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作文中设置线索
难点在哪里?站在学生的角度,没有材料不知道写什么,有材料也不知道怎么写;站在老师的角度,不知道如何既指导学又指导教,快速提高写作水平。关于获取素材的问题,之前已经讲了很多,就不赘述了。关于记叙文写作的文体知识也已被逐条讨论。
这里主要从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应用方面提出一些建议,这样的指导会引起写作者的注意,对写文章有参考价值。写好记叙文,写一篇关于人的文章。
在文中很难把事和人分开,因为事是人做的,没有具体的事就无法表达人。所以任何记叙文都是写给人看的,记叙文要表达事件的思想意义,无论是写社会面貌还是写人。有道理。
1.把握情况,说出真实写什么。记叙文是指对各种事件的叙述,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表现形式。事物必然有具体的情节,是指事件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叙事的基本内容。
一个完整的情节应该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当然,这六个要素并不一定每篇文章都需要,表现形式可以灵活。
要想真实地反映生活的现实,把握好情节很重要,因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通过情节来表现的,而情节又表现在文章中的各种生活事件中。这些生活事件是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而情节是表达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体、连贯、突出思想意义。
如何把握剧情?(1)选择和细化地块是重要的一步。选取和提炼有代表性的情节,就是要抓住生动、新颖、能揭示生活深刻意义的人和事。我们说过生活中的素材是主题的基础,但主题(情节)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的结果。
情节的真实性、丰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素材为依据,选择和提炼出具有思想意义的情节。这个选择和提炼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思考人生,加深自己理解的过程。
(2)“把握形势”很重要。形势就是形势,形势就是形势。
抓情就是在文章中着重渲染具体生动的情境和条件,比如人物遇到的情况有多紧急,情况有多危险,情况有多复杂矛盾,困难有多特殊,瞬间有多精彩等等,抓住“情境”进行具体渲染和描写。这样写一方面可以让人物的性格、品质、感情在面对特殊困难或考验时更加生动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读者,在阅读时注意文中的人物,产生阅读兴趣。
一个“情境”被描述和渲染以突出人物活动的背景。之后更典型的是刻画人物。比如《七根火柴》对草原气候变化的描写,《小橘灯》对小女孩家庭的描写。
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中的三潭印月描写和《美女蛇》中的描写。2.“以小见大”,挖掘影响深远的素材。虽然是一些身边的小事,但生活的意义应该是深远的,这就是“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的主题是小,不要就事论事,而是写出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义,即从局部反映整体。古人云:“时不时可以看到一只豹子。”透过竹筒看豹,只能看到豹身上的一个斑点,却能想象出整个豹。
“尝肉(pāo)知铁锅味,是鼎之音。”从锅里拿一块肉尝一尝。你可以知道一锅肉的味道和它烹饪的质量。
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我们大部分同学都经历过小事,我们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写得详细,才能写得好。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也便于描写细致,文字深入,文笔生动,理解深刻。比如藤野先生的选材很少,写藤野先生批改作业,修改插图,询问中国女子缠足。但这些小事可以说明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对中国学生真诚,治学严谨认真。
《花园笔记》选取了延安种菜的一些琐事,都是许多片段,但以“小”见大,展现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光荣传统和军民斗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一件珍贵的衬衫》从一件衬衫的小事,我们可以看到周总理心系人民的伟大人格。
我们经常看到生活中的小事。重要的是要注意,要善于发现,要注意收集和积累。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习以为常的东西里发现美的人。”
罗丹所说的“美”的发现,是源于对生活的理解和挖掘。不收集丰富的素材,怎么会有“精华”和“深度”?
