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教育、科研、教学研究为载体。

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发展性教育是充分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促进教育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理念。自2002年市教育局提出发展性教育理念以来,已在各级各类学校推行,对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市实验中学是我市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一直走在全市前列。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发展性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借今天发展教育论坛之机,主要谈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如果说教育科学的发展要靠一流的学校,那么学校的科学发展要靠一流的教师。我校在实施发展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注重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总切入点,将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写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以教育研究和教学研究为载体,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队伍建设思路。在具体工作中,以“师魂工程”、“脑洞工程”、“名师工程”三条主线,本着“德才双修、绩效并进”的原则,带领教师不断拓宽专业发展渠道,走出了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之路。

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教师主体性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德建设是思想基础。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会失去方向和灵魂。在师德建设方面,我校针对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教育局出台的各项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内化”和“外化”实现整体思路。

(1)将师德建设的要求内化为教师的主体意识。

规范性要求是师德建设的具体内容,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参照系。如何将规范落实到教师头脑中,是将其内化为主体意识的关键。为此,我们开展了三个层次的教育活动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首先是学习内化。学校通过规范原文引领学习、重点条目复读、观看全国师德示范专题片和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片等方式,使教师对师德规范有一个整体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通过组织“师德大讨论”“我的师德演讲”等活动,让教师们谈谈学习感受,交流经验,引发思考。五年来,组织教师观看主题教育专题片6部,先进师德个人专题片20余部,为规范要求内化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是引领内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身边优秀的师德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学校每年组织全校优秀师德考评,同时进行师德报告会,让当选的师德典型在会上做报告。几年来,16名具有职业道德的优秀教师在我校讲学,他们的先进事迹在教师中引起了巨大反响,达到了思齐的教育效果。

三是警示的内化。教育是有效的,但不是万能的。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教师进行处理,也是一个教育过程。在局党委的支持下,学校对5名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进行了公开处理。他先后训诫了6位老师,既教育了自己,也警示了他人。

(2)将教师的主体意识外化为规范的教育教学行为。

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新教师上岗前,学校把师德教育作为岗前培训的重点,让新教师在上岗前提高师德意识,自觉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在班主任选拔中,我们把师德高尚、关心学生、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放到岗位上,既体现了师德优先的引领作用,又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师德在晋升、评优等方面作为否决条件。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高尚的道德和作风成为教师的追求,形成了人人当讲师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我校还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学校德育协调作为教育科研课题,从理论上探索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第二,加强专业能力培养,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智力基础。

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必备的专业基础。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为了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开展行动研究,优化职业能力结构。

教师的基本能力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支撑,行动研究是提高基本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是开展备课研究。这里说的备课,不是简单的分析教材,形成教案,而是倡导创新。我们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单位,实行备课和收课制度。备课组“同课”研讨根据学科特点,以教研组为依托,深入开展新课、有效教学的探索。如中文系基于“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阅读”三种模式探索新途径数学学科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展数学“一课”教学模式研究。英语课注重口语能力的培养,设置英语听力时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是组织观摩课调研。观摩课是体现教师集体智慧和研究成果的舞台,也是带领青年教师提高的途径。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定数量的老师做观摩课。通过教学活动和评课活动提高教师的基本能力。比如去年12月,我们学校组织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在全市范围内举办研讨会和开放日。全市近20所中学、近千名教师来校观摩教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广大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三是开展读书活动。在学校“富脑计划”的倡导下,教师的复读活动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每年规定重点必读项目,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篇读书心得,开一次高质量的研讨会,写一篇深刻的教学案例,设立一个与学科教学相关的研究课题,期末组织一次“教学艺术体验”研讨会。

四是开展竞赛活动。各种教育教学竞赛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平台,学校定期开展教学技能活动。比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质课比赛、演讲比赛、演讲比赛等。,引导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参与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此外,学校还有选派教师外出专题学习和参加国家、省、市培训的目的。组织老师参观兄弟学校。返校后,外出培训学习的老师及时向相关老师汇报,全面提高。

(2)组织能力测试,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提高。

学校每学年有目的、分项目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能力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为合格教师指明努力方向,对能力欠缺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每学期要求学生、家长和教师了解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集中的问题进行反馈和培训。

