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对课程改革精神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由于教师之间的差异,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不能很好地统一,课堂活动流于形式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重要方面。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研究范式的变化而不断扩展。具体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其有效性是指教师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质设备使学生得到发展,教师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宗旨-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更是全面发展,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人文精神和新时代的科学精神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在实现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获得相应的发展,包括师德的提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增强、教学行为的调整、教育智慧的生成、教学经验的积累、独立意识的觉醒、教育思维的转变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2.过程--教与学的统一。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和作用被夸大,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过多考虑自己的教学。事实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有效教学上,也体现在学生的有效学习上。学生要想有效学习,取决于教师是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多种数学活动,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

3.结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优越的智力和独特的学习风格。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差异,使学生的各种智能在可能的范围内形成最佳组合,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这也是新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的重要理念。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体现在,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生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帮助,能正确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能扬长避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价值。

以上各组关系既是对立统一的,又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辩证地把握二者的平衡,才能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开放性、双重性和双重效应等方面。

1.打开。开放性是指教学行为是灵活的,充满弹性的,教案只是作为行动的参考。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境灵活选择和组合教学行为。开放的教学行为为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性格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比如王维老师教的《垂直与平行》中,介绍的场景是:“把一张白纸想象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在这个平面上画两条直线。它可能会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纯数学的情况,也是一个“起点低,结果高”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同时为后续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百分比的意义,刘昊丹老师授课,设计了“谁是我们的奥运英雄”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你能说出谁最受欢迎吗?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参与知识的生成,突出了思维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了自主发展的良好氛围。开放性问题教学不仅是广度上的开放,而且是深度上的开放。综合考虑两种问题设计的优势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保证。

2.双份。师生的发展、教与学的有效统一、教学过程与结果的有效统一、数学知识与数学情感的和谐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双重特征。教与学都要发展,但在实践活动中,始终强调学生的发展。老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却燃烧了自己。忽视教师的发展必然导致有效教学的缺失。新时期,教师要“无止境”,在照亮他人、研究如何教好学生的同时,也要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这种双重性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稀疏与紧凑,教学方法的巧妙与笨拙,教学节奏的松散与放松,教学语言的优雅与和谐,教学形式的动态与安静。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和谐教学和生态教学。如黄玉林老师撰写的教学叙事案例《备课不忘备学生——一课《平均》的教研感悟》,充分展现了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为教学内容“纵横捭阖”备课之前,王伟老师的骨干小组对比了目前五个版本中对该内容的安排,根据朱乐平老师拟定的思路设计了教案,然后进行了教学尝试。他们对初试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最终形成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参与“我心中的一堂好课”在磨课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发展,拓展教学视野,提升素质。

3.双重效果。即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教学效率是指教师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速度。教学进度越快,教授具体内容的时间越少,效率越高。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与学生共同发展,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内心,真正了解学生的感受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教学效益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所发生的变化,如从无知到有知、从知少到知多、从无到有、从无到有;教师的教学技能逐渐提高,教育智慧逐渐积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效益不仅表现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还表现在智力的发展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思维方式的发展。教学效率更注重教与学的进度,教学效率更注重教与学的效果。前者注重过程,后者注重结果。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根据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和特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善于利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注重有效的反思和评价。

1.提倡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实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实践创新的问题: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发展的态度主动更新学生认知的固有模式,积极建构科学的学生认知,从而全面关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理解和包容学生,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放飞希望、自由和理想的舞台。

2.营造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力。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生学习热情的内在关键因素。学习的深层次来源是主体的认知需求,而这种需求的激发依赖于外界的刺激。小学生心理不成熟,自我意识和自控学习能力差,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教师要精心创设一定的数学教学情境,运用激励手段,使学生潜在的、无意识的学习需求上升为显性的、有意识的学习需求。如夏玲琼老师讲授的对秒的理解,通过回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引出“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度,激发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已经知道了“时间和分”,所以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建立秒的具体概念。比如设计中感觉1秒,然后感觉5秒,最后感觉1分。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3.适度引导和推进知识建设。学习迁移,具体来说,就是知识学习的具体过程,其中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概括性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广义的知识结构才能准确区分新旧知识的本质区别或相似之处,只有广义的知识结构才能有稳定清晰的概念。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接受以前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自己积极的建构活动。因为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教师对他们的启发和引导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要的。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之间找到平衡点,把握好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提供整理方法和程序的具体演示,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结构化。比如,黄老师为了让学生清楚、到位地理解鸡兔同笼问题,一步步为学生铺垫,积极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猜测、列表、假设等。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调整、优化,学生逐渐脱口而出鸡兔同笼的本质模型“Let's”虽然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纵观教学过程,不难发现数学模型学生在“心灵创造”中所坚持的一种力量,以恢复活力。

4.反思教学实践,重视有效评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更新教学观念,也需要师生和谐合作。当然,教师仍然是“平等者中的首席”。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差异,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比如课堂提问要分层次进行。简单的问题,一般的问题,比较难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要有清晰的思路,要有针对性,要有针对性,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其次,要重视评价的作用。这里的评价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师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身不足,改正错误;通过相互评价,发现并肯定对方的优点,形成评价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教学反思和写教学故事是一种很好的评价形式。它不同于纯理论的、思辨的教学论文,它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一种记忆、描述和说明。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文字记录找到课堂教学的脉络,更快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且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突出教师习惯的环节,帮助教师理性、深入地反思教学活动,形成客观的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此外,教师要组织学生的课堂反馈,从学生思维和语言特点的角度写出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期望,把学生的所思所想作为自己的忧虑和关注,反思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不断改进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