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一篇关于热钱流入和资本外逃的论文。写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不知道写什么好。请各位大侠请教。

近年来,我国股市和楼市出现了一些异常的大幅波动,给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国内学术界基本一致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国际热钱流入,首先会对一国经济造成虚假繁荣;其次,热钱大量流入会增加外汇占款规模,影响货币政策的正常运行,扰乱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导致货币政策的主动性不断下降,这将大大降低货币政策的效果,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利率的国际差异也在扩大。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的人民币升值预期短期内在增加。基于上述原因,异常外资流入规模迅速扩大,其渠道和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给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为了防止国际热钱的涌入和外逃,国内外学者对国际热钱冲击带来的金融风险进行了深入研究。

热钱如此大规模进入中国,不仅会干扰国内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必然导致国内资产价格在短期内快速上涨。如果任由热钱自由冲击我们的金融体系,不仅会给我们带来新的金融危机,还会极大地冲击实体经济,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将付之一炬。鉴于此,我国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热钱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破坏性影响,以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加强资本流动监管,有效防止热钱流入,逐步建立金融监测预警体系,使我国金融体系更加稳健有力。

本文分析了国际热钱的特点,针对热钱流入的动机、渠道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了打击热钱流入的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降低国际热钱对我国的冲击风险,维护我国金融环境,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国际游资概述

(一)国际热钱的定义

国际热钱也翻译成国际游资。《牛津高阶英汉学习词典》(商务印书馆,1997版,第721页)的定义是:“投机者为追求高利率和最大利润机会而从一个金融中心转移到另一个金融中心的频繁流动的资金。”《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版,第724页)的定义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基金持有人要么受到货币预期贬值(或升值)的投机心理的激励,要么受到国际利差收益明显高于外汇风险的刺激,在国际上掀起大规模的短期资本流动。这种流动的短期资本通常被称为国际游资。”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国际游资有三个相互联系的主要特征:一是国际游资是一种投机性资金,或者说是在投机心理支配下用于投资运作的资金;第二,国际热钱是在国际上(或者至少在两个金融中心之间)频繁流动的钱。因此是短期资本流动,即期限为1年的国际资本流动;第三,国际游资追求的要么是汇率差,要么是国际利率差,所以是以金融投资为主。

一句话,热钱就是未经合法批准,从境外进入中国内地,利用各种敏感信息从事金融投机,以谋取短期高收益的国际投机资本。

(二)国际热钱的特征

第一,高收益高风险。追求高收益是全球金融市场热钱运动的最终目的。当然,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游资赚取的是高风险利润。他们可能在A市场赚了,在B市场亏了,也可能这时候赚了,那时候亏了,这也让他们有了承担高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信息量大,敏感度高。热钱是信息时代的宠儿,是一个国家或世界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趋势。对各种金融市场的汇差、利差、价差以及国家经济政策高度敏感,并能迅速反映出来。

第三,高流动性和短期性。基于高度信息化和高度敏感,有钱赚,国际热钱就会快速进入,风险加大,就会瞬间逃离。它表现出很大的短线,甚至是超短线,一天或一周进出很快。

第四,投资具有高度的虚拟性和投机性。说热钱是一种投资基金,主要是指他们投资于全球的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从而从证券和货币的价格波动中获取无时无刻不在的利润,也就是钱生钱对金融市场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如果金融市场没有热钱等风险爱好者,风险厌恶者就不可能转移风险。而热钱投资既不提供服务,也不创造就业,具有很强的虚构性、投机性和破坏性。

(三)热钱流入的原因

第一,良好的资本市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随之而来的后发优势,使得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力抱有极大的信心,他们坚信在中国投资可以获得收益。“热钱”对崛起中的中国有很高的逐利趋势。很多人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涌入中国投资企业,搞资本运作,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第二,近年来,美国经济因次贷危机出现衰退迹象。由于西方国家普遍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大量流动性无处释放,因此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成为国际流动性的主要流向。美国防紧缩,中国防通胀。而相反的政策导向,使得大量美元流向中国,增加了中国的外汇储备量。这些都为“热钱”涌入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客观因素。

第三,人民币升值预期。热钱炒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追逐汇率差的长期双顺差,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此外,中国良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甚至有被美国定为“汇率操纵国”的风险。大多数外国投资者看好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和预期,纷纷将“热钱”投向中国。他们炒作人民币,是为了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得更多利益。因此,外国投资者更加关注人民币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他们不断将热钱涌入中国。这是国外“热钱”涌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四)热钱流入中国的渠道。

