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广州常见自然灾害为题写一篇科技调查论文~初中地理主观题~
广州地处海陆交界处,遭受海陆夹击,自然灾害频繁。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广州经济研究所牵头组织广东省气象局、广州市防汛抗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广州市人民政府地震办公室等单位,组成广州经济研究所“灾害经济”课题组,开展“未来十年自然灾害对广州经济发展影响的对策研究”。作者有幸参与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研究情况。
一、重大自然灾害的历史回顾
广州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历史上有过洪水、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暴雨、热带气旋、龙卷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干旱、地震、流行病等自然灾害。据史料记载,从1899年到1949年,广州有记录的洪水26次,热带气旋灾害11次,干旱9次,4-3/4至5级地震3次。1950至1999 * *共发生洪水10次,热带气旋灾害21次,干旱4次,3级以上地震23次(广州珠三角地区)。近百年来,广州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发生,且有增加的趋势。纵观广州的自然灾害类型,洪涝灾害占据了最突出的位置。近50年来,广州市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45亿元,年均灾害损失约占全市GDP的0.3%,其中洪水损失约占灾害总损失的52.1%。热带气旋灾害也相当突出。热带气旋灾害除了其直接损失外,还表现为暴雨和风暴潮引发的洪水,占总灾害损失的37.438+0%。至于干旱,在全国范围内不算严重,但频率不低,很少和北方同步。严重的自然灾害已成为广州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广州防灾工程现状分析
50年来,广州人民自力更生,大规模兴修水利,综合整治洪涝、干旱、渍涝、咸潮灾害,组织防震抗震活动,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和非工程(措施)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目前,已形成基本合理的防灾减灾总体布局,包括:预防为主、蓄泄并举、堤防与水库相结合的防洪体系;基于河流和海堤的初步抗热带气旋系统:蓄水、引水、机电排灌和人工降雨相结合的抗旱体系;预防为主、抗力并重的初步抗震体系。但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水利工程加固任务繁重,城区水浸街问题尚未彻底解决;防台风意识仍然薄弱,现有防热带气旋设施标准低,防浪林和防风林网建设滞后;这座城市仍将遭受十年一遇或更久的旱灾;防震减灾意识薄弱;综合减灾指挥管理、安全减灾立法、灾害经济补偿制度等非工程(措施)建设滞后。因此,广州的防灾减灾工作任重道远。
三。自然灾害预测方法简介
众所周知,自然灾害的中长期预测是当今世界的一大难题。本文仅介绍实验分析和预测,结果的正确性将长期跟踪。下面简单介绍几种预测方法。
1.时间序列方法
事物的变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随机性。为了把握事物的物理本质和变化规律,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称为时间序列分析。除了均生函数、最大熵谱回归等常用的预测方法外,本课题还引用了小波分析和奇异谱分析两种新的时间序列谱分析技术,对广州未来10年的洪涝、干旱和热带气旋进行综合分析和趋势预测。
2.随机-动力气候模式预测方法
由流体力学-热力学方程作出的预测称为数值预测或动态预测。目前,数值天气预报已经能够对短期环流形势做出令人满意的预报。而日预报的可预报性时限是2到3周,所以目前长期天气预报、气候预报一个多月的问题,不仅理论上解决了,数值计算也很难有进展,比如计算误差的积累。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统计方法进行长期预测,动力数值方法仅处于试验阶段。经过近期的理论研究,考虑到十年的预测时间较长,决定采用随机-动力气候预测模式对广州未来10的月降水量和热带气体年的趋势进行预测。
3.专家评估法
专家评价法是根据专家经验和个人判断,将定性变为定量的评价和预测方法。它不是依靠一个或几个专家,而是依靠许多专家或专家组。不仅依靠本领域的专家,还要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专家参与预测,充分发挥专家的集体效应。依靠专家的集体,不仅可以消除单个专家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且从数理统计中的大数定律可知,如果n个专家的预测值是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只要n足够大,他们预测的算术平均值就可以逼近数学期望值。
4.可公度信息系统的外推预测方法
可公度性本质上是一种秩序,所以它是一个信息系统。已故前中国科学院院士翁教授在天文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分级性的信息系统的一般表达式。一般认为,利用现有数据可以进行三元素区间可公度性外推、四元素周期可索引外推和五元素区间可公度性外推。在随机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元素越少,逃避信息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本课题只对三维区间的历史数据进行外推,得出广州未来的洪涝、热带气旋、干旱、地震灾害的置信水平。
5.天干地支周期预测方法
包括“年干支周期预测”、“日干支一次预测”、“日干支二次预测”,这是一种利用60个近似周期进行地震灾害预测的经验公式法。
基于上述10预测方法的结果,课题组展望了广州未来10的洪水、热带气候、干旱和地震的变化趋势。
四、重大自然灾害对广州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1.第二产业首当其冲。
广州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大陆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其工业总产值长期位居中国大陆十大城市第二位(仅次于上海)。目前我市第二产业灾损的主要隐忧有:一是主要工业区(河南工业区、员村工业区、黄埔工业区、天河高新园区)均沿珠江两岸设立。广州一旦发生洪涝(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上述工业区内的工业厂房、机械设备将受到严重破坏;二是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巨大,停工造成的损失巨大;第三,根据我市东南部的发展规划,东南部将在不久的将来建成广东省的“硅谷”,聚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乃至全省。届时,我市东南部低洼地区的灾害风险将更深;第四,由于第二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复工复产比第三产业慢,所以受间接损失的影响时间长、范围广。据估计,第二产业的亏损约占总亏损的60%。
2.第三产业的灾损次之。
广州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荔湾、越秀、海珠、东山等四大老城区人口密集,繁华程度高,是广州第三产业最密集的区域。广州一旦发生洪水、台风、地震,第三产业的直接经济损失会很严重,约占总损失的35%。由于其固定资产原值远小于第二产业,容易复工,因此其间接经济损失远小于第二产业。
3.第一产业的损失相对较小
虽然第一产业的损失在灾害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灾害在GDP(第一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在增加。我市乡镇经济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在全市GDP中占有一定地位。广州农村一旦遭遇自然灾害,乡镇经济首当其冲。虽然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历次灾害和损失还没有对全市GDP和财政收入构成严重威胁,但人民生命财产不能当小事,民心不可违!
根据广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65,438+0,998),我们估计未来十年一次大洪水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达到65,438+0,654,38+0.6 ~ 654,38+0.7.2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