专业能力的提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近年来,李萍、、庄被评为市级名师,蒋海波、被评为第二届省级科研名师,王金华、蒋海波被市科研院聘为兼职教研员。

第三,加强专业培训,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学术基础。

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教师适应工作需要,成为成熟教师的主要表现。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1)以课题研究为先导,占领专业水平的制高点。

项目研究是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课题3项,省市课题15项,科研人员占教师的90%。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修,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在实践中,教师积极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理论学习、专家报告、案例分析、课例回顾、经验交流和观摩,教师们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在实践中探索体验,在困惑中反思感悟,在研究中分享交流,在分析中超越提升为人师的学术追求。以有效教学为例,我校先后设立了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好课程与评价研究、有效校本教研实践研究三个科研课题,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今年中考,我校前20名17人,前100名78人。其中,教育和科学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课异构课题研究也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在研究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现有的教学条件,由不同的老师备课和听课。由于教师不同,教学设计、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策略也不同。听课的老师可以有效的比较这些课,找出它们的优缺点,然后进行比较、反思、总结和改进。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尝试,促进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师理解、处理、把握和领悟教材的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目前,学校正在全力打造“十一五”项目的研究成果,年底将召开成果总结会,在学校推广优秀成果。同时,将发展性教育的实施作为“十二五”规划项目的研究重点,在学生学习方式、教师专业发展、办学特色等研究方面做出努力。

(2)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定位专业水平的新起点。

问题研究是近年来教师培训的一种新形式,也是一种有效的培训手段。问题来自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很典型,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近年来,我校在教师中开展了一系列课堂教学技巧的研讨活动:青年教师会提出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然后由名师骨干面对面解答。这种讨论看似杂乱,但很实用,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教师增强研究意识,提高专业水平。

(三)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激发专业水平的兴奋点。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善于育人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以各种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提供一个竞争与合作的平台,形成全体教师赶学习、助人为乐的良好氛围。我校通过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专业理论考试、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教师报告课、教师演讲大赛、青年教师才艺大赛、教师教案设计大赛等活动,鼓励优秀教师,鞭策薄弱教师,有效激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兴奋点,从而自觉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自己。

同时,学校也通过及时恰当的评价机制,让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也鼓励相对落后的老师在学校环境的引导下鼓足勇气,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一个学校不同层次的老师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动力,让所有老师都在不断提高自己原有的水平。

(四)依托信息技术,打造均衡的专业水平。

随着近年来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信息技术的成就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标志。能否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和发布,已经成为衡量教师队伍现代化的重要依据。

在完善信息技术设施的同时,我校注重加强师资培训,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对教师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除常规应用外,重点培养网络资源的应用和本地教育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中层教师,侧重于现有资源的创新应用。初级教师,侧重于培训操作技能和资源应用。通过三年的培训,全校教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资源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达到100%,20%的教师能够开发资源。70%的教师能利用现有资料制作课件,课堂教学信息手段的应用率超过50%。

(5)以终身学习为目标,开展专业创新。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优化能力结构是其根本保证。现代社会知识的快速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我校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及时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掌握教育研究的最新方法和相关理论知识。学校教研室每半年向图书馆提供一次新书目,并及时购买,保证教师阅读。同时,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年龄,采取分层次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的方法,引导教师通过阅读在原有水平上提高。目前,我校建设学习型领导、学习型团队、学习型教师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第三,加强专业风格的创造,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创新基础

教师专业风格是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最高境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是成为名师的首要条件。

我校从两个方面建设教师专业风格。

(1)突出教育教学的个性化。

教育教学活动不是一般的产品生产,而是面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的创造性劳动。对于教师来说,一个好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而是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现过程中的人格特征。为此,我校大力倡导教师教学的个性体现,引导教师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教学语言风格、教学姿势风格、板书风格、研究风格、学习风格等等。个性的体现促进了教师成长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倡导教育教学创新。

创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教学创新。现代教学哲学认为,没有创新的教学是一个过程,是没有生命的。这种创新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备课有创新,就不会囿于教材不敢放手;课堂上的创新会让学生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如果咨询有创新,你会为一个好方法而欢欣鼓舞。教育教学在创新中发展,教师的发展也在创新中实现。

教师专业发展只是发展性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不断研究探索,更新观念,形成长效机制,才能实现目标。近年来,我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希望在局党委的领导下,继续贯彻发展性教育理念,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