大相径庭。中国孩子的吞咽和呼吸能力比美国孩子差吗?在观察中,我们还看到,即使在老师的催促下,孩子们还是在小声说:“吃完了,我去看小蝌蚪找妈妈。”“那我跟你一起去好吗?”窒息的孩子很少。在家庭中,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在餐桌上与父母交谈。种种迹象表明,孩子说话吃饭不专心和呛声没有密切关系。但是,儿童对进食活动的厌恶、厌食、害怕进食、吃饭时不说话的要求所导致的食欲下降等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在这个年龄,孩子的语言发展非常迅速,他们对说话很感兴趣。他们充满好奇心,渴望触摸、移动和谈论周围的环境。神经系统兴奋多于抑制,所以孩子不能很安静地坐着吃饭。长期以来,这种纪律的维护给孩子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孩子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即可以在老师的管理下要求他们做好。如果恰好是其他老师跟老师说话,孩子往往会有说不完的话,异常激动。如果老师不在或管理不严,往往会伴有攻击性或发泄性行为。吃饭时,孩子们紧密地并排坐着。在老师的监督下,孩子们之间的“小摩擦”只表现为盯着看或者不理不睬。如果老师松懈,特别是在给一些孩子喂食的时候,孩子就会有大笑、责备、大声踢腿的机会。有些大一点的孩子靠力气“占领”更大的桌面,或者欺负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