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篇关于预习重要性的讨论文章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足以看出预习的重要性。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要准备建房的材料,农民要准备种地的材料,军队要准备打仗的材料,学习汉语也要准备打仗的材料。老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要备课,也就是预习。预习是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学习语文新知识的起点。它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理解新课程的内容和概念,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为教师上课做准备。
第一,预习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预习-学习-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三个环节。预习是求知过程中的一个良好开端。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在教学中,好的预习就是成功的一半。预习是一个很好的检验和锻炼学生能力的过程。在课前预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语文素养和学习方法,提前了解即将接触的新知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难免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你会尽力用你的知识和能力去理解、分析、吸收。首先,有利于复习复习旧知识,甚至学以致用;其次,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代教育强调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内容,掌握文章大意,让学生在课堂上如鱼得水,发挥自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一下子学会所有的东西,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节省了教学时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课前预习要“三动”
我们都知道,在新课改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里所说的“三动”,是指学生口、手、脑的三结合。
1.“动嘴”。“一本书读一百遍,其意义不言而喻。”朗读是一种情感表现,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当学生按顺序阅读文章时,可以深入挖掘,便于学生拓展延伸,不仅丰富了语言,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2.“做吧”。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熟悉的单词,或者遇到难题。这就需要学生做到三点:第一,结合笔记,找参考书,排除阅读障碍。二是查找资料,解决疑难问题,及时了解文章作者及相关信息,既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又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动动脑子。”也就是学生学会思考。文字无非是写人,记叙文,描写场景,通过写人和事来说明简单的道理。如果预习真的起到了作用,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第三,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著名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教书,不是要倾其所有,而是要相机诱导。”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的确,对于学生来说,读书不仅可以学到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预习是最强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老师的指导。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活动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纵观国内外各种学习理论,都强调“预习”这个环节。利用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
第四,预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加强学生课前独立预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预习的习惯,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预习方法。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预习是普遍接受的,但要取得实效,方法必须实用,考查必须认真。”这种“必须实用”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应该是简单、实用、有趣、有效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学生教育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技能。就像我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必将对学生终身语文学习能力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可见,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途径。因此,预习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