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事实解释非理性思维在创造发明中的作用。
科学和理性的思考。科学理性的历史反思与内涵如果说古代理性思维孕育了科学的胚胎,那么现代理性思维则是一个塑造科学神话的过程,而现代理性反思则意味着推翻科学神话的开始。科学与理性的关系是刀与刃、薪与火的关系,理性是科学的尺度和灵魂,科学是理性的文化表现,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在哲学史上,西方哲学家对理性的理解是丰富多彩的。古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规定了未来西方的思维传统,理性精神成为西方哲学家踏上思想旅程的起点。自泰勒斯开启西方哲学思维的先河以来,西方哲学家对世界万物起源所作出的天才设想,无不闪耀着理性的智慧。理性在西方哲学家的本体论思维中孕育和发展,并作为一种思维传统贯穿于西方思想史和文化史的长河中。作为秩序或安排秩序的原则,Nous最早存在于古希腊神话中。逻各斯是理性精神的体现,是万物运动变化的遵循。柏拉图认为通过推理获得的知识是必然的,不通过推理只能获得观点。柏拉图看到了理性在认知中的作用,将理性认知能力分为思考和理解。亚里士多德区分了理性和非理性,把理性看作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思辨活动。“理性的生活是最高的幸福。”(1)在早期斯多葛学派中,“普努马”是理性,是作为世界的起源而存在的。然而,西方文明并不仅仅受益于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的长期交融促进了西方文明的形成。在基督教文明阴影下的中世纪,形成了信仰与理性的争论。神学家维护了信仰的至高无上,也为理性的发展设定了逻辑起点。在理性与信仰的斗争中,理性逐渐走出信仰的阴影,走向独立。"新思想的萌芽生长在经院哲学的表面之下."(2)宗教在压制新思想的同时,促进了科学的产生。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人文主义与神学针锋相对,强调人的价值,赞美人性,确立人的主体地位,竭力恢复理性的尊严。他们对理性的推崇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进步,开启了现代理性主义的源头。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世界进入了崇尚科学的时代。人们赞美理性,相信科技能给人类带来光明的未来。培根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响彻整个欧洲。这一时期,无论是不列颠岛上的经验主义,还是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都注重知识的有效性。经验主义者主张通过经验的方法获得真正的知识,而理性主义者强调大胆的怀疑和理性的推论。他们都在认识论上为哲学的发展提升了理性精神,发展了科学理性。但是,人生和价值问题被排除在哲学领域之外。由于人们对理性的过于执着和对科学的迷信,科技成为了一种窒息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异己客观力量。这时候,浪漫主义人文主义应运而生,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拼命挣扎,试图拯救被工业文明淹没的人们的灵性和沉浸在科学理性中的人们的思维方式。人文主义哲学家帕斯卡深刻意识到理性主义的危机。他深刻意识到理性在人类认识自然和自我过程中的不可靠性和局限性。他认为理性只能对科学有效,而对理解人性和解决人生终极问题无能为力。他针对理性主义关注人生问题的科学逻辑,提出了心灵逻辑。卢梭尖锐地批判了人性的灭绝和科学对人性的压制。他认为,在科学理性至上的世界,“我们的时尚中有一种邪恶和虚伪的一致性,每个人的精神似乎都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⑶浪漫主义人文主义在帕斯卡尔和卢梭之后,当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排斥生命论和价值论,只注重认识论的时候,他们都追求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诗意世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们从人的真实感受出发,以人的灵性为基础,体验外部世界和精神生活。这种浪漫人文主义的主旨对后来的非理性人文主义有很大影响。现代西方哲学家认为人类理性可以获得可靠的知识,把对人类理性的热情视为对科学方法(逻辑)的无可置疑的追求,从而在人类知识的各个部分中找到不证自明的命题。斯宾诺莎提出“理性的本质不在于认为事物是偶然的,而在于认为事物是必然的。”(4)康德把信仰从科学领域放逐,把上帝放逐到道德领域。他分析和综合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长处和短处,为经验和理性的统一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康德对科学理性的贡献在于强调了人的主体性的作用,提高了理性的地位。他指出,人类理性的立法(哲学)有两大目标,即自然和自由。”[5]他认为,理性不仅是思维领域的工具,也是世界的立法者,所以理性不仅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理性能力,也是自然必然性和人类自由的原因。在康德看来,理性成为一切必然性的源泉,无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在道德领域。据此,费希特提出了“理性本质上是实践”的原则。而黑格尔则以理性吞噬万物,宣称“理性主宰世界”[6]他认为世界是一个精神的逻辑世界,从此黑格尔将理性推上了神坛。下面这段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话足以证明作者的观点:“理性...是无限的力量和实体,是一切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无限物质和无限形式——也就是推动内容的东西,理性是宇宙的实体。