1.经常账户流入

一种是通过商品或服务贸易进入中国。比如,国内外贸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少报进口引入热钱,还可以通过延迟付款或提前收款在国内截留资金;二是通过虚假合同、虚报贸易出口等方式引入热钱。目前,热钱通过贸易渠道流入中国的重要方式是出口付汇,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大规模的出口市场,导致大量虚假贸易和热钱流入中国;三是通过收入和经常项目转移项下的职工薪酬入境。如果捐赠流入,近年来境外机构和个人对我国偏远贫困地区的无偿捐赠越来越多,可能会附带一些附加条件。

2.资本账户流入

首先,由于中国地方政府一直支持和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因此外国直接投资的外汇可以以现金形式存在银行或通过银行出售。这就方便了热钱以FDI的名义流入,通过银行兑换成人民币,再通过其他方式投资股市、楼市,赚取短期利差;二是通过组合。

境外投资者(QFII)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截留具有QFII资格的境外金融机构未使用的投资额度,也是热钱流入中国的重要渠道;第三,中国大陆对国际商业贷款指标控制不严格,对国内外资企业外债没有担保限制。所以热钱可以通过外债进入中国。

3.通过贸易项目的流入

贸易账户是我国经常账户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管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在中国现有的外贸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掌握了各种规避贸易监管的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跨境资金转移。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与境外关联公司签订虚假贸易合同,将无实际交易的货款或预付款进口到国内;第二,通过夸大出口产品的价格,将超过货款的部分用于国内投机。这些渠道的特点是:利用外贸监管部门(主要是海关)在贸易合同审查、商品估价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获取不必要的高额货款,成功概率高。

4.通过地下钱庄进入

“地下钱庄”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其操作手法基本一致。即通过在境内外设立有一定资金量的分支机构,以地下钱庄境外分支机构支付、境内分支机构支取的方式转移资金,反之亦然。在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收紧信贷,沿海中小企业资金紧张,为热钱进入提供了新的藏身之地,大量资金通过地下钱庄流入这些企业。

二、热钱流入的影响因素

(一)全球经济的宏观形势决定了热钱资金的走向。

热钱追求利润、规避风险的本性决定了它往往在经济基本面良好、保持高速增长的环境下获利。在金融危机蔓延到中国之前,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增长、结构优化的良好状态。截至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连续五年达到或超过10%的增速。在此带动下,股市、楼市火爆,吸引了大量热钱流入。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热钱开始快速撤离。因为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大量热钱流出中国。随着各国的救市政策,经济下滑趋势逐渐得到遏制,但世界经济“东热西冷”的局面进一步加剧,热钱开始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

(二)利率因素引起资产价格变动,引导热钱流向。

利差套利是游资获利的常用手段之一。随着利率政策的调整,国内外利差也相应发生变化,刺激热钱资金从低利率国家流向高利率国家。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救市,美联储从2007年9月开始连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5.25%降至2%,后来甚至实行零利率。与此同时,中国央行自2007年以来连续加息,中美利差出现逆转并逐步扩大。随着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2008年9月至2008年底,中国四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从4.14%降至2.25%,而美联储四次将联邦基金利率从2%降至0-0.25%。在国内经济领先全球复苏的情况下,为应对通胀,中国央行恢复加息2010至10。而美国仍然实行零利率的量化宽松政策,套利空间进一步加大。目前国内利率水平已经远远高于国际平均利率水平,存在套利空间,不仅加剧了境外短期资本进入的规模,也吸引了包括内地企业、个人和香港居民在内的资本导向。

(三)资本市场因素

第一,股市。股市收益率的提高会增强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逐利性使得热钱以更快的速度流入股市等人民币资产。赚钱效应出现后,会吸引更多资金(包括储蓄资金)流入市场,从而加速价格上涨,股价进入上升螺旋。随着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在宏观经济基本面不断改善和重估带来的股票收益上升的刺激下,热钱开始逐渐流入;随着2007年底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股市受挫,超级恐慌导致热钱快速流出,导致股市进一步暴跌;2008年底,中国出台“4万亿”投资和产业振兴规划后,股市触底反弹,收益率快速上升,热钱流入速度和规模开始迅速扩大。

第二,房地产市场。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热钱直接流入楼市往往取决于政策导向。房地产政策处于收紧周期,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收益率下降,热钱往往在政策收紧前撤出;当政策处于宽松期时,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收益率会快速上升,引发热钱快速流入。

第三,债券市场。热钱和债市的关系更多时候是通过股市和债市的“跷跷板效应”来体现的。2001到2005年,股市相对疲软,债市收益率开始攀升,吸引热钱流入;2005-2006年,国债收益率在历史底部区域盘整,热钱流出;随着2007年国债收益率的快速上升,热钱流入放缓,并在2007年达到高点;2009年以来,股市收益率走高导致的热钱流入并没有照顾到债市,国债收益率不断被推高。