3.选择一些材料,注意写作中的结构安排。1.事件按时间顺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发展、变化,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如童年、青春期、青年期;上午、上午和下午的时间段;课前、课中、课后;一堂课的时间等。
按时间顺序排列材料,不同时间段发生的事件(或片段)要标明时间的变化,给读者一个时间和事物发展的清晰印象。2.把空间变成顺序空间(或场所和环境)是事物发生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事物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中,在空间中发展变化。因此,叙事离不开空间的这一条件。
空间有比较大的面积,比如洲际,也有比较小的具体城市、村庄、街道。
2.急需一个写作技巧指导。
好的记叙文往往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线索可以有机地连接文章的内容,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
叙事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以感情为线索。文章是表达用户的感受。有相当多的文章在叙述时,以人物的一些感受或情绪变化为线索。杨朔的《荔枝蜜》就是这样一篇文章。作者一开始就用“抑其一,扬其二”的方法,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从来不喜欢画家最喜欢的东西——蜜蜂,因为我小时候“曾经在一棵树上掐过一朵海棠花,不想被蜜蜂蛰”。后来听说蜜蜂蜇人后会耗尽生命。活不长的时候,他们原谅蜜蜂,但心里“总是不舒服”。当我吃到广东香甜新鲜的荔枝蜜时,我的思想感情有了转折,对我一直不太喜欢的蜜蜂“不为所动”,产生了去看看的想法。当作者看到蜜蜂酿蜜的场景时,内心被震撼,感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表达了对蜜蜂的赞美。“蜜蜂很小,但它们是多么高贵啊!”最后,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升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与蜜蜂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学习蜜蜂精神,与劳动人民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决心。
“很不喜欢,不舒服——不感动——赞——梦想变成蜜蜂”是情绪变化的一条线索。
魏巍的《我的老师》,以蔡先生为线索,深情回忆了他小时候和老师一起生活的几段往事,表达了作者对温柔敦厚的蔡老师深深的爱恋和向往。
第二,以“物”为线索。物体有时象征或指出文中的中心思想,与情节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很多文章都是以“事”为中心的。
萧乾《枣核》以“枣核”为线索贯穿全篇。文章开头,朋友再三让我给她带点生枣核,让我觉得“可疑”,设了个悬念。然后我就写了,我的朋友得到了枣核当宝。当我问起枣核的用途时,她故作神秘,加强了悬念。最后,“我”参观了朋友的后花园,朋友说:“离家越久,越想家。”“最近总想起宗布胡同院子里的那棵枣树,就让你带点种子来,试着种一种。”至此,悬念解开。几块枣核画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反映了美国华裔深深的乡愁。
有些文章不仅以事物为线索,还赋予事物生命或象征意义。比如在《松树的风格》中,作者在充分描述了松树的特点后,进一步指出了它的象征意义。写东西其实就是写人,写事或者表达一些感情。这样的文章有很多,比如:《金盒子》、《记得一个纺车》、《七根火柴》等。
第三,以事件为线索。在写记叙文的过程中,如果你写了不止一件事,
事情,那么为了突出中心事件,可以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以事件为线索的叙事,要求对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有清晰的解释。这样,人们就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而理解文章的意思。同时,叙事过程中涉及的人、景、事也要紧紧围绕中心事件进行描述。
3.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叙事性文学作品贯穿整个情节发展。
它把作品中的所有事件连接成一个整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者贯穿其中的某个东西。一部叙事作品通常有一条或多条线索,但只有一条起主导作用。
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这是一条亮线。如果有暗线,用明线* * *,贯穿全文,也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表达感情的切点,但有时会出现双重线索,即两条线索相辅相成,处处相关,看似不相关,这就是文章线索的难点。只有抓住文章的线索,才能理清文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4.如何写作文如何写作文要学会积累“读万卷书,下笔如神”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古代的总结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平时靠积累,考场靠发挥”,这是考场上同学们的相同体验。语言要建立“词汇”。
词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词汇不仅指单词和短语的集合,也指句子和句群。
建立“词汇”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读书笔记,在特定的笔记本上摘录一些优美的单词、句子、段落,或者制作读书卡。
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的新鲜语言,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久而久之,就能一章一章地说出来,写得很漂亮。
我们应该加强材料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因为很多同学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所以每次写作文,或者编,或者抄,都很担心。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积累素材。
