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的自我总结
2009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述
时间:2009年2月27日
一年来,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省教育工委的指导和关怀下,我校党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军工团统一工作,相关部门各负其责,专兼职队伍相互结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年度工作要点。 年初,印发了《关于2009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安排的意见》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工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工作目标,确保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今年5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我校党委组织开展了“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调研,并举行了调研成果交流。6月召开务虚会,征求意见建议,列入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16年10月下旬,在中央16号文件颁布5周年之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中央16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并将检查总结上报教委。165438+10月25日,局党委召开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务虚会,回顾总结中央16号文件下发五年来的工作,分析研究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同时,重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和落实相关工作制度,各部门也完善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逐步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加强和谐校园建设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的新要求和学校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任务,学校党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爱国主义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形势政策和法纪教育。加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教育功能,使各族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倡导教研人员发挥科研优势,加强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问题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申报国家级、省级课题。充分挖掘学校优势资源,根据师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今年4月和9月,分别以“* * *团结奋斗,* *繁荣发展”和“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两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月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省委领导的好评和专门批示。各党支部充分利用政治学习和党团日活动,组织师生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宗教政策及相关知识,并以多种形式召开座谈会。学校党委宣传部印发了《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纲要》和《青海省情教育纲要》,开展了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调查。组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题讲座,邀请北京大学马蓉教授作《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与出路》和《对当前城市民族问题研究的几点思考》两个学术报告。举办民族民俗知识竞赛、民俗风情展、各民族师生书画展、西藏民主改革50年图片展、56个民族图片展、新中国成立60周年辉煌成就图片展;举办青海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辉煌成就图片展,开展“民族画家进校园”交流活动。学校工会和学校团委举办了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师生文艺汇演。共青团学生处组织团干和学生代表召开“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座谈会,组织大学生开展民族地区社会实践活动,举办“一二·九”挑战杯系列活动。学校普法办、法学院举办了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和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积极利用大学生电台、校园网、思政网、校报、广告牌等医院媒体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黑板报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维稳宣传教育活动,制定维稳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与各级党组织签订维稳责任制,与全体学生签订维稳承诺书,实行校领导联系制度和中层干部联合上课制度,确保了学校的安定团结和正常秩序,形成了校园有序、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第三,注重实效,加强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过多次与省级编制部门协调,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作为学校独立的二级机构,负责全校各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下设四个教研室,分别负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课程的教学。认真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实施方案,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要求调整课时和学分,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一年来参加教育部和省级各类培训24次, 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438年6月+2月,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竞赛。9人分别获得学校教学竞赛一、二、三等奖,3人报省教育工委参加全省教学竞赛。同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完善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作为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的主要内容,全部纳入学分制教学计划,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系统开展相关理论教育教学,有效推进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三进”,还把诚信普法教育纳入“三进”计划。同时,根据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开展了省教和校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坚持学生党小组活动和周三下午政治学习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一年来,我们开展了80余场相关专题讲座、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为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理论修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加强学生党建,开展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根据学生党员的构成,建立了班级、年级和系的学生党支部。目前,学校有37个学生党支部,其中研究生党支部7个。同时,针对低年级学生积极性高、申请入党人数明显增加的情况,加强学生党员培训,充分利用业余党校,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年内举办三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第三期和第四期因甲型H1N1流感联合举办),年培训1128人。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实行逐级审查和公示制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大学生党员发展的比例。一年间,发展了500多名大学生党员。目前,全校党员学生人数达到1137人,占全校学生的10%。
第五,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开展多层次师资培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展各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服务。一年来,举办了40多场专题讲座,6000多人参加,为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矫正心理问题,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贴近师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非常重视推进校园文化硬件和软件建设。首先,我们加强了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在建筑布局、环境营造、石景建设、人文氛围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校园中心广场、篮球场、排球场等设施,对校园环境进行了亮化、美化、绿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其次,加强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拓展其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功能。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举办了“社区艺术文化节”系列活动,包括“青春风采”校园主持人大赛、外语之夜、首届“脚斗士”大赛、“社区杯”女篮大赛、“阿力腾布拉格”蒙古语知识竞赛、“时代数码”杯征文大赛、创业设计大赛、环保展板设计大赛、西藏高校诗歌朗诵大赛等。开展五四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先进青年组织、优秀青年、十佳青年评选表彰活动,志愿者植树活动,“强化校风、弘扬学风”演讲比赛,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开展“挑战杯”系列活动,举办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征文大赛、大学生辩论赛、“学生杯”新生演讲比赛。此外,还将举办全省大学生五四红歌节、第九届全国机器人大赛、60周年庆典等活动。组织科普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各种学术科学活动、“下乡”活动呈现出参与人数多、内容丰富、影响大的新特点。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传统化、系列化、集团化的校园文化新格局。它在培养师生高尚品格、拓展大学生素质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七、加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机制。
首先,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组建一支以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政治理论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辅导员、班主任为骨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作为今年的主要任务。一是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做好辅导员培训和待遇落实工作。全年选派13人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调整提高辅导员岗位津贴,细化辅导员队伍管理、考核和岗位评价相关制度,建立健全辅导员例会制度,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推荐6人晋升相应中级技术职称。二是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明确班主任职责。按照1名班主任的要求,共有240名班主任,其中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占30%。三是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充实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工作能力强、乐于奉献的优秀青年学生到学生会、班委会、学生党支部、学生团支部担任学生干部,建立例会制度,开展学生干部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完善学生自我教育体系。目前,学校学生干部队伍已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力量。
