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是哪里人?
高峰(1900年7月4日~ 1986年2月2日),吉林双阳人,著名教授,古文字学家,先秦文化史研究和古籍整理专家。1924年秋考入北京大学,192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1926毕业,先后任教于河南大学、东北大学、武汉大学、齐鲁大学教授。著作有《诗经选注》、《今诗经注》、《楚辞选》、《古代神话》、《字的形态和意义概论》、《古文字词典》等。
中文名:高峰
别名:高仙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吉林省双阳县
出生日期:1900年7月4日
死亡日期:1986年2月2日
职业:古代文献学家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代表作品: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诸子新注》等。
传记
高峰是我国著名的先秦学术、文献学和训诂学家。早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两位大师。他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学术,成就斐然,成为20世纪先秦学术文化研究的重镇。他对待哲人,沿袭了甘家考据的遗风,往往胜在精解,这是以前没有过的,真正达到了化精为精的目的;他对《周易》的管理,改变了“以经解经、以经释经、以经互释”的旧习,首次对经典进行了分解,开创了中国现代周易“李逸学派”的新研究方法,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他对《老子》和《诗经》的处理是以中国传统训诂学为基础的,并在校勘训诂学方面创造了新的意义。它的基础是磨砺和巩固的,有几本书,如《甲骨文通注》、《字形义研究引论》、《古文字假日总词典》。高先生治学严谨谦逊,学术成就令人信服。一些训诂成果作为专门术语收入《汉语大词典》。
人物年表
1900年7月4日,高峰出生在吉林省双阳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1910年春入私塾,学名高仙桥。因为家境不好,读书不容易,我知道我很努力。读经,能读会背,知其意。白天没了,随之而来的是灯光,夜晚会被分割,音量不会被释放。天亮了,诵经又要开始了,忽冷忽热。八年私塾,读完四书五经,顿悟心志,为后来专攻先秦学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8年春,高峰先生考入吉林省第一师范学校,食宿由公费提供,1922年冬毕业。五年来,我在张老师的指导下,不仅学习了学校的课程,还学习了我国第一部文字学专著和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阅读了先秦诸子的主要著作和前四史。此时,他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研究产生了兴趣,对研究方法和途径有了一定的了解。
1923年春,进入北京宏达学院学习英语。秋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1924的秋天,他再次被北大录取。
1925年秋,改名高峰,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读研究生。
高先生在清华研究院读书时,曾以国内一流学者梁启超、王国维为导师。他的毕业论文《韩非子训诂补证集》获得了梁老师的好评。他曾对高先生说:“陈先把《说文》带到广东,希望你把《说文》带到东北。”毕业时还送给他一副对联,鼓励他:“你读书最懂家法,不必和俗人演戏。”从此,高先生决定遵循清代著名学者高邮王(王念孙、王)的家法,从文字、音韵、训诂入手,严谨治学,持之以恒,立志永远过“读书、教书、著书”三书生活
1926年夏天,高峰先生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后开始任教。吉林省法政学院教授,第一师范学校教师。
65438-0929在沈阳东北大学教育学院任中文系教授。九一八事变后,随东北大学来到北平。后来,他在河南大学、东北大学、武汉大学、齐鲁大学、西北大学和香会学院担任教授。
山东大学教授自1953,受聘于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自1957。
1967后,停止教学,调到北京专门从事古代学术研究。
1986年2月2日,高峰先生因病去世。
博学和学术贡献
在他的一生中,高峰先生在教学和研究的岁月里与阅读和写作携手并进。从小他就要求自己不仅要读得多,还要读得认真仔细。在治学上,他讲究实事求是,从不一丝不苟。至于历代古语,我博采众长,不拘一派,自己写论文或书,都是有根、有据、有经、有纬,力求原创。坚持以字的形、音、义、考为基础,阐明充分发挥古文化典籍的意义,找到一条研究中国古文化的道路。他学了很多儒家经典,淹没了很多家庭。每写一篇文章,都要从实质性的问题中挖掘其中的底蕴,借助于对字的音韵的研究,列出是非,谨慎选词,简洁干净。所以可以有理有据,让人印象深刻。
