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孔乙己和金范悲剧命运的原因(500多字短文)

孔乙己和金范都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都是被封建文化毒害的文人,都是无法谋生的受害者。但作为两个形象,它们之间的差异更多。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个比较。

1,清高与自卑的比较

孔乙己虽非书生,却有些清高,喜欢自恋。孔乙己虽然饿得脸色发白,却始终不肯脱下又破又脏的长衫。他沾沾自喜地认识了几个没用的废字,甚至吹嘘自己是个书生。别人取笑他的时候,他会辩解几句:“你怎么能凭空污染人家的清白……”当别人问他“你真的认识字吗?”他表现出对争论不屑一顾的样子。同时,他还坚守着“君子以穷”的道德观念。以上分析可以说明孔乙己自视甚高。

金范,另一方面,是懦弱和可怜的,愿意忍受屈辱和自卑。他怕胡屠夫,平白被骂,却反复说:“公公有见识。”向胡屠户借路费时,被胡屠户咬了脸,骂了一句狗。但我只能忍气吞声,畏缩不前。的自卑感和自卑感是在他的科举升迁过程中逐渐减弱的,这只是针对所有地位比他低的人,如屠夫胡和邻居。我们可以推断,在高级官员面前,金范仍将是一个胆小的奴隶。

孔乙己的清高心态,让他无法正确认识自己,把自己的缺点当成了珍宝,并执着于此,最终导致了他悲剧的一生。而金范,只记住了八股文,就钻了牛角尖,在自卑和自卑中挣扎,成为被批判的对象和腐败的儒家的代名词。

2、迂腐与圆滑的对比

孔乙己迂腐,主要表现在言语上。孔乙己的语言很有特色,很容易“不理别人”。在给孩子发茴香豆的时候,他有一句经典的话:“不多,不多!多少钱?不多。”烂语言是迂腐性格的表现。孔乙己固守着过时陈腐的观念,生活在一个激情但又进步的社会,难免不流露出他的迂腐和可笑。孔乙己成了一个典型的执着于残余的形象。

金范则表现出圆滑的性格,这主要表现在他与张乡绅的交往中。金范升职后,张乡绅爬上来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刚刚看到了冠军名单。你家老师,高要县的唐公,是我祖上的门生。你我是好兄弟。”金范的回答是:“晚生是一种幸运。但是我很高兴离开老先生的房子。”事实上,金范的智者张乡绅的执着之词是无稽之谈,但他同意“感谢老先生的家庭”这句话。这正是金范老练而流畅的表现。这在金范后来的行动中仍然随处可见。

孔乙己的迂腐是一种腐朽思想的表现,是一种自我推销的行为。从金范的圆滑,可以看出他相当精明,熟悉官场上的不良习气。

3.善良和虚伪的对比

虽然孔乙己有很多缺点,但是这个人的性格也有善良的一面。这从他给孩子们分发茴香豆的情节就可以看出来。对于一个穷人,他还是从碗里分一小部分茴香豆。如果他不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绝不会有这样的行为。此外,他教男孩写字是出于真诚。

金范的表现不一样。当在胡屠户那里被假银两弄得低声下气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再也不会向他求助了,但他还是说了这样一句话:“看在我这里还有这两银子,要是用光了,我再向我父亲要。”这充分表明金范是虚伪和狡猾的。这个人物依然贯穿他的一生。母亲去世后,他有一次随张乡绅去高要县打秋风,在酒席上不肯用镶银的杯筷来证明对母亲的“孝心”,而是从燕窝碗里挑出一只大虾圆仁子送入口中。这恰恰说明他虚伪。

孔乙己的善良为他赢得了同情,而金范的虚伪则招来了指责。

4.自我安慰和脆弱神经的比较

孔乙己的一生,可悲可叹。原因是他没有正确认识自己。他的贫穷和悲惨只是他缺乏精神寄托的表现。这种状态下,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地在内心深处安慰自己,在别人的盲目自命不凡和调侃中自嘲,以释放心中的压力。当然,他将一事无成,最终在贫困中死去。这是来自灵魂深处的自我否定,是自我价值彻底崩塌的结果。

金范屡次科举失败,他的心灵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一旦他考试失败,压力倍增。有一次他侥幸成功,这个事实强烈刺激了他的神经。一旦他当前意识的痛苦得到缓解,他就完全失去了所有的精神。会出现那种疯狂的状态。这表明金范的神经脆弱,精神麻木。

孔乙己和金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这与他们的精神状态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