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平静死去的时候写一篇议论文?

心在刀刃上选择。

最矛盾的是文人,他们似乎生来就有精神上的选择,进退之间,生死之间。

魏晋出英雄——历史学家这么说。

我不知道嵇康是不是别人心目中的英雄,但是从他的每一个选择,我断定他是英雄。

嵇康可能天生一副傲气,俗中不屈,不甘慕官,过着自己的田园隐士生活。一代名将钟会仰慕他,被拒之门外。钟慧离开的时候,还不忘狠狠地瞪了一眼。于是嵇康以谋反为由上了断头台。行刑前,刽子手问他还有什么要说的。他抬头看着3000名学生向一位高人磕头。司马昭也看着嵇康。嵇康知道,凭他的名气,他只要对司马昭说一句恳求的话,将来大家都会高兴。他的心在动,他的心在痛,他屈服了吗?不,他知道自己没有错。于是他说:“把钢琴给我拿来。”……

他临死前的平静给了历史一个意味深长的背景,响亮的广陵散在耳边回荡。

如果说嵇康在尊严和生命之间做了一个令人回味的选择,王国维的选择向我们展示了什么?

王国维可谓近代大儒,被称为古代文化的开山鼻祖。就是这一代的大学者,在清朝覆灭后死去。他的死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死忠”的晚清遗民,为国捐躯。但我同意先生的说法,他死于一种文化。

当王国维眼看着自己毕生的封建文化随着清政权的覆灭而褪色甚至衰落,他那颗属于这种文化的心怎能不颤抖?他的心在滴血。“活?”环顾四周,没什么好留恋的。下过海的人,对什么都不太在意。他没有目标,因为那时候什么都没有,谁也不能成为他大学者的目标。“死了?”但是有人在乎这样的死亡值得吗?为一种文化的衰落而死?一种文化的衰落预示着另一种文化的崛起,但它不再属于他。

我的心在刀刃上磨了很久,血流了一地,把所有的东西都涂成红色。王国维在这红色中做出了选择。让香味消失!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我不这么认为。至少这位学者在矛盾中的心灵选择是有意义的,是英雄式的。普通人的选择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当一个读书人在心里决定了自己的选择...

若干年后,我们会说:这是最感人的经典选择!