其次,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机制。我校在省财政专项拨款8万元的基础上,又拨付配套专项资金8万元,80%的资金以项目申请的形式直接用于各学院(系)开展相关活动,其中不低于40%用于学生社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学校还注重思想政治活动场所和设施的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机制。
八、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建立学生自我发展平台。
近年来,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建设,不断加强学生社团的发展和管理。使学生社团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截止到2009年6月5438+2月,学校共有53个学生社团,其中今年有8个社团。参与人数达到4000多人,占学生总数的45%。俱乐部的数量、质量、类型、内容和品位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大学生社团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主力军,为许多大学生搭建了成长成才的平台,在社会就业竞争中得到了验证。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具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优秀社团。例如,大学生校园广播站一直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不断更新办站理念和创新思路,共开办中、英、藏、蒙四种语言的22个栏目,日播出时长350分钟,覆盖面积15平方公里,不仅为校园提供宣传、文化、娱乐服务,还为周边单位和社区提供服务。广播培训毕业的学生,有不少在省内外多家电视台、电台、宣传新闻单位做过主持人、播音员、记者、编辑;《河湟草》、《中流》等刊物紧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现实,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挖掘素材,无论是文学鉴赏还是写作技巧的运用,都取得了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的良好效果。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心、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企业家协会等组织积极开展创业设计大赛、名人和著名企业家讲座、科技作品制作等一系列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和参与的平台,还获得了国家级奖项,为自己的学校赢得了荣誉;环保协会、爱心服务社等组织与省市环保、园林、社会残疾人福利机构长期合作,在校内外开展帮扶和劳动活动。一年来,回收清理废弃物垃圾2吨多,开展宣传咨询、义务植树等活动10多项。为贫困地区和地震灾区的残疾人、智障人士、中小学生募集捐款2万余元,衣物1200余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武术爱好者协会立足强身健体,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刻苦锻炼,精进技艺,多次在青海省举办的各类武术比赛中获得冠军和亚军,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大学生辩论社,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利用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维和雄辩的口才,在校内外大学生辩论比赛中获得冠军和亚军;昆仑风协会、大学生心灵俱乐部等组织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在校内外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实践和心理咨询活动。模拟庭审召开公审大会、举办案例专题讲座、深入农村牧区和社区街道进行法律咨询、走进“劳教所、西宁监狱、东川监狱”开展“一帮一”法律援助和法律援助热线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还帮助部分社会群体解决了法律知识相关问题和心理障碍。大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亲眼看到国家的发展进步,亲耳听到人民的呼声,亲身体会到服务社会的价值,不断坚定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坚定信念。
九、加强学生管理服务,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大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工作委员会工作机制,形成校、院(系)两级学生管理体系,修订完善校内学生管理制度,编印学生手册,加大学生教育管理力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风、校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管理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大学生办实事、做好事。首先,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本着“每个大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贫困生资助工作,完善了领导机构。全年在校内设立勤工俭学岗位116个,在校外提供勤工俭学岗位620个,在校内发放勤工俭学资金654380+07.2万元,建立了贫困学生档案。通过“奖、助、补、贷”等多种措施,全年发放各类奖学金、助学金、贷款17万余元,基本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开辟了绿色通道,保障了他们顺利就学,使各族大学生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了学习成才的信心。此外,学校高度重视和关爱病残学生,与相关社会机构建立了相应的保障制度。
其次,加强就业指导和咨询,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邀请人事部门相关人员、专家教授、知名企业家、校友对毕业生进行18就业指导讲座,开展以培养毕业生择业能力、提高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的模拟招聘竞赛、就业意向调查、人才素质测评等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毕业生到基层、农村、牧区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共青团中央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共青团省委组织部组织的“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单位”、省教育厅组织的“特岗教师”、省市人事局组织的“三支一扶”“村官”、武装部组织的大学生招聘等各类招聘活动,累计招募近2000人(次)。举办毕业生大型招聘会4场,组织毕业生参加省内人才交流中心组织的招聘会,举办大型招聘会4场、专场招聘会70场(次),广泛动员毕业生主动应聘、积极签约;发布就业信息260余条,提供就业岗位近6000个。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的作用,加强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开拓服务渠道,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和当地人才市场,以信函、电话、走访等方式推荐毕业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渠道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和联系;继续与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和教学科研院所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努力使这些单位成为我院毕业生相对固定的就业基地;积极开拓高新技术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人才市场,努力使其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新增长点。通过积极努力,今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以上。
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进一步完善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建设了集政策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功能齐全、栏目较多、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专题网络平台,开展了大学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全年发布各类信息200余条,组织网络征文2篇,经验交流资料4份,校内外重大活动宣传报道50余次,视频报道12次。65438+2月接受省教育工委专项检查,并将自评总结上报省教育工委。目前思政网站建设仍在加强,注重丰富栏目内容,增强吸引力,日点击率不断上升。同时,各职能处室、各学院(系)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页,不断拓展网络的教育功能,形成了以校园网、思想政治网为主体,各职能处室、各学院(系)网页为补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
利用校园广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广播是学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媒体,也是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形式。在以往设备的基础上,今年在东、西、南三个校区增加和更新了部分音箱设备,调整了播出时间,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了采编播质量和水平,更新了相关栏目,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校改革发展成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十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工作,提高思想政治研究水平。
一年来,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撰写发表思想政治研究论文60余篇,参与评选省级优秀思政案例10篇,参评辅导员全国优秀论文3篇,2009年新设校级思政课题5个,为提高思想政治队伍科研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二、主要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尚未完全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合力;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待增强,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三是辅导员数量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四是就业指导工作已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毕业生就业率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央16号文件和我校第十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建立更加符合我校实际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体系,大力加强我校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在我校各项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形成党建带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要着力加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和工作优势,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凝聚大学精神;着力加强学生服务,重点做好贫困生资助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特点的理论研究;要努力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建设校园网和思政网站。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开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为建设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综合性民族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中央民族大学委员会
2009年2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