平时可以随身携带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以写生、记日记、写观察笔记的形式,及时记录自己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经历。录制的时候要抓住细节,抓住人、事、物、景的特点。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血有肉。
5.如何构思作文我觉得写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构思。快速写作一定要学会快速构思,也就是学会快速构思、快速选材、快速安排结构。
这个想法应该既新又快。一个话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写,同一个素材可以代表多个中心。凭空想,把脑子挖出来,就慢了。如果在参考中求新,有证据可以依靠,思路会快很多。复习完题目后,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迅速选择材料,迅速搜索出与题目相关的材料,速战速决,将选择的材料总结在稿纸上。
培养记叙文的构思能力,重点应该是培养把握文章发展脉络(线索)的能力。
培养构思说明文的能力,要着重培养文章顺序的能力。
培养议论文的创作能力,要在培养理清思路的能力上下功夫。
比如记叙文的快速构思法
记叙文是以描写某个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写人,一类是记笔记。
快速构思记叙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无论是写人还是做笔记,都要尽快确定所选材料,确定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安排文章的结构。第二,要迅速考虑如何尽快把这些材料联系起来,找到一条贯穿文章的线索。有的叙事以具体事物为线索;有的以剧情发展为脉络;有的以性格变化为线索;有的是通过场景转换联系起来的;有的以感觉为线索,有的以材料的内在联系为纽带...快速写作时,你可以利用这些线索或链接快速构思。第三,根据选取的特点,采取多种方法将材料连成文章。
6.以“鞋”为线索,巧妙地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来写一篇记叙文,在开头巧妙地设置悬念,营造一定的气氛,会使文章引人入胜,跌宕起伏,使读者产生焦虑的心理和极为关注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下是开头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
第一,闪回法。通过倒叙,把全文的结尾放在开头,让读者从一开始就陷入疑惑。当他们有疑问的时候,他们有继续读下去,解开谜团的欲望。比如战友的信任,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文章开头,鲁迅先生遇到一个陌生的少妇,少妇给了鲁迅先生一个纸袋和一封信。阅读之初,读者自然会问:这个纸袋里藏着什么?这封信说了什么?这么多的疑问,逼得读者产生了追根溯源的想法,忍不住急切地读下去。这样的文章,读者很难说是,也很难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第二,比较法。这种方法往往把人已经决定的事情写出来,然后提出相反的观点。因为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正反两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只承认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如果在“这另一个方面”上做文章,会让人觉得突兀,体会到主题的新奇和新奇。有一次,一个学生在一篇作文的开头写道:“愚公一直被称为努力和毅力的典范,但我认为愚公真的是个傻瓜。”读完这样的开头,读者会有疑惑,所以一定要读下去。
三、异常行为法。文章以人物的反常行为开篇,引人深思,提出疑问。初中语文的两个小故事就是一个例子。这种开头的好处是能引起读者的思考:这个小鞋匠每天在路口东张西望的高大身影是谁?你为什么看着他?它的妙处在于利用了小鞋匠的反常行为。
第四,记忆法。一、文章开头的作者事后对事物或人的看法和评论。《一件小事》用的就是这种方法。第二,文章开头触目惊心,哀婉动人。
比如一个学生的作文开头写道:每当我翻开那本相册,看到那张熟悉的脸,思绪就回到了那个童年。于是读者的思绪就被带到了作者的童年。
第五,引用寓言法。
以寓言开始,以引起读者对真理或要解释的事物的兴趣。以上三个小寓言引出要讲的道理。这种方法多用于议论文的开头,可以使文章具有独创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总之,“写作无定法”的具体方法要看文章内容。但要注意在文章开头设置悬念:首先,开头的悬念要简洁,不要啰嗦,与悬念关系不大的内容不要写,悬念点要集中。
7.散文的线索如何确定最低0.27元/天?可以在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为了达到散文“散”与“不散”的统一,作者必须在组织结构上有明确的线索,把所有的材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艺术的整体。但由于写作内容、意图和表达中心思想的不同,散文中线索的安排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方法。散文中常见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事情线索。这种方法常用于抒情言志、写景的散文中。
(2)人物线索。以人物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引出其他材料,写成文字。
(3)事件线索。按照开头,发展,* * *和故事的顺序。
(4)情感线索。主要用在抒情散文中,即围绕作者的情感变化来组织素材,写成系列。
(5)事理。多用于议论文,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空间线索。在叙事散文中用来写风景。
(7)时间线索。有些东西,从时间倒流的角度来看,更容易表现出其内涵的深刻或美的丰富。所以写这种东西的散文构思,往往以时间为线索最合适。
下面说几个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
1.时空连接“线”。
在很多关于写人笔记、答游记的随笔中,往往有一些文字表达了时空的转换。如果你在阅读时把这些单词联系起来,你就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