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彩色瓷器
中国陶瓷工艺涉及面广,技法各异。明代彩瓷品种繁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献只称之为“五彩”,直到乾隆年间的《南药笔记》才提出“五彩”、“斗彩”、“填彩”等新理论。所以在鉴赏时,要注意以哪种工艺为主要对象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青花五彩瓷是由宣德窑首创的一种将釉下彩青花和釉下彩瓷器相结合的独特瓷器。明代文献记载:“本朝窑用白底青花室装五色为近代之冠,如玄品最贵。”五彩青花瓷的特点是瓷胎有青花,有一定量的青花,有丰富的釉色来装饰花纹。这种有玉质感的瓷器非常漂亮。景德镇考古研究所收藏的明宣德青花五彩鸳鸯荷塘纹盘,充分展现了青花多色的工艺特点。花纹采用青花彩平绘、青花勾填几种技法,是典型的早期青花五彩器。
青花五彩器始烧于明代宣德,一直延续到清代。200多年后,许多精美的杰作被烧毁。明代嘉靖、万历是青花五彩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开创了彩瓷生产的新局面。嘉靖青花多色多产于官窑。由于青花颜料改为再生料或石青,色调为蓝紫色,非常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明矾红色料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也使色彩更加鲜艳。枣皮明矾红和青花青花料非常和谐,风格新颖。这种色调一直延续到嘉靖、隆庆和万历三代。
万历青花多色的生产数量大,质量高,在明代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有其明显的特点。一、器物造型大,追求高挑、造型巧妙的特点。第二,装修华丽。瓷画中使用的青花,除了用于局部的色彩点缀外,还与红、绿两色一起作为主色调。同时,镂空工艺与绘画相结合。装饰内容广泛,常用的装饰纹样有几十种,其中龙凤纹最为常见,还有盘国纹和花鸟纹纹。
明天启的青花多色也有自己的特色。造型和装饰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汉风,一种是日风。这种日式青花五彩瓷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目前尚无定论。通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中国工匠根据日本订货要求制作,另一种是日本陶瓷艺术家在中国留学期间制作。清朝康熙年间,青花五彩缤纷,显著的成就是青花的运用。由于康熙中后期青花成就显著,也对青花多色产生了影响。
康熙青花五彩斑斓,早期作品胎体厚重,瓷器坚硬;中后期胎体变得轻薄,纹饰绘制精细,色彩鲜艳艳丽;使用的绿色材料绿色明亮,在绘画过程中使用了“分水”的手法,使画面效果更加明亮。康熙朝虽然迅速发展了釉上彩,发明了釉上彩蓝,影响很大,但并不影响青花多色的继续发展。清代青花五彩保持了其独有的特点,一直烧到清末。嘉靖、万历年间,有大量各种颜色的彩瓷,景德镇御窑厂制瓷档案中记载:“青地黄氏夫妇戴碗如珍花* * *五千八百...紫金六千,黄土地一千四百六十,蓝土地一万三千五百二十。”意思是当时产量很大。这些品种有黄红、红绿、黄紫、黄蓝、柿绿、黄绿,有的还需要三次烧制。瓷器俗称“黄红”,是将瓷坯高温烧制,然后浇上黄釉,再在900℃左右烧制黄釉瓷器,然后在黄釉上涂上明矾红颜色的地面,露出花纹。经过低温烧烤,成为红底黄的器皿。因为红色是盖在黄釉上的,所以看起来像赤地黄色。由于多层施釉,这种瓷器色彩沉稳厚重,是一件工艺精湛的产品。嘉靖、万历的彩瓷品种繁多,造型各异,有盘碗、瓶、盒、罐、像、炉等。图案多为龙纹、凤纹、缠枝纹、人物、娃娃戏、郭蕊等。这些彩瓷从造型、装饰、色彩、工艺等方面为明代陶瓷增添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创造了色彩对比强烈、沉稳大气、华丽而不俗、典雅而不匮乏的陶瓷美学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