高峰先生一生致力于“三书”,每天孜孜不倦,往往在年景不好的时候,在学术研究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从研究《说文》开始,逐渐研究甲骨文。写甲骨文花了十几年的功夫。手稿被装订成十四卷,有几十万字。这是一本对中国古代汉字研究有帮助的参考书。可惜抗战时丢失,至今未寻回。
为了教学的需要,他首先致力于研究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子》一书。他对文字的解读,对思想的分析,对老子生平事迹的研究,都为世人所提炼和珍视。后来转而研究《周易》、《诗经》、《尚书》。由于《诗经》中的“雅颂”部分难度最大,阻力也最大,高峰怕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得不到传承,就不厌其烦地深入浅出地向后辈介绍,并于今日完成了《诗经选注》和《诗经注释》。攻《诗经》之后,又攻《易经》,他在《易经》研究上下了功夫。《周易》是中国最难的古籍之一,充满了意象和玄机。没有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娴熟的文字学,很难理解整本书。
尽管困难重重,高峰仍勇于承担责任,不断进步。他经常说:“这个难度我不攻,我留给谁?”所以,零食和吃,一心一意,毫不犹豫。最终,我用十年的努力,突破重重困难,以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周易古经和《周易传记》进行了考证和讨论,并撰写了四部专门分析《周易》的著作,使《周易》研究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修正了研究方向。此外,他还有一些著作和论文,如《楚辞选》、《古代神话》、《字的形态和意义概论》、《古文字词典》等。他在中国古籍文献整理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高峰先生教学认真细致。每堂课之前,都会写一份详细的讲稿。上课时,语气爽朗,语言沉稳,字字句句都能让学生听得见。解释清楚而简单,虽然在奥地利古代哲学中这句话很深奥。一旦他解释和分析,他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永不疲倦。他一直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行为正直,与众不同。任何接受过他的教育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教育对学习和性格的深刻影响。
周易研究
以经观经,以传观传。
在20世纪40年代初,高峰先生就坚持了一个诠释《易经》的重要原则:通过研究观察经典,通过传播传播经典。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书籍之一。流传两千年的易经大体包括两部分:易经和易经。自汉代以来,一个有广泛影响的传统观念认为,《周易》和《大篆》共有十章(即“十翼”,包括荀、象、文言、衔接、说卦、虚卦、虚卦的上下部)
按照高峰先生的说法,“易经作于周初”,“易经作于周后期”,两者相差六七百年。后者对前者的注释虽然有许多正确的、有指导意义的内容,但在释义、附文甚至题目的使用上也存在一些错误。他还认为《易经》文字简单,注释简单,往往不完整,而《易经》显然有更抽象的思想和哲学概念,有一定的体系。在这方面,根本不能和经文混为一谈。
有鉴于此,他明确提出“谈易经不必以易经为界,谈易经不必以易经为据”。高峰先生的这一思想在周易古经的《今注》和《周易大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前者重在阐明古代经典的内容,力求在文本上写文章。虽广引以研究词义、句意,但刻意不涉及《易传》,不使用传记的材料。后者注《十翼》,将《》与《传解》分别并列,以示《经》原意与《传》理解之异同。
我不说易经的象数,也不说易经的象数。
《周易》是一部古老的占卜书。但高峰先生认为,周初还没有象数的概念,象数理论实际上是在《周易》形成之后才开始的。而《易传》中的卜筮、占卜、占卜的象征意义,则代表了周后期的意识。在《易》研究中,对于如何正确解释象数问题,先生采取了科学而谨慎的态度。表现如下:
首先,高峰先生在《易经》卦辞注释中尽力解释经文的本义。在他看来,经文中的占卜、占卜与象数的关系,是今人所不能探究的。人们如果致力于这种关系的探索,难免会汲取其智慧,甚至走向巫术迷信的歧途。所以他对卦爻辞的解释,断然抛弃了象数理论,完全不涉及象数理论。而是按照“记事之言”、“取象之言”、“说事之言”、“破帐之言”等不同类别逐一解释它们的本义,至今。
其次,关于《易传》的注释,凡是不谈《易传》正文中的象数的,也是试图把象数一扫而光,只如实解释其本义。高峰先生认为《易传》处处讲象数而不讲象,如前卦的六日、九日、四日、四日、六日、六日的象传,赤克的九日、四日、九日的象传,根本没有象。所以对于《易传》的这一部分,他只是随文讲解,并没有附加到象数论上,甚至补充了更多的细节。
