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聪明人会做傻事?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样的新闻:某大学教授被骗XX万,某中学老师被传销骗?

这时候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自己明明不傻,怎么就这么容易被骗呢?在我们的认知中,高智商的人意味着他们能做出更正确更好的决定。真的是这样吗?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傻事》这本书告诉你,错了!

想要生活得更好,实现人生目标,光有高智商是不够的,还要有高理性。如果个人有理性障碍,直接后果就是生活不如意,错过了人生本该取得的成就。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傻事?这本书是基思吗?亚锡纽·基思·e·斯坦诺维奇的代表作是理性心理学的开山之作,获得了2010年度格温梅尔教育奖。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当今社会,从幼儿园招生,到国家足球联盟选拔未来中后卫,都以智力测试为评价工具。但是,过分关注智力,往往忽视另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理性,是不合理的。

这本书采用了狭义的智力概念,将智力定义为MAMBIT,是智力测验所测量的心智能力的首字母缩写。它明确排除了许多广义理论所包含的内容:适应环境的能力、现实生活中的决策能力、智慧和创造力。

看到这里,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的智商测试成绩在120以上,却频频在公开场合说出欠考虑的话,做出很多错误的决定。亚锡纽指出,他很可能患有理性障碍。所谓理性障碍,是指尽管有足够的智力,但缺乏理性的思维和行动能力。

CHC理论,即卡特尔-霍恩-卡罗尔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个方面。

流体智能(Gf)是指在不同领域(尤其是新领域)运用推理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抽象推理任务来衡量,如图像分类、瑞文测验和序列推理。

晶体智力(Gc)是指通过学习积累的陈述性知识,可以通过词汇任务、阅读理解和一般知识测试来测量。

通常人们说一个人聪明,是指通过智力测试明确测得的心智功能(MAMBIT,主要是Gf)。

认知科学家把理性分为工具理性和知识理性。

工具理性:以最优的方式实现个人目标(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不劳无获。),他们的行为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

知识理性:注重个体信念与现实世界的一致性。

知识理性和工具理性之间的桥梁是对未知时间发生概率的预测。

人脑的工作机制主要由ⅰ型加工和ⅱ型加工组成。第一类和第二类加工与丹尼尔·卡内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到的“系统1”和“系统2”相同。

类型1加工通常被称为启发式加工,这意味着它是快速的、自动的、计算负荷低的,并且不需要分析所有可能的情况。

第一类加工包括:情绪对行为的调节;进化心理学家提出的解决特定适应性问题的封闭心理模块;内隐学习的加工;过度学习连接导致的自动激活。在面部识别、本体感受、小姐语歧义、深度感知等方面发挥作用。

类型2加工相对较慢,并且计算量很大。它是意识的焦点,经常和type 1加工任务同时执行。基于语言和规则,心理学家称之为控制加工。类型2加工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抑制类型1加工。

比如情侣吵架,容易翻旧账,伤人的话脱口而出;心情不好,想吃甜食等。是类型一处理的反应。

甲和乙在吵架。在A说出伤人的话之前,II型加工起到了抑制冲动的作用。这时在A的脑海里进行了一个模拟:如果说了伤人的话,不但不能缓解现状,还会激化矛盾,所以用伤人的话来反击是不对的。先示弱,安抚对方情绪,求* * *识和和解会不会更好?所以要做出正确的反应——表现出软弱,安抚情绪。

第一类加工包括自主思维,这是自发的,而第二类加工包括算法思维和反思思维。

反思性思维关注系统目标、与目标相关的信念以及基于当前系统目标和信念的优化行动。只有在内省和精神分析的层次上,理性才能参与其中。

算法思维和反思思维的区别;

(1)所有的智力测试或认知能力测试都是最优绩效评价,而批判性思维和理性思维通常是在典型的绩效情境中进行评价。

(2)思维倾向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反思性心理操作的测量得到,包括:目标管理、认知价值观、自我管理认知理论等。

(3)更重要的是,算法思维的效率可以量化评估,但理性的效率无法评估。

理性的概念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反思心智的思维倾向和算法心智的效率),而智能的概念内涵(至少是众所周知的运算定义)仅限于算法心智的效率,思维倾向不等于理性思维本身。

理性需求有三种不同的心理特征。

首先,我们需要具备算法心智层面的认知能力来维持抑制和模拟活动。

其次,反思性思维必须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启动自主心智产生的次等反应的抑制;