第四,商品市场。热钱流入与大宗商品的关系是国际资本流动的缩影。从CRB指数曲线和热钱流向的走势来看,除了拐点和幅度略有不同外,两者的走势完全一致。事实上,美元指数、人民币和大宗商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民币与美元挂钩时,它们之间存在稳定的平衡,国际资金在它们之间的流动保持相对平衡。当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时,三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资金开始离开美元资产,流向被低估的人民币资产和大宗商品。

(四)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热钱流向

汇率政策的变化引起市场对币值预期的变化,促使热钱流向升值预期较高的国家。2005年7月,中国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此之前,市场预期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后将大幅升值,加速热钱流入;人民币脱钩后,升值预期兑现,热钱流入放缓。金融危机后,一些主要发达国家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资金流动性泛滥,我国经济率先复苏,导致国际市场出现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了资本净流入的压力。2010 6月重启汇改后,人民币快速大幅升值预期减弱,再加上楼市、股市低迷,热钱又趋于流出。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实施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贬值带来了人民币被动升值。在国际社会继续对人民币施压的同时,人民币还会维持一段时间的单边走势,热钱可能会进一步流入。

第三,热钱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热钱流入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热钱的流入加速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储备的增加必然导致外汇占款的增加,形成基础货币的内生增长,央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如果央行此时不采取冲销政策,国内信贷不变,基础货币的增加会通过货币乘数效应的作用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

自2004年以来,中国包括紧缩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调控旨在抑制国内通胀的潜在压力,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一直保持在65,438+04%左右。但是,国际热钱对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造成了很大压力。由于国际热钱的涌入,央行被迫被动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降低了相关货币政策的效果。央行的这种被动是由中国央行的汇率政策造成的。按照银行的汇率政策,中国只能被动换外汇,进来多少就必须换多少。如果国际热钱不断涌入,对人民币的需求会不断上升,最终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加大,不仅会推动热钱流入,还会增加中国货币的投入,从而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最终可能进入恶性循环,使宏观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虽然央行可以通过减少对金融机构、政府和非金融机构的债权来抵消外汇占款对货币供给的压力,通过发行央票回笼货币,或者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货币乘数,从而影响货币供给,但在热钱涌入、外汇储备剧增的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二)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

热钱的流入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密切相关。只要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变,热钱涌入中国的冲动就会维持。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国采取了小幅渐进升值的政策。而人民币缓慢升值导致大量热钱涌入,形成恶性循环。

近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势头强劲,国际收支持续顺差,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华贸易逆差,国内经济长期疲软。美国和日本为了转嫁自身经济困难,以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为借口,极力助推和叫嚣人民币升值,助长了国际热钱涌入中国,使中国外汇储备激增,加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扩大了国际社会的预期。因此,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国际热钱的流入就会继续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会更大。

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央行只能被动吸收外汇,外汇购买越大,货币供应越多;为了减轻货币供应对通胀的压力,央行只能采取收回商业银行再贷款、冲销国内信贷等措施。目前,我国通过收回再贷款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空间越来越小,央行陷入了维持汇率稳定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两难境地,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制约。

(三)国际热钱流入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热钱的流入会增加房地产开发商和投机者的资金供给,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家收紧房地产信贷、直接融资和信托渠道带来的资金压力,客观上帮助他们维持目前过高的房价。因此,热钱的流入与当前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意图相违背,政府需要关注热钱的流入,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飙升,全国房地产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房地产行业仍然是税后增长最快的行业。因此,不排除部分套利资本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如果大量热钱流入,就会过度抬高房地产价格,造成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掩盖房地产市场的真实需求,造成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发展。这可能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并阻碍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金融宏观调控困难。

热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汇率的影响上。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央行在热钱不断涌入的情况下,不得不买入大量外汇资金,货币供应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为了抑制热钱流入,增加其成本,有必要降低人民币利率。这样一来,市场上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为了保持汇率稳定,国家必须购买在交易市场上泛滥的外汇,在外管局的账目上相应的反映就是外汇账户。外汇储备作为金融资产,增加就等于投放基础货币,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基础货币供给。热钱进入国家外汇储备越多,人民币发行增长越快。然后通过货币乘数效应,使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使得流通中的人民币快速增加,这不仅增加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削弱了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和效果,不利于央行宏观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扰乱正常金融秩序的。

热钱涌入危害我国经济安全,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削弱我国宏观调控力度,甚至误导经济畸形发展,促使境内外投机资本势力相互勾结,助推两极分化。从根本上说,热钱作为外国私人资本侵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渠道,也是一种和平演变的手段,冲击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现* * *共同富裕的目的。它鼓励外国资本强大集团,特别是西方资本强大集团与少数投机和富裕集团在国内非法扩张的合作。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仅要在技术操作层面进行评判,更要为那些勾结西方金融资本垄断势力和中外的富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