“曾经,尽管对合理性的规定众说纷纭,但作为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作为科学事业的中心原则,作为规范性的价值取向,合理性是有一些普遍规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理性作为一种科学态度,以崇尚客观真实为内在要求。虽然科技发展史上有过各种大胆的推测和假说,但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假说最终被时代所抛弃。理性所提倡的客观性是事实的客观性,是非个人的客观性。普遍主义和集体主义是科学必须遵循的理性原则。理性始于对自然可知性的坚定信念,并寻求确定可靠的知识。关于这个问题,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在思维的帮助下,我们所有的感官体验都可以被整理出来。这是一个让我们叹服的事实...可以说,世界永恒的秘密在于它的可理解性。没有这种可理解性,关于真实外部世界的假设就没有意义。“(8)理性坚持对自然无止境的认识和探索。理性不仅是科学的灵魂,也是人性的本质。古代圣贤在人类童年时期就开始简单理性地探索万物的起源。即使是在信仰阴影下的中世纪,理性也光芒四射。从文艺复兴时期理性突破中世纪的黑暗到现代科学的发展,理性始终坚持探索世界。理性作为一种独特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具有明晰性和特效性。黑格尔说:“理性出现在世界上,它有绝对的自信去建立主客观的同一性,并能提高这种确信,使之成为真实。“理性所把握的对象,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在时间上具有必然性。科学的任务是揭示研究对象的普遍必然性和规律性,科学的运作方式是将理性运用于“实证”目的,因此科学构成了理性精神最直接、最基本的表现形式。③在方法论范畴中,科学理性体现在系统的科学方法中。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理性就存在于归纳和演绎的基本逻辑思维形式中。中世纪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做了思想准备。培根和笛卡尔作为现代科学理性方法论的鼻祖,开创了两种各具特色的方法论传统。培根系统总结了中世纪后期实验研究的历史成果,提出了实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经验哲学的系统理论。笛卡尔通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演绎推理的丰富发展和解析几何的创立,使自己的演绎方法论声名鹊起。牛顿是现代科学理性方法论体系的集大成者,他的数学研究方法论体系集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于一体,成为现代科学理性巨大魅力的源泉。到了近代,爱因斯坦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科学理性精神被他进一步发扬光大。在方法论意义上,理性注重逻辑思维的方法,追求知识可验证性的特征,强调表达准确性的倾向。爱因斯坦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基于两大成就,即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和通过系统实验发现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在文艺复兴时期)。”⑽ ④理性作为一种智慧品格,是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作为人性的基础,只是一个主体的能力,没有对主客体关系的具体规定。理性是对真与假、对与错的扬弃。真正伟大的科学家都充满崇高的科学理性精神。他们勤奋追求真理,保持谦虚务实的理性精神。当爱因斯坦收到广义相对论被证实的喜讯时,他泰然处之,因为他认为如果相对论与后来的事实不符,就应该放弃。当前,学术界热衷于学术炒作,互相吹嘘或吹嘘,这与科学理性精神相悖,弘扬科学理性精神刻不容缓。科学理性作为人类认识和行动的指南,曾经在人类历史上显示出它的威力。科学的繁荣打破了人们的迷信和盲目崇拜,批判和治愈了愚昧,一度驱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阴影,使人类提高了控制和改造自然的激情,给人以自信、乐观、进取、向上的思想基调。科学理性孕育和发展的科技文明,倡导公平与规范、宽容与批判、创新与严格、效率与合作,使科技文化成为相对独立的亚文化体系,成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基频。两个。随着科学成果的出现,科学理性逐渐超越和泛化,这种现象在近代开始出现,并在当代日益尖锐。当牛顿作为新时代的摩西出现在圣歌中时,整个西方世界都响起了圣灵音符的震动一样的* * *声。牛顿作为科学理性的代表,走向了人类智慧的神坛。理性主义背离了其解放人性、推翻神性的任务,其发展走向了任意性,成为一个重塑神话的过程。在理性主义中,理性成为取代上帝的新权威,成为衡量一切自然社会事务的存在性和合理性的唯一标准,成为认识事物、揭示必然性和普遍性的根本手段。在理论层面,理性的任意性突破了理性的有限视野,科学理性的任意性被泛化为科学主义。科学主义是科学至上,给科学蒙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在神圣的科学大楼前,非科学只有膜拜的自由。与基督教一致的科学主义,是一种以科学为上帝的“科学主义”。正如欧文所说:“科学地位提高的结果,逐渐使被认为是全知全能的人类救世主的人受到崇拜。”⑾科学主义在宣扬和提高理性的同时,使科学理性走向了它的反面,科学理性是作为信仰的对象而存在的。Wemos在这方面做了明确的解释。他指出:“科学主义一词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一种信念,即只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和现代科学家所描述的科学方法才是获得可以应用于任何现实的知识的唯一手段。”