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当前热门话题的议论文
所谓“韩寒现象”,是指人们的关注,已经超越了韩寒及其事,包含了大众对韩寒及其事的广泛讨论。
以“韩寒现象”为对象,“我不怕浮云遮望眼,我只在最高层”。所以,我往高处想,视野就开阔了,概括能力就培养了,就能轻松地把举重的氛围提上去。
鉴于各种媒体对韩寒现象的讨论已经如同恒河沙,写这篇文章,无论是褒是贬,都要别出心裁,深入人心,揭示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文选】偶然与必然的集合
刘中生韩寒,令人肃然起敬,令人惊喜,因为他敢于挑战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成为当今很多青年学生的偶像。不管韩寒的行为是否无懈可击,我想说的是,韩寒给教育界敲响了警钟。“韩寒现象”的出现,折射出当前教育体制的诸多弊端。
近年来,中国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据说是“重基础”。我们来看看学校是如何打好基础的:把还没有享受到童年乐趣的孩子放进教室,开始1,2,3的数字生涯。各年级各科老师死记硬背所谓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始没完没了地计算最后200是什么。我们来看看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所谓人才。平心而论,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顶多是会速记的无证秘书,会加减乘除的电脑,或者会背所有单词和语法却不知道怎么说话的字典。
很明显,教育界是打着“全面发展”的旗号,但在很多场合,分数仍然是衡量人才有无的唯一标准,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机器”。20世纪初,钱钟书数学只考了15分,但还是进了清华。现行的把人分成等级的教育制度不是在退步吗?据我一个朋友的消息,杭州某名牌大学电信系的一个天才学生,受不了那种高等教育,愤而跳楼身亡。还有一个宁波的考生,考上了云南某知名大学,开学不到一个月就逃回了老家,只是因为生活不能自理。高分低能的例子还少吗?
“考试,老师的法宝;积分是学生的命根子。”这首歌谣既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无情嘲讽。1996高考,河南应届考生赵因为写错了考号,导致自己的高分作废,可见高考制度在某些时候是多么的可笑!教育界是否应该为人才的浪费感到悲哀?通过一张高考卷来检验寒窗苦读十几年的成果来决定选不选,这是多么荒谬的逻辑。一张满分的高考试卷就一定出自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一个真正有良心的有识之士,真的不可能对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视而不见。俗话说,研究透彻是可悲的。韩寒现象的出现是一种偶然和必然的集合,给教育界敲响了警钟。教育改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