(2)启动产生优化响应的模拟。

最后,在模拟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理性反应计算所需的心智程序。

布什之所以愚蠢,主要是因为他只具备理性思维的三个特征之一:算法层面的认知能力。他缺少另外两个核心因素——支持理性行为的心智程序和支持理性思考的反思心智的思维倾向。

为什么聪明人经常做傻事?因为大脑有两个特征让人类变得不理性。一个是信息处理上的缺陷,一个是内容上的缺陷。我们一个一个来看看吧。

认知吝啬鬼是指人类在思考问题时,大脑对认知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极其吝啬。我们称之为“认知守财奴”。

1,完全析取推理失败。

人们倾向于根据已知信息进行最简单(错误)的推理,而不是进行稍微复杂但能得到正确答案的完全析取推理。

完全析取推理是指在推理任务中,在多选项决策或选择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时,分析和选择所有可能性及其结果的思维过程。

如果要做完全的析取推理,就要避免在对信息进行表面加工的基础上给出答案。

我们来看一个问题:

很多人会脱口而出马上想到的答案:0.1而没有仔细思考这个答案是否正确。想象一下,如果球的价格是$ 0.1,那么球拍比球贵$ 1,即$ 1.1,球和球拍的总价是$ 1.2而不是题目中的$ 1.1。稍微思考一下就能知道$ 0.1的答案是错的。

2、认知守财奴惯用伎俩:属性替换。

属性替换是指当人们需要评价属性A时,发现评价属性B更容易(A和B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于是改变为评价属性B..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用过度概率替换属性的策略往往会导致严重的错误。

3.识别吝啬鬼的工具:生动效果。

(1)认知吝啬鬼对信息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极其敏感。比如,大多数人认为坐飞机比坐汽车更危险,因为在我们的脑海里,车祸的画面不如飞机失事的场景生动真实。但事实是,坐车出事的概率比坐飞机要高得多。

(2)认知吝啬鬼喜欢加工不寻常的信息,这往往会使认知吝啬鬼误入歧途。

许多人会认为前一种疾病的风险水平更高。但是只要稍微想一想就会知道,真实情况是第二危险等级更高。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当人们读到“1286人死亡”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肯定比一个抽象的百分比数字更生动,而这个画面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导致了判断的不准确。

4.认知守财奴的三种表现:

(1)启发式加工

启发式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节省认知资源,但如果过于依赖启发式处理,就会失去自主性。所以,在决定我们一生的重要决策中,要克服启发式处理的影响。

(2)启发式锚定和调整

锚定和调整的启发法是由阿莫斯·特沃斯和丹尼尔·卡内曼发现的。在使用这种认知策略时,我们会先锚定一个最容易从大脑中提取的相关数字,然后根据已知的具体信息进行调整,以获得想要的结果。

比如我们在商场买东西,在和售货员讨价还价的时候会受到价签的影响。

(3)直接使用默认值。

有时候,人们会因为问题的表达方式不同,对同一本质的问题给出不同的答案。这种现象被称为“框架效应”。

同样作为刺激消费的减税政策,使用“税收红利”比“退税”更能促进人们的消费。因为一个“退”字,意味着曾经属于你的钱又回来了,你的财务处于“维持现状”的状态。前景理论预测,在“维持现状”的情况下,你不太可能花钱。但“税息”这个词的意思是这笔钱是“附加的”,即在当前状态的基础上增加的。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花这笔“额外的钱”。

广告商充分意识到框架的重要性。比如在牛奶上,商业广告会标注“95%脱脂”,而不是“含5%脂肪”。

人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学会习惯性地打破框架,自己重新设定框架。

认知守财奴的缺陷之一:我们位置信息的加工

因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是一件消耗认知资源的事情,所以人们倾向于只从自我的角度来评价情境。

对我们立场信息的处理不仅会损害我们客观评价证据的能力,还会对我们出示证据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其性能主要包括:

(1)过度自信:人们会高估自己对体育比赛结果、行为后果、经济趋势等未来事件预测的准确性。

(2)计划谬误:人们往往低估了完成一项任务(比如完成一篇优秀的论文、完成当年的税单、完成一个基建项目)所需的时间。

(3)螺旋循环:人们总认为别人比自己更容易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4)控制错觉:指个体相信随机事件的结果可以通过个人的能力和努力来控制。比如在选择彩票号码时,人们相信自己所选号码的中奖率会高于系统。

认知守财奴的第二个缺陷:深思熟虑后的失败

我们之前提到过,人脑活动的过程是由ⅰ型加工和ⅱ型加工组成的,ⅱ型加工的主要作用是抑制ⅰ型加工。但是有的时候,失败是会被压制的,那么压制失败会有什么后果呢?