⑿在实践层面上,科学理性被概括为科学技术的万能。科学理性在手段上是有效的、实用的。现代科学就像一把双刃剑,以科学理性的锋芒插入理性的领域,以技术理性的锋芒切入现实世界。科学理性借助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和巨大的进步,从而使人类建立起对技术的优越感。科技万能论把科技作为征服、改造和控制自然的有力手段,作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获得世俗幸福的巨大力量,作为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杠杆。由此得出结论,科学技术不仅能促进人类财富和智慧的增加,而且能促进人性的完善和自由的实现。总之,科技是万能的。科学理性对理性的夸大,其实是对科学理性精神的背离,是科学理性缺失的表现。科学家神化科技的说法,本质上是极不理性的。它虽然承认科学文化价值体系的存在意义,但通过对这一价值体系的泛化和神化,表现出一种非理性和宗教狂热。嗯,卡西尔在《论人》中宣称:“科学是人类文化的最后一步”,“它是人类文化的最高和最独特的成就”,“它是我们所有活动的顶点和极致。“他对科学技术的偏爱和热情,本质上充满了人文激情和非理性的创造精神。基于科学理性的片面膨胀和现实的畸形发展,人们对理性本身产生怀疑、反思和否定。科学理性的膨胀导致了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离。非科学阶层在科学大潮前采取了奴性的价值取向,导致了自身的异化,科学理性越界进入了人文领域。这种奴性的价值取向引起了现代思想家的极大反感,使他们为哲学另寻出路。叔本华在形而上学领域首先提出意志,意志高于知识,尼采则进一步提出唯意志论。他意识到了科学本身的不足,他尖锐地指出:“科学的发展终于感受到了自己的狭隘,现代人感到焦虑。一些具有广博性质的伟人,竭力利用科学本身的工具来解释认识的边界和条件,从而坚定地否定了科学普遍有效、充当普遍目的的要求。因为这个证明,你可以通过因果律去钻研事物深层本质的想法,第一次被认为是妄想。“尼采宣布了理性主义悲剧的诞生,他试图用非理性主义的酒神精神取代理性主义的科学精神。胡塞尔借助现象学的“悬置”和“悬置判断”来探讨欧洲人与科学之间的危机,而存在主义则试图用非理性的偶然性、模糊性和超越性来弥补理性的刚性和必然性。由于当前的环境危机、生态危机、能源资源危机、信息爆炸、人口爆炸,人们对理性强烈不满。由于冷理性排斥人的情感意志,人们反对理性对人格的压制,强调主体的作用,面对理性的缺失和理性对许多问题的无奈,人们感到孤独和空虚,导致了非理性主义的广泛流行。可见,科学理性不是自足的,这就构成了理性的极限。理性就是否定神秘主义、直觉和顿悟,否定任何主观因素。理性在认识论上的这一特征,必然贬低人的主体地位,排斥理性思维中灵感的启迪。英国科学家廷德尔曾说:“科学本身往往从超科学中找到动力。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非科学理想激发的。“理性意味着秩序、统一、规律性和必然性。夸大理性的这种本体论特征的结果,必然是压制人的个性,排斥人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否定人性的社会性,导致对人性的阐释简单化,使人性失去了丰富多彩的内涵和必要的深度。简而言之,夸大理性的必然结果是“用简单的因而也是虚假的抽象代替活生生的复杂现实。”[14]关于理性的限度问题,波尔明确指出:我的理性主义不是自足的,而是依赖于对理性态度的非理性信念,这是我认为无法超越的...或者一句话,我相信人。”⒂科学理性是建立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尊重不同意见、不迷信权威的基础上的,所以它只有手段和方法的规定,而不具有价值导向的作用。科学理性的任务在于追求真理,而不在于赞美善。作为对整体结构必然联系的揭示,科学理性本身并不存在任何价值选择的可能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利用它,它给人类带来的是幸福还是灾难,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工具。刀在人类社会是有用的,但也可以用来杀人。”理性是事物的逻辑,价值是人的逻辑。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人类将通过理性的合理运用,实现理性与价值的和谐统一。三个。科学理性的归宿作为外在他律的思维尺度,在归宿上是单维的,它无法预见人类的目的,更谈不上诉诸价值的判断。现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兴起,表现了科学理性与人文主义的对立:一个强调科学理性,一个强调人性;一个侧重客观事实,一个侧重价值;一个强调法律的严格,一个强调意志的绝对自由。一旦科学取代普罗泰戈拉成为万物的准绳,一旦科学理性被异化,一切人文价值将被遮蔽甚至取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将逐渐沦为机械的程序;科学理性的自负会抹杀民族传统和文化多样性,让整个世界变得索然无味。科学的暴风雪填补不了不同文化的鸿沟,剩下的是一望无际的雪原,这是科学的王国。关于这个问题,马尔库塞曾经说过:“技术本身已经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并经过精心安排统治着人和自然。”“一切自由...从属于现代工业的管理要求。”⒄反思20世纪,科学理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知识和技术取得了飞速的进步。然而,在科学理性失去价值导向的情况下,人类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如世界大战、法西斯暴行、灭绝人性的种族灭绝、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环境灾难、资源枯竭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我们不止一次遇到过挥霍理性带来的厄运,造成了科技对自然的摧残。