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雕塑艺术的特点

汉代雕塑

产品介绍:

中国西汉和东汉时期的雕塑作品主要包括石雕、玉雕、陶塑、木雕和青铜铸件。当时雕塑艺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表现技巧也迅速提高。大型纪念石雕、园林装饰雕塑、各种陪葬雕塑和实用装饰雕塑都有显著发展,汉代雕塑遗存极其丰富。

大型石雕突出了汉代雕塑艺术的新成就。我国现存最早的1对大型石雕是陕西长安县常家庄的牵牛花石像和斗门镇的织女石像,两者相距约3公里。据汉武帝记载,它们是汉武帝开国三年(公元前120年)在上林苑建立的,以左牵牛花右织女的格式设置在昆明池的东西两侧,所以汉代又称为昆明池石刻。牵牛花石像高258 cm,右手放在胸前,左手放在腹部,以蹲姿坐着;织女石像高228厘米,呈笼袖状。这组石雕取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它们都是用花岗岩雕刻的。石像高大,是中国早期园林装饰雕塑的代表。

牵牛花石像

西汉另一组著名的大型石刻是陕西兴平县道场村汉代将军霍去病墓石刻,是元寿六年少府府“左”署石匠所刻。作者运用石头造型的方法,将圆雕、浮雕、线雕等技法融为一体,使作品兼具写实和写意的风格。现存作品14,包括马上、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石鱼、石蟾、卧牛、野猪、野人、野人斗熊、牛舔犊等和两块刻有文字的石头。原本分散在墓前四周,现在陈列在墓前东西回廊。立马石雕,又称马踩匈奴,高168 cm,是群雕的主体部分。作者用寓言的手法用战马把入侵者踩在地上,歌颂了霍去病在反击匈奴入侵中的丰功伟绩,是汉代重要的碑雕代表作。

汉代有大型石刻,陕西城固县饶家营张骞墓前有1对石虎(或称石驱邪),刻于西汉(116 ~ 11),虽然此外还有咸阳石桥乡出土的石虎、陕西安义出土的石虎、海出土的石虎块西汉小石刻有刘胜墓出土的坐石俑、河北满城中山王景、安灞桥、兴平北五村出土的石虎镇等。

在东汉大型石刻中,以四川冠县都江堰出土的建宁元年(168)刻的李冰石最为重要,高290厘米,造型优美。属于石头翁仲性质的有河南登封中岳庙前的1对石像,为安帝于元初(114 ~ 120)所刻。他们站在路中间,手中拿着剑,用方柱状的石头雕刻而成,外表朴实。两尊石像,原藏于山东曲阜张趋村,现藏于曲阜孔庙,高约254厘米。刻于桓帝年间(147 ~ 167),胸前有篆刻,分别为“汉卫兼御亭长”和“府死”。他们神情肃穆。江苏东海长里水库1号墓的妇女,山东安丘董家庄画像石墓的多人物高浮雕舒柱,比上述石像略小,但过于活泼。

李冰·斯通

以河北王度二号墓出土的东汉石像和五年(182)雕刻的石像最为突出,石像高79厘米,刻画了一个人买鱼卖酒骑马回家时的自得神态。马腹与台座之间的镂空,说明圆雕技术越来越成熟。四川省出土了许多东汉时期的石像。其中,重庆江北区艾比堡东汉墓出土的季乐石像有三件,以刀工简单、形象生动而著称。峨眉双福乡出土的农民、民歌、歌妓音乐等石像,以形象丰满、神态淳朴著称。庐山石马坝出土的两座墓石像,或持铁锹,或持斧捕蛇,其特点是外形凶猛。

东汉石雕艺术的成就还体现在造型强烈的大型动物雕刻上。山东临沂石羊岭出土的1对石羊(故宫博物院),高95cm,用长方形石头雕刻而成。他们的胸前刻有“永和五年”(65,438+040)、“子孙孝”、“孙中乔造羊”等官方题字,形象古朴典雅,富有装饰趣味。汉汝南祖师的墓石,刻于桓帝(158 ~ 167)天禄、石陂谢,高约165厘米。虽然饱经风霜和侵蚀,他们仍然有一个高大和英雄的气势。河南洛阳孙旗屯出土的《石天录》和《石貔貅》,高109厘米,长166厘米。它们苍劲有力,保存状况最好。此外,陕西咸阳沈家村出土的1对石兽、山东嘉祥乌石寺出土的1对石狮、四川芦山杨军墓出土的石狮、雅安姚桥高邑墓出土的石煞,都属于东汉晚期的优秀石刻。

玉雕汉代的玉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1983年间,广东广州象山南越王墓出土了许多西汉早期的高浮雕玉雕,如玉剑上雕刻的龙虎图案,以起伏、循环的形式处理,忽明忽暗,变化无穷。雕双龙凤纹玉环,虚实并存,繁而不乱。风格相似的有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的玉雕人物和浮雕玉剑,北京大保台西汉墓出土的玉雕舞者,以及玉佩的虎纹。