第三,高峰先生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力求简单明了。在《易经大传注》中,他专门写了《易经》象数的解释,让普通人知道它的一般规律,掌握规律。在所有列传的具体注释中,要注意卦形、卦名、卦性、卦阶、卦奇偶的组合,以说明《易传》经典诠释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依据。同样,演绎和主观空洞化的理论也不是由此引申出来的。
《周易》训诂举隅
比如《汉语词典》中“屈”字下的第四个意思是“阴”。以《易经·大牲畜·上九》的话为例:“今天是什么日子?是一处名胜,引用高峰先生《今日周易古经笔记》云:“名胜之疑,宜读为息,古字‘息’为一字,意为受天庇护。此云是‘何日之行’,即‘何日之息’。”在这里,先生看透了一个关键的通称词,揭示出“屈”有“阴”的意思,三千年的古经被豁然洞穿,也为这个词的解释增添了另一层含义。
例2,在《汉语大词典》的“康”字下,以《易经》、《金瓜》占卜为例:“康侯用Xi马舒凡,日日收之”,同时引用高峰先生的《周易古经今注》:“康侯,周武王之弟,名为康侯或康叔。”按照“康侯”的旧解释,是“康敏、安国之侯”,属于期待文学的意思;高峰先生视他为武王的弟弟,这在其他古籍中很少记载。但也足以因其历史的征收和象征意义,修正旧论,做出自己的发明。
第三个例子,在《汉语大词典》的“守”字下面,第十二项列为“正直,节操”。比如《易经》下:“失守者,必辞之”,高峰先生的《周易大传注》说,失守者,必附和,不敢坚持己见,故必屈服。“不察者”即“不察者”的旧注释也令人费解。高峰老师把“守”字教成了“正直”的意思,修改了旧注释,理顺了文义,可以和衔接这一章的主旨相一致。这是《易传》文本训诂突破的又一例证。
古代《易经》中的占卜方法研究
《周易》是一部古代占卜书,记录和反映了古人的占卜活动。后人经常学习和讲《易经》,其中涉及到占卜。占卜是迷信活动的产物,但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在其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古代占卜方法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总结,是传统文化科学研究的应有之义。然而,在过去,没有足够的记录。长期以来,尽管人们对我国现存最早的重要文献资料(如《左传》、《国语》)和文集所载的占卜方法进行了许多考证和解释,但一直存在“其虑不足, 其“后一个方面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对周后期占卜方法的理解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明明成了卜筮却不变心,成了卜筮就变心了。” 这成为《易经》研究中长期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高峰先生在其《易经》研究系列著作中,不仅全面总结了《易经》中“成卦之法”的详细步骤,而且结合《连环画》、《左传》、《国语》中的相关记载,对其“变卦之法”进行了充分合理的阐释,这是自汉代以来首次突破《易经》的范畴。
高峰先生具体解答了《易经》卜筮中“为什么会有卦变”和“如何识别卦变”这两个长期以来令人困惑的问题,并在推演和计算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求宜变”的方法。由于他融合了与《左传》、《国语》衔接的文献资料,反复研究,揭开了2000多年来“变心之法”的神秘外衣,揭示了古代巫术的真实面目,从而为更科学地研究古代占卜开辟了重要途径。
另一篇《周易对左传官话的解释总论》,是对《左传》、《郭》中《周易》记载(二十二条)的逐条解释,揭示其象数、象义,以及对占卜的解释。此文发表于1962,其雏形和基本结论已在20世纪30年代撰写的《易经新考》中的《东周证据》一文中找到。《易》不同于《易传》(十翼)。《左》、《郭》注不仅谈卦、卦名、卦词、卦爻辞,而且谈卦、卦名、卦爻辞、卦爻辞、卦爻辞。所以,如果不能熟悉古代的占卜规律,就很难识别变化的原因,也就不可能熟悉古籍的原本内容。其中比如《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谓艮之隋”,国虞于今:“德震屯悔于皆八”,等等,到底是什么意思,总是有不同的官司。本文在此作了精辟的解释:前者因其“五爻不宜变”、“易卦多于不变”而主要被《至卦》卦所占据;后者因为“三爻不宜变”、“易爻等于不变爻”,是“忠悔之卦”,所以被两爻所占。巫术迷信试图制造神秘感,而科学研究可以对古代占卜做出合理清晰的解释。这是高峰先生对古代占卜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空前成就的又一例证。
与伟人交往的趣闻
6月1963日至6月1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第四次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隆重热烈。当时在山东大学任教的高峰教授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结束时,他和范文澜、冯友兰等九位先生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中共宣传部副部长周扬介绍高峰先生时,毛泽东与他亲切握手,幽默地问:“你是学文学的还是学哲学的?”高先生回答说,他对古代文学和古代哲学很感兴趣,但水平有限,不能有多大成就。毛泽东似乎心情很好。继续说,他读过高先生的老子和周易著作。还对高老师的成绩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说了一些鼓励的话。