值得注意的是,克隆技术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伦理困惑,科学理性带来的这些后果值得我们对科学进行理性反思。在信息社会中;科学理性有助于人们锻造新思想新文化,建立新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拓展自由的界限,享有高度的选择性和平等性。然而,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现实在创造“批判性武器”的同时,也播下了“武器批判”的种子。信息社会科学理性的普及给人类文化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①计算机的人性化直接导致了人的异化,人类的精神世界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随着计算机全面周到的服务,计算机文化已经不可阻挡地进入我们的精神,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甚至情感方式。物化、简单化、肤浅化、意义的丧失、道德感的丧失、历史感的丧失、审美创造力的丧失、爱的丧失,导致了人类生存的另一场危机,即精神文化空间的危机。发达的科学理性和先进的信息技术都无法拯救生命价值的丧失和生命理想的枯竭。“现代人征服了太空、地球、疾病和无知,但所有这些伟大的胜利,都只是化为精神熔炉中的一滴水。”⒅ ②信息污染腐蚀人们的心灵,破坏价值体系。在信息社会中,人类对科学理性的肆意挥霍尤其表现为对信息技术的滥用,由此引发了计算机色情、计算机经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将从根本上导致人性的泯灭、价值的陨落和本真的褪色。可见,无论是在科技发达的20世纪,还是在数字化存在的信息社会,科学理性都只是人们把握世界的方式和手段,而不是唯一,不是全部。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不仅要运用科学理性创造新的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合理定位科学理性,正确引导科学理性的价值,掌握人类智慧来指导知识和技术。在人类文化史上,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有过短暂的和谐,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一时期,科学理性和人文价值处于完美的统一状态,促进了文化和思想的革新以及近代科学的兴起。这一时期,大科学家倡导科学理性,同时提升人性;在捍卫科学真理的同时,弘扬了人文价值观,展现了巨大的人格力量。布鲁诺死于一场为真理而生的熊熊大火,但这场大火点燃了科学的火山,并产生了炽热的岩浆。这一时期,科学与文学艺术联姻,达芬奇突出了这一点。在他看来,“科学和艺术结成美满的婚姻,哲学印上完美和谐的一吻。”但是科学革命的发展偏离了文艺复兴的初衷,蒙娜丽莎变成了机器。在现实社会中,如何实现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和谐、科学理性与人文价值的统一,解决理性的归宿问题?(1)走向人与自然的新和谐。科学理性只是为人性的完善和超越、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前提,它本身并不能实现如此宏大的目标。只有社会科学和社会革命才能肩负起这一重任。在社会科学价值的指导下,人类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和彻底解放,才能与自然融为一体。②以人文精神丰富科技文化。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必须实现人文文化的科学性和科学文化的人文性,改变任何文化的主导地位,都必须改变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说,要加强素质教育,实施综合教育,放弃文理分科教育和过于专业化的教育。③充分发挥哲学的反思功能。科学理性在于解惑和解释事实;哲学表明了意义,表达了应然。人类未知的领域永远是可知的领域,科学理性不可能穷尽世界所有的奥秘,但总有一种刨根问底、一劳永逸解释世界的冲动。科学理性可以满足人的理性需求,但难以感动人,难以用善良感动人,难以将人神圣化。哲学反思科学知识,超越具体的、经验的、有限的知识,同情他人,确立人与宇宙的终极关系。由于科学理性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偏科”。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哲学的反思功能,为科学理性找到一个合理的归宿。(4)重新审视人的存在。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人类的力量,人类凭借其科学理性精神和人类智慧,逐渐从愚昧走向文明,从原始走向现代;我们也必须承认人类的脆弱,人类经不起大自然的报复和文明的负面影响,更不能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今天威震宇宙的今天,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夸大人类的能力,不放纵人类的欲望,不亵渎人类的灵性,抹杀人类的成就。而是要在探索人与其他物的关系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回归自我,重建人的尊严。总之,我们必须重新定位人类,完成对理性的扬弃。⑤大科学时代的科技文化。大科学是科学整体的代名词。在这里,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大科学时代,科技文化繁荣,人文文化繁荣,科技文化与经济、政治、教育等协调发展。结论科学理性在人类文化史上经历了一个否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的同时,也在反思理性的非自足性,寻求理性的合理归宿。只有实现科学与价值的统一,才能为科学合理性找到合理的归宿。山东大学法学院王斌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