西汉晚期的玉雕作品是陕西咸阳北郊汉元帝凌薇附近出土的第一件圆形玉奔马。材质晶莹润泽,雕刻精美。这部作品包含了神仙偷药,天马行空的情节构思,体现了西汉贵族祈求长寿,幻想升仙的思想。玉熊、玉鹰、辟邪玉等小圆雕也曾在此出土,造型丰富古朴。西汉传世玉雕,似藏于美国萨克勒手中辟邪的灰绿色玉石,也是昂首奋进之状,背上坐着一个羽毛人,意境与咸阳出土的玉奔马相似。

东汉时期的玉雕有河北定县北陵43号墓出土的西王母雕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辟邪圆雕玉等。

西汉初期,一些战功卓著的将领和诸侯也用陶制的兵马俑陪葬,以炫耀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现已发现三批:①0965年秋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的11奴隶葬坑,其中骑兵俑500余件,步兵俑1800余件。墓主人可能是一位文景年间的高级将领。骑兵俑高约50 ~ 68厘米,步兵俑高约44 ~ 48厘米。大多彩绘,制作精美,气势磅礴(见杨家湾陶俑)。②来源于咸阳东郊郎家沟11号汉惠帝安陵墓葬的葬沟。现已清理出陶俑84件,多为步兵俑和射击俑。其中,举臂投物的射击俑极为传神。③1984年冬,江苏徐州狮子山脚下发现两座墓葬,出土数千件陶制兵马俑,呈四列排列,朝西,气势雄伟。主墓尚未找到,推测墓主人是西汉初年封在徐州(彭城)的一位楚王。

陕西省Xi市蒋村、临潼出土的西汉侍女俑,体态端庄,形象优美。江苏Xi安白家口、铜山出土的西汉舞蹈俑,袖长,舞步轻盈。山东济南无影山出土的陶俑,注重人物不同身份和姿态的刻画。场面欢快热烈,整体效果相当不错(见无影山陶塑)。

陶制骑兵俑

东汉时期陶塑品种增多。反映农业生产的作品有广东佛山出土的插秧运肥陶制水田模型、四川宜宾出土的碗篮俑等。反映庄园经济和阶级关系,如河南陕县、淅川出土的屈镇守的陶制水榭,四川新津出土的带剑带铃的屈俑;描述农妇辛苦劳作的,有四川新津出土的俑,彭山出土的俑,新都出土的捧眼镜、捧鞋的俑,河北内丘出土的俑,抱婴儿、捧灯的俑等。反映国内工作,有山东高唐、河北石家庄、四川重庆出土的厨俑,河北内丘出土的饭俑;反映医疗卫生,有河南南阳出土的针灸陶器;反映娱乐生活的,有河南洛阳出土的各种乐舞混伎俑,灵宝张湾出土的青釉柳波俑,四川紫阳出土的吹笙俑,成都天回山出土的后备唱俑和坐说唱俑,郫县宋嘉林出土的竖说唱俑等。后者身高66.5 cm,作者运用精准的艺术手法,将说唱歌手幽默自恋的表情刻画的淋漓尽致。

东汉的动物陶器形象生动。如河南辉县拜泉出土的陶子母狗,河北沧州出土的青釉陶猪,四川成都、彭山、乐山出土的大陶马等。

木雕汉代的木雕继承了楚秦的艺术传统。遗存多为圆形雕花木偶车马,木刻浮雕仅见于江苏东阳、盱眙和邗江胡昶的西汉墓葬中。

西汉初年的木俑以云梦墓、长沙马王堆、江陵凤凰山出土的木俑为代表。汤姆布诺。云梦墓1轮廓清晰,面上有雕边,战国时期木雕的原始遗存。马王堆汉墓中有民间俑,分为服饰和绘画两大类。头部雕刻精美,比战国时期的木俑更加逼真生动。江陵凤凰山167号汉墓出土的战车奴婢木俑,包括手持戟、站立婢女、莲锄、持斧奴婢、驾木马木车俑等24个俑,生活气息浓厚,人物高大,身体轮廓曲线优美,服饰图案强烈,彩绘清新。

彩绘木制小雕像

西汉晚期,以江苏连云港云台高要顶、高邮县天山、盱眙县东阳、仪征县戴燕、涵江县胡昶、湖南长沙杨家湾刘娇墓出土的木俑为代表。其中,连云港出土的51 cm高手抄俑丰满婉约;带盾牌的木俑表情庄重,刀法明亮。仪征、邗江出土的木俑姿态生动,五官清晰,表情幽默,标志着西汉后期木雕艺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广东广州黄帝岗出土了一件西汉晚期的木船模型,有五个提桨划船的木制人物,侧面姿态相当生动。