这个荣誉出乎高先生的意料,他为此激动不已,久久不能忘怀。回到济南后,他把自己的《诸子新注》、《周易古经今日札记》等六本书,连同一封信,送给时任中共宣传部副部长的周扬,送给毛泽东主席。
1963 65438+2月,新年来临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新版《毛泽东诗集》。其中,除了长期广为流传的27首诗歌外,还有10首首次出版的新作。《山东大学学报》文史哲编辑部及时组织了一次“写学十首诗”活动。高峰先生积极参加了这一活动,并附上了一首题为《水调歌头》的诗来表达他的感受:
掌中千年历史,胸中百万雄兵。眼下六风暴,笔中有雷。唤醒蛰人的蜻蜓,消灭魔焰,挥剑斩鲸。春意盎然,阳光红彤彤。表达大度,写战斗,记长征。天空布满云锦,编织着革命豪情。细究诗人杜丽和诗人花园苏辛佳诗,并没有这样一个奇特的主人公。他们在一座山上滚着唱,韵脚很强。
后来,高先生把这封信连同一封祝贺春节的短信送给了毛主席,大约过了一个月才收到毛泽东主席的回信。信用毛笔笔直地写在几张宣纸上,奔放,签名处有三个核桃大小的签名。全文如下:
高峰先生:我收到了书、单词和两封信。谢谢您们。加韦恩经典,我喜欢读。苏这个。赞安吉!毛泽东1964。
毛泽东题写的“山东大学”的名字就来自这封信的信封。值得一提的是,高峰先生的《水貂头》发表在《石闻浙》(1964)第一期上,不胫而走,被广大读者广泛阅读。由于其宏伟的气势,它一度被误认为是毛泽东自己的作品。同时,在流传过程中,不少手稿中也出现了一些文字错误。为了纠正误解,澄清事实,1966开头,中央某负责人给高先生写信,表示希望该词能在报刊上转载,高先生当即同意。于是,没过多久,这首《水调歌头》就在人民日报1966年2月18第6版与读者见面了。
1966文革后,高先生和许多教授一样,被迫停止工作,接受批判,参加体力劳动。1967年8月,在校长的直接干预下,高先生被借调到北京,先住在中华书局,后由文化部安排住处,实际上受到保护。
工作
简介
高峰的文集分为十卷。有的《今注》、《周易大传·今注》、《周易杂注》、《老子注译》、《斋藤优子新注》(包括《墨子新注》、《庄子新注》、《荀子新注》、《韩非子新注》、《吕氏春秋新注》)、先生的学术著作以博大精深著称,《采林》囊括了高先生除甲骨卜辞佚本和《古文字词典》以外的所有其他著作。
作品评价
高峰先生在古籍整理和国学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留下了总计约500万字的学术著作,涉及《周易》、《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文字学、古代神话等诸多领域,在学术界享有盛誉。高峰先生的学术生涯持续了60年。他的作品的写作和出版跨越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些作品由于出版较早,流传不广。现在很难找到他们。《高峰文集》的出版解决了他的著作的查找问题,为全面了解和评价他的学术成就,学习他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采林》有专书15种,散纸16种,共分十卷。在编排上,内容相近的专书放在同一个卷内。17篇新论文的排列顺序完全按照发表时间。16种收录的作品,每种都有“本书说明”,或指明原著主旨,或简要介绍成书过程,或说明版本沿革,或说明编排,为读者理解本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附录”部分的最后,有两种高峰先生的传记和一种高峰先生的年表,为读者提供了有关高峰先生及其学术成就的必要信息,这对读者了解他的学术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颇有帮助。
第一卷
周易古经的笔记
(包括“易经”)
周易古经的笔记
重新排序
旧序言(节选)
举个例子
这本书引用了周易书目。
周易古经现在的笔记卷首
周易古经·童说
摘要
第一部《周易·索喻》
《周易》第二章卦名误掉表
第三章是《周易》卦源表。
第四章是《周易》词的分类表。
第五篇袁亨利
第六条慷慨而遗憾。
《周易》占卜方法新探
今天周易古经的笔记第一卷。
周易古经今文注第2卷
周易古经今文注第3卷。
周易古经现在的笔记第四卷。
周易论文集
小订单
《周易》卦爻辞反映的辩证观
《周易》卦的哲学思想
《周易传记》的哲学思想
《周易》卦的文学价值
《左传》和《国语》对《周易》的一般解读
第二卷
《周易大传》札记
第三卷
《诗经》注释
第四卷
《诗经》札记
楚辞精选
上古神话
第五卷
老子是真诚的
老子诠释与翻译
第六卷
诸子百家新笔记
庄子笔记
第7卷
墨经解读
尚军著作的注释与翻译
第八卷
文字语义学导论
古代汉字一般节日代码(备案)
第9卷
文史叙事
第10卷
编外论文的编辑
附录
高峰先生传记
高峰先生的学术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