1,未能抑制情绪

电车难题:扳动开关,牺牲一人救五人。大部分人认为是值得的。(个人问题,涉及个人困难较少)

天桥问题:把陌生人推倒,其他五个人就得救了。大多数人说不会做。(非个人问题,涉及更多个人困难)

人们普遍认为第二种情景令人尴尬和讨厌,而第一种情景不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烦恼。这说明人在做决策的时候很容易受情绪影响。

2.意识思维往往被无意识思维所取代。

例如:

其实只要稍微懂一点概率论,算一算,就知道两个包的中奖概率,A包10%,B包8%,不过还是会有很多人选择从B包摸球。

为什么?因为人们看到的是B袋红球多,似乎赢钱的机会就多。但实际上,B袋中还含有更多的白球。这说明当人们知道哪一个是最佳选择时,对绝对数量的偏好战胜了理性规则。

认知守财奴的缺陷之三:“跨时间偏好翻转”的非理性行为

缺乏对及时奖励和延迟奖励的评估能力是很多人不理性行为的根源,阻碍了目标的最大化。

例如:

为什么一周的等待时间在一种情况下很重要,但在另一种情况下似乎无关紧要?可以用双贴现曲线来解释。双曲线是预期收入贴现率的函数。

双曲函数会让人高估眼前的回报,忽略长远的目标。也会让人的喜好随着时间而改变。

“心智程序”是指个体能够从记忆中提取的规则、知识、程序和策略,以辅助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心理程序的问题是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时候,个体没有配备足够的心智程序,也就是心智程序缺陷,比如忽略替代假设,不善于寻求证伪焦点假设;有时,它被安装了受污染的精神程序,如相信占星术和笔迹学。

21世纪概率论、经验主义概念、逻辑和科学思维的发展,为人类从行动中形成信念、正确信念和推理提供了概念工具。而概率思维、逻辑、科学推理等理性工具通常不是很多个体所掌握的,所以会造成心智程序的缺陷。

(1)缺乏概率论知识——忽略替代假设

人们会发现很难找到可能推翻焦点假说的证据,也很难检验这个证据。原因是人们的自然思维倾向是寻找假设的证据,而不是证伪的证据。

因此,寻求可证伪性是推理过程中非常有用的原则。

(2)谨防概率论的谬误:条件概率反演。

条件概率反演是指给定B,A的概率等价于B的概率,但实际上,两者并不相同。人们在进行概率评价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子集与完备集之间的关系,而不应该基于相似性评价做出判断。

(3)缺乏程序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指以特定方式处理信息的策略和倾向。概率推理的原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反意维度是策略心智程序的代表。

庞氏骗局和传销为什么会有人被骗?是因为精神程序被污染的人,开始认为每天在身边看到的,一生经历的经济规律是可以违背的。

受污染的精神程序导致的理性障碍包括占星预测、潜意识减肥、生活节奏、服用维生素B17(一种假冒的抗癌药)、庞氏骗局、传销、精神病学、灵魂出窍和火灾事故。

在智力上更聪明并不能保证不做傻事。相反,研究表明,污染心智程序对那些智商较高的人更有吸引力。

只有当个体处于大多数信念都是正确的某个知识领域时,才能利用现有的知识结构帮助自己更快地吸收新知识。但是,如果个体使用的信念子集包含大量虚假信息,知识期望会延迟正确信息的吸收。这是理解神创论或大屠杀否认者的关键。

为什么人们会受到被污染的精神程序的影响?

大多数人都同意这样的观点,即我们的信念肯定会有助于实现某个目标。但是,如果这个“目的”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呢?

因为模因发挥了作用,所以模因可以传播的信念不一定是正确的,也不一定对传播者有利。也就是说,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信念并不一定符合人的利益。

在安装心智程序时,要避免安装可能对你造成身体伤害的心智程序,警惕不可证伪的心智程序,安装心智程序前要列出成本和收益,安装正确的心智程序。

1.心智程序缺陷导致的非理性是最容易被治愈的,因为这种心智缺陷的原因是缺乏某些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策略和陈述性知识。

2.学习概率论知识和科学思维。

3.用可证伪性原理测试一些心智程序。

4.一种非常普遍的行为策略——利用执行意图。即“当x发生时,我会做y”

理性可以在很多方面改变人们的生活。与智力相比,理性在人们人生的重要决策中更为重要。很多时候,与其改变人,不如改变环境来阻止不理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