河西走廊出土的东汉木雕很多,如武威东汉墓出土的著名木雕舞俑、仆俑,木雕镇墓中的麒麟、木狗、木猴、木牛、木马、木鸡、木鹅等。,刀法明,形制简(见武威汉墓木雕)。

青铜雕塑汉代的青铜雕塑以善于刻画具体人物的动态表情而闻名。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两广西汉初年墓葬中出土了几组青铜俑。广西桂县凤莲岭31号墓出土的1件铠甲青铜俑,高39厘米;配以1青铜马,身高约115cm,体态雄伟。是继秦代铜车马之后,西汉初年大型青铜雕塑的代表作。广西西林县普陀粮站铜鼓墓,出土了1青铜骑马俑和一批青铜四人六伯俑,造型生动。六博俑造型精致,着重刻画因输赢而产生的得意或沮丧的表情。广州动物园汉初辛衍墓出土的两件鎏金侍女俑,出色地刻画了一个谦逊、善良、聪慧的侍女形象。

西汉中后期,青铜俑的种类增多,如陕西xi玉峰村出土的青铜羽人、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的青铜说唱俑、甘肃灵台、Xi东郊、四川资阳出土的青铜六伯俑等。其中铜羽人脸长,鼻子尖,颧骨凸起,头上有大耳朵,肩上有翅膀,做出举手微笑的姿势,反映了当时封建贵族祈求“羽化成仙”的社会风尚。满城刘胜墓出土的青铜说唱俑,打扮得像胡人,咧着嘴笑,惹人发笑。灵台出土的四人六伯青铜俑,表情也很生动。此外,陕西兴平茂陵东侧墓葬坑中出土的鎏金铜马,高62厘米,长76厘米,筋骨强健,通体金黄,显示了西汉后期高超的雕刻和冶炼技艺。

铜羽人

东汉青铜雕塑有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青铜车马,湖南衡阳道子坪出土的青铜马俑,贵州清平坝出土的青铜车马,河北徐水方岭出土的两匹青铜马(高约116 cm),河南偃师李嘉存出土的镀金青铜跑羊、青铜小牛、青铜小马等。武威雷台的铜奔马,造型特别精巧,构思巧妙,又称骑燕,高34.5厘米。作者用浪漫的手法设计了一匹三脚飞的奔马,一只脚踩在一只展翅飞翔的鸟背上。侧视中的基本轮廓为倒三角形,运动感极强,被誉为汉代青铜雕塑的奇葩。

汉代青铜装饰雕塑的艺术成就也是相当值得称道的。据《西京杂记》记载,长安能工巧匠丁慢擅长制作九层博山香炉,雕刻珍禽异兽。“精神差都是自然运动。”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的措金博山炉,山峦重叠,山上装饰着猎人和奔跑的野兽。雕刻华丽,脚轮精致,可以互相印证。独具特色的青铜灯也是汉代封建贵族最喜爱的室内装饰雕塑。广州香岗山南越王墓出土的一批龙形、朱雀形、兽面形的青铜灯笼,在烛光下显得格外神秘和雄伟。河北满城窦万墓出土的鎏金长辛宫灯,是一个跪着捧灯的宫女。外形清幽端庄,设计精巧,去除蜡烛和香烟的结构(见西汉河北满城出土的长辛宫灯)。陕西平朔安太堡汉墓出土的青铜雁鱼灯和江苏睢宁、韩江东寒墓葬出土的青铜牛灯,结构相同,造型古朴美观,都是汉代精美的工艺品。

西汉以来,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和密切,边疆各民族的雕塑艺术取得了显著进步。最具民族特色的作品是北方匈奴人和鲜卑人创造的带有动物图案的青铜绶带,南方百越人和滇人创造的带有人物和动物图案的青铜扣。

西汉匈奴人创制的长方形雕花铜带饰品,通常饰有充满草原生活情趣的动物咬纹,构图对称。如宁夏同心县道墩子匈奴墓出土的双马斗虎咬鹿纹青铜带饰,内蒙古鄂尔多斯收藏的双牛纹、双驼纹、骑士捉囚纹青铜带饰,陕西长安柯胜庄140号墓出土的双马斗虎咬鹿纹青铜带饰等。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吉林省榆树县出土的浮雕飞马镀金铜带,是东汉早期鲜卑人的遗物。

汉初居住在岭南地区的民族称为百越。在广西西林普陀发现的汉初铜鼓墓中,出土了5件浮雕山羊纹镀金青铜饰板。这只山羊体形健壮,看起来像个登山者。它可能是Xi瓯越的装饰品。

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具有滇民族艺术特色的青铜雕塑。127人物被铸造在一个青铜外壳容器上,表现了祭祀场景。这里出土的骑士猎鹿、双盘舞、押解战俘、二虎斗猪、虎扑鹿等青铜刻钮,以形象生动、情节惊险著称,显示了滇国工匠非凡的艺术才华。

尔胡